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潛艇兵的日子有多難過?普通人一天都受不了

潛艇兵的日子有多難過?普通人一天都受不了

作者:雕鴞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潛艇都是神秘的,尤其是核潛艇——它是令全世界感到畏懼的水下核巨獸。在當今世界上,有能力自主設計建造核潛艇的國家屈指可數,而能夠成為核潛艇船員的水兵更是優中選優、百里挑一。

因此,許多人都很好奇,水兵在潛艇上生活和工作的日子到底是怎樣的。當然,任何一個國家的潛艇水兵都會給出一個完全相同的答案,那就是:日子實在太艱苦了。

洛杉磯級核潛艇

在潛艇上,水兵們要穿著統一制服。以美國核潛艇為例,美國潛艇水兵的制服是一種標準的深藍色厚棉布短袖上衣和厚帆布長褲,這種裝束的優點很多,例如耐磨、阻燃、防靜電等等……但幾乎沒有人喜歡穿著制服,事實上,許多水兵壓根就不想穿衣服。

不想穿衣服是因為潛艇里的條件過於惡劣。潛艇的指揮中心、聲吶室等核心艙室的溫度較為穩定,但在輪機艙等艙室,工作溫度動輒就40攝氏度以上,這使得許多潛艇水兵僅僅工作一會兒渾身大汗淋漓,臭氣熏天。

要是以為再潛艇上也能隨時換一身乾爽舒適的衣服,那就大錯特錯了。潛艇幾乎24小時都泡在海里,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淡水。因此別說是換洗衣服,就連洗澡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工作中的美國潛艇兵

無奈之下,許多潛艇水兵只能把一件已經被汗水浸得黏糊糊的衣服連續穿上好幾天,然後丟在收納箱里噴上除臭劑,直到輪班結束、上岸再一次性把衣服洗乾淨。部分核潛艇能夠提供淡水進行洗浴,但普通水兵也是幾天才能輪到一次。

至於這些潛艇兵身上的「陳年體味」嘛……許多潛艇兵認為這是「寶貴的回憶」,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恐怕戴上防毒面具也沒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更何況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的潛艇兵。但是,想要在潛艇上吃上一頓美食,簡直難於登天。絕大多數國家的潛艇每天都提供4次正餐外加24小時供應的臨時加餐(為艇長、聲吶員等特殊崗位服務),雖然看似很多,但由於潛艇空間小,大多數核潛艇只能提供十到二十人左右的就餐空間。

核潛艇的餐廳

如果是空間更小的常規柴電潛艇,那就只能供幾人同時用餐甚至不設餐廳。因此,許多潛艇兵要麼分批次趕緊吃完,要麼就只能站著吃,甚至只能把三明治或者麵包之類的食物帶回崗位上對付兩口,可以說是比現代打工人還慘。

而且潛艇的菜品,更是尷尬。眾所周知,中國核潛艇水兵的伙食標準比普通飛行員還高,不算補貼就能達到每餐近50元人民幣。但他們平時在水下只能吃什麼?大蒜生薑香菜之類的帶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是肯定沒有了,需要進行煎炒或燉煮的菜品肯定也沒有了。

中國潛艇兵的伙食

在剛出航的時候,潛艇兵還能吃到電爐加熱的半成品菜品、米飯和冷凍的水果蔬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食物會逐漸變成各種只需要簡單加熱的肉菜罐頭,最後變成午餐肉和餅乾以及簡單的調味料。

有些人就問了,潛艇在大海上航行,為什麼不能釣魚改善一下伙食?想法總是很豐滿,但現實是,潛艇在公海航行時,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水下低速行動,有時候一連幾天甚至十幾天都會待在海底,壓根不會給人釣魚的機會。

當然,在極個別情況下,潛艇水兵在潛艇浮出水面時釣魚甚至捕魚的現象也是存在的(主要是俄羅斯),但在中國海軍這樣軍紀嚴明的軍隊中,是幾乎不可能會出現的——除非你能釣到足夠全艇人吃的魚,否則憑什麼一個人「搞特殊開小灶」?

在潛艇上釣魚的美國水兵

比起衣和食,在潛艇上居住更加要人命。在早期小型常規動力潛艇上,潛艇設計的床位遠少於水兵的數量,這導致許多水兵壓根沒床可睡,只能根據各自崗位「就地解決」。

例如魚雷艙成員就會在魚雷中吊起吊床抱著魚雷睡,聲吶兵就在聲吶室里席地而睡,至於艇長之類的軍官,他們倒是擁有自己的床位——但由於空間有限,他們不僅要睡雙人間,而且床鋪也不比沙發寬多少……

到了大型核潛艇的時代,床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例如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就使用了「三比二」的潛艇床位分配製度,也就是三個普通水兵共用兩個床位。當然,還有極少數核潛艇,例如「颱風」級核潛艇這種「水下巨獸」,空間不僅充足到能夠給普通水兵也安排居住艙室(非獨立),甚至能夠在潛艇里建桑拿房和浴池……

狹窄的潛艇水兵床位

無論如何,任何一艘潛艇的水兵,都需要學習在嘈雜的聲音環境和不斷變化的光線環境中迅速入睡。許多退役的潛艇水兵都掌握了一個「獨門絕技」——閉眼三秒就睡著。

和許多人想像的不同,在核潛艇上工作上的壓力並不大。例如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上的一名普通水兵,在日常巡航的過程中,他的工作就是每小時花費3–5分鐘來記錄日誌,一直持續六個小時,然後再用六個小時寫報告、整理文件或打掃衛生、處理污水或小故障等等。

在接下來的12小時內,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吃飯、睡覺、看書、打遊戲還是看電影,也可以選擇參加行政工作、參加崗位培訓等等,每隔2-3天還能有一次淋浴的機會。乍一看,在潛艇上工作絲毫並不困難,甚至可以說是很輕鬆。

颱風級核潛艇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在漫長的潛艇工作和生活中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潛艇沒有舷窗,加上長時間在水下潛航,因此潛艇上基本沒有日夜之分,只能靠潛艇的燈光來分辨。例如美國核潛艇,它使用的是6 12小時一輪制,這使得潛艇水兵必須調整自己的生物鐘來適應這種生活。

一開始在潛艇中生活會是興奮的,但新鮮感一過,各種困難就接踵而至。潛艇上即使開足空氣凈化器也難以根除的難聞氣味,壓抑逼仄的狹窄空間,連續很長時間見不到太陽,越來越難吃的潛艇餐食和汗水黏糊糊的噁心感覺……

許多第一次上艇的水兵會靠打遊戲、看電影、看書等活動來麻痹自己,但時間一長,大多數人的脾氣會變得暴戾,衝突自然也難以避免。因此,對於潛艇艇長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往往不是怎麼打敗對手,而是怎麼維持手下這幫水兵的戰鬥力。

最後

在潛艇上工作和生活絕不是容易的事情,它對心理健康的摧殘,遠勝於對肉體的折磨。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核潛艇退役水兵史蒂夫?雅各布曾表示:「有許多人認為在潛艇上工作很有趣,但對於那些沒有海豚(指沒有取得資質的潛艇學員)的年輕水兵,他們經常出現心理問題,更何況是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普通人……在我認識的人里,幾乎沒有能在潛艇上待超過1天的傢伙。」

因此,潛艇兵拿著遠高於其他兵種的津貼,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德軍這支傳奇裝甲師,戰術超群四處救火,巴頓將軍都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