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口腔潰瘍總不好,考慮這一點

口腔潰瘍總不好,考慮這一點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一般出現口腔潰瘍的時候,大家都會認為是「上火」了,但有些朋友吃了「降火藥」卻不見效,口腔潰瘍還是會反覆出現。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缺少準確的辨證和用藥。今天,小編通過兩則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名醫石志超教授治療反覆口腔潰瘍的臨床經驗。

1

病例1:陰虛火旺口瘡案

陳某,男,60歲。2007年4月2日初診。

患者口舌潰瘍反覆發作5年,曾服用維生素、抗生素及清熱解毒類中藥,療效不顯。近8個月來舌兩側大片破潰,進食困難。來診時症見:舌邊兩側潰爛,右側尤甚,見大片破潰面,中心凸起,表面見白色糜爛黏膜,紅腫疼痛,語言不便,流口水。舌質紅,舌苔薄白少津、微花剝,脈細數。

中醫診斷:口瘡。

辨證:肺胃陰虛,虛火上炎。

治法:滋陰降火,化瘀生新。

方葯:玉女煎加減化裁。熟地黃30g,麥冬15g,知母15g,生百合15g,石斛10g,懷牛膝10g,靈芝20g,山藥15g,生石膏30g,丹皮10g,蟬蛻10g, 蟲3g,內金20g,生甘草6g。14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另用自配蛋黃油塗於患部。

4月18日二診:訴葯後口腔疼痛大減,舌邊紅腫消退,破潰面縮小,繼服原方,去丹皮加白芍15g,半月後舌邊潰爛面已近全部癒合,紅腫消退,繼服上方6劑而愈,隨訪1年未再複發。

2

病例2:陽衰虛火口瘡案

王某,女,63歲。

患口腔潰瘍20年余,診為複發性口腔潰瘍,曾長期口服清熱解毒藥物,效果不明顯。2013年7月19日前來就診。症見:口腔兩頰、舌邊可見多個潰瘍點,表面覆蓋淡黃色假膜,周圍顏色淡紅,自覺灼痛,時輕時重,潰爛面久不癒合,形體消瘦,營養不良,倦怠乏力,飲食不振,面色白。舌體薄,舌質淡紅,苔白滑,脈沉弱。

中醫診斷:口瘡。

辨證:陰陽俱損,虛火上泛。

治法:溫腎補脾,導龍入海,引火歸原。

方葯:金匱腎氣丸合十全大補湯加減。熟地黃15g,山藥15g,山萸肉6g,茯苓15g,炙附子10g(先煎),肉桂1g(後下),党參20g,白朮15g,當歸15g,炒白芍20g,百合15g,內金20g,僵蠶15g,炙甘草10g。15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囑忌辛辣、生冷、油膩之品,調暢情志。

半月後複診,自訴飲食量增加,乏力癥狀減輕,口腔潰瘍基本消失,繼服7劑鞏固療效。隨訪1年未複發。

按語

複發性口腔潰瘍屬中醫「口瘡、口糜、口疳」等範疇,臨床以口腔黏膜發紅、潰爛為特徵。本病初起癥狀較輕,可見口乾,不思飲食,食覺無味。若病情發展,可出現口內紅腫作痛、灼熱感,口有特殊臭味或口甜。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免疫功能低下、細菌或病毒感染、代謝障礙、維生素缺乏、內分泌異常、消化功能紊亂及精神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本病雖發於口腔局部但卻與全身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歷代醫家多從脾胃積熱、脾胃氣虛、心肝火旺、脾腎虛衰、肝腎陰虛等方面論治。複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通常人們認為是「火氣大」所致,常自服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等藥物,臨證時,很多醫生喜投導赤散、芩連飲等清熱解毒、苦寒清下之劑,常不奏效,反耗傷正氣,貽誤病情。

這兩個病例雖然都是虛實夾雜,但辨證不盡相同。

例1患者乃虛實夾雜之患,屬肺胃陰虛、虛火上炎之證,適用玉女煎加減。此方出自《景岳全書》,由熟地黃、知母、牛膝、麥冬、石膏組成,對煩熱乾渴,頭痛,牙齦出血等症,設之最宜。方中熟地黃、麥冬、石斛、靈芝、百合滋補陰液;內金、山藥、甘草健脾生津;生石膏、丹皮、知母清脾胃虛火;蟬蛻、蟲祛邪外出;牛膝一味導熱下行;諸葯合用,共收壯水之主,滋陰清熱,降火祛邪之功,則口瘡頑疾自愈。另外,「胃喜潤而惡燥」,清熱瀉火之品藥性皆寒涼而多味苦,易傷中影響脾胃運化,且苦燥之劑易傷津液,而使陰虛更甚,病情加重,因此苦寒之劑的應用當慎之又慎。

例2患者,久病體弱,長期服用苦寒藥物,戕傷陽氣,燥竭陰津,致脾腎陰陽俱損,下焦陰寒內盛,逼迫浮陽上越。此類患者臨床常表現惡寒喜暖,倦卧乏力,大便溏薄。查體:口腔潰瘍面泛白,往往無紅腫熱痛。治療總則宜扶正固本,引火歸原;方藥用金匱腎氣丸合十全大補湯加減,以收夑理陰陽、扶正祛邪之效。方中以陰陽並調、氣血雙補藥物為基礎,更取附子、肉桂益火之源,導龍入海,引火下行,治療陽虛所致口舌生瘡,效果顯著。尚需注意,應用附子、肉桂時一定要注意用量用法,附子一定要先煎,且時間最好不少於1小時;肉桂常用量宜少,一沸即可,否則易致溫燥。

名家醫案集

《石志超醫案》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石志超教授三世業醫,最擅傷科,師從著名中醫學家任繼學國醫大師,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中醫藥大學教授石志超先生的醫案選集,涉及內、外、婦、兒、男科等多系統疾病,內容翔實,對臨床具有參考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夜間小便增多,4首經典方是首選
用眼過度,眼睛疲勞的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