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媽媽,求求你別吼我了!」這些極端情緒,正在戳痛你的孩子,值得無數家長深思……

「媽媽,求求你別吼我了!」這些極端情緒,正在戳痛你的孩子,值得無數家長深思……

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有位媽媽,曾主動向《超級育兒師》節目組求助。

她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希望育兒專家蘭海能幫她改變兒子愛哭鬧、賴床的壞習慣。

可蘭海接觸這個家庭後,卻發現媽媽的問題。

當兒子走在路上嚷嚷著想媽媽抱,媽媽下意識地吼著威脅兒子:你再不走就不要走!

於是母子倆就在一場「聲音的較量」中回了家。

然而,家裡的情形,更可怕!

兒子起床困難,不管爸爸怎麼喊都沒反應。

這時媽媽走了過來,二話不說對著兒子就是一頓呵斥,語氣粗暴地命令兒子下床。

一整個清晨,家裡就充斥著兒子的哭鬧聲、媽媽的吼叫聲,別說爸爸忍不住想逃開,就連觀察員蘭海都感到頭皮發麻,印象里只有「無休止的尖叫」。

或許孩子還小,不會直接告訴媽媽自己的感受。

可作為旁觀者,大家都能感受到媽媽吼叫聲、訓斥聲的可怕威力。

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說過: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父母吼叫聲中所透露出來的不滿、生氣、埋怨、指責,這些極端的負面情緒,正一點點毀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長期被吼

大腦發育會「受損」

美國兒科學會一項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罵、侮辱一樣,會讓孩子的應激素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換句話說,孩子被凶得越多,腦子笨得越快。

「研究生媽媽」原夢園曾在節目中自曝自己育兒路上的一段失敗經歷。

兒子上幼兒園時,各方面的表現都不如別人,這讓她無比憂心。

直到兒子上小學了,情況絲毫沒有改變,於是她決定變成一個「虎媽」。

然而,她越是打罵,兒子的成績越差,還一度成為班上的墊底。

許多人都懷疑孩子腦子有問題,建議她帶兒子去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七歲兩個月的兒子,智商卻只相當於一個三歲的小孩。

這個結果徹底敲醒了原夢園,讓她陷入深深的反思自責中:

真不該那麼粗暴教育兒子,結果反而給兒子造成過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兒子的成長發育。

哈佛醫學院專家團隊在大量的技術分析後發現:

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言語智商只有112分,而沒有經常遭受言語暴力的人言語智商是124分。

這些研究結論和案例,恰恰證明了「吼叫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大腦會釋放出舒緩的生物化學物質做出反應,讓孩子倍感安心踏實。

可一旦父母的吼叫聲響起,在這種帶著強烈攻擊性情緒的語言作用下,孩子的大腦只會做出對抗、逃避的反應。

對孩子大吼大叫,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更聽話、更懂事或更聰明。

相反,父母的強勢、暴力,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的表達,限制了孩子正常情況下的思維方式,同時還會不斷傷害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摧毀他內心的平衡。

孩子長期被吼,大腦發育只會越變越糟糕。

孩子被吼

不會停止愛父母但會停止愛自己

生活在一個整天大吼大叫的家庭里,是什麼感受呢?

一位知乎網友回答道:很想放棄自己。

他從小家教很嚴,作為獨生子,他是全家人唯一的希望。

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出差,有時候甚至一個月才回家一次。

每次得知爸爸要回來,他既興奮,又害怕。想見到爸爸,卻不想被他罵。

爸爸脾氣很暴躁,只要他成績不好,就會罵他吼他,不停質問他:

「又沒考好?叫你多聽課多寫作業,你就是不聽!」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賺錢供你讀書,你就考這個分數來報答我?」

「真是養了個蠢貨,都不知道隨了誰!」

這些惡言惡語,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害家人面上無光。

雖然媽媽常常說「爸爸罵你是為你好」,可他壓根感受不到。

好幾次,他想告訴父母自己心裡的委屈和難受,可不管他說什麼,爸爸都認為是狡辯和推脫。

他便不說了。

大學畢業後,他特地選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城市工作。

「既然我遭人嫌,那就乾脆別礙爸爸的眼。」

從那以後,不管工作上遇到什麼問題,他都不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常常陷入自責當中。

明明渴望別人的關心,卻又害怕自己處理不好每一段親密關係,他乾脆逃避。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

「當父母傷害孩子時,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但會停止愛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精準的情緒檢測器。

當他聽到父母的吼叫聲時,會立馬關上情感開關,不光是父母的智商為零,孩子也是一樣。

他只會傻愣在那裡,不斷回放父母的一言一行,然後重複告訴自己:「我很糟糕」、「我不配」。

錯誤的自我歸因,讓他慢慢封閉自己和外界的通道。

其實不是他有意為之,而是在感受不到父母愛的溫暖時,決定用逃避的方式來躲過惡意。

直到他慢慢適用這種思維模式,想要真正去「愛別人」「愛自己」,更是難上加難。

不吼不叫,修復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什麼人,孩子就是什麼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會毫無保留地照進孩子的人生中。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例子。

心理學家約翰,在一天早晨看到9歲的女兒突然扮了一張大鬼臉,兩腿大大張開,一跳一跳並發出類似怪物的吼叫聲。

他好奇問了女兒「你扮演什麼動物」。

女兒的回答讓他羞愧不已:「我現在是爸爸怪獸,就是你早上的樣子。」

在孩子眼裡,父母的情緒暴躁,大吼大叫,早就成了他生命里難以抹去的痕迹。

對孩子的教育,身教遠勝過言傳。好的教育,一定是讓孩子越成長越優秀,而非將他變成父母負面情緒的容器。

央視前主持人樊登老師曾自豪分享到:

「我兒子從生下來到現在,13歲,我都沒有跟他大聲說過一次話。」

這並非是他讀了大量育兒書修鍊出來的心性,而是他深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情緒正確表達的重要性。

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心裡一定是緊張害怕的。

這時父母如果還大吼大叫,任憑情緒失控地教訓孩子,只會讓孩子誤以為以暴制暴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只有父母變得柔軟,降低音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才能冷靜思考問題,更好地面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父母的行為,就是一塊模板。

孩子總能從中學到應對問題的方式和習慣。

樊登老師說,有一次兒子嘟嘟鬧著要喝奶,情緒反應很強烈。

當時他過去陪兒子,並輕聲詢問:「你現在是不是有點著急。」

被他這麼一問,兒子停止了哭鬧,開始聽他講話。

緊接著,他很耐心地引導兒子要學會等待,不要輕易焦慮著急。

這樣的溫和教育下,兒子慢慢變得沒那麼焦躁了,也學會了遇事要多忍耐。

吼叫解決不了任何教育問題,不如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平和、忍耐。

孩子才能有樣學樣,在平靜的環境中成長,學著和自己、世界和諧共處,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人生的和平,始於家庭。

身為父母,千萬不要用錯誤的教育方式,遷怒孩子,給孩子造成不一樣的壓力。

沒有一個孩子,能在重壓下茁壯成長。

只有父母多學習、多反思、多改變,才能不斷成就孩子,讓孩子的未來多一份自信和從容。

但願每個家庭,都能不吼不叫地愛孩子,不讓壞情緒毀了父母和孩子間的信任和愛。

一個充滿平和、溫柔氣息的家,將會是將會是孩子此生最大的幸福和幸運。

作者:哎呀媽。新東方家庭教育,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悲哀:父母想控制孩子,孩子卻想脫離父母
《小捨得》米桃結局曝光,扎心無數父母:那個優秀懂事的孩子,最後抑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