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聽說火星上風很大,那祝融號可以用風力發電嗎?

聽說火星上風很大,那祝融號可以用風力發電嗎?

2021年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台,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在火面工作期間,火星車將按計劃開展巡視區環境感知、火面移動和科學探測。

人要幹活,就得好好吃飯。同樣,要讓火星車完成各種任務,就需要供給穩定的能量。那麼,在探測火星期間,祝融號的能量來源是什麼?火星上也颳風,祝融號能用風電嗎?

著陸火星後的祝融號藝術效果圖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航天器的能量來源

太陽能是絕大多數航天器進入太空後主要的能量來源。空間站和人造衛星等航天器一般都有一雙光伏電池「翅膀」,通過將光能轉化為電能,保障內部儀器設備的運轉。由於太空不存在陰天、光線散射等情況,因此發電效率要比地球高得多,基本可以滿足其內部的能源需求

前蘇聯建造的聯盟號飛船(圖片來源:Pixabay)

當然,太陽能也是絕大多數的火星車、月球車等空間探測器的能量來源,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為了保證可靠的性能,提供較大的功率,NASA好奇號火星車就利用核電池進行供電。

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4時55分,「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車不經變軌直接突入火星大氣層,率先登陸火星地表,開啟本輪火星探測的新階段。不可否認的是,核電池能量密度極高,是星際旅行的最佳能源方案。在未來的深空探測計劃中,核電池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輛尺寸和小型汽車相近的火星車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核動力火星探測器,所需能源全部由多任務同位素溫差電源提供

經過多年發展,美國同位素核電源技術已經相對成熟,預計在美國未來的深空任務中,同位素電源的使用會愈加頻繁。但目前核電池的製造成本過於高昂,還會產生放射性廢物,技術上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太陽能電池仍舊是多數航天器的標準配置

左:機遇號火星探測車(圖片來源:Pixabay)

右:核電池示意圖(圖片來源:NASA)

在深空中,航天器能依靠的只有太陽能與核能,但一旦登陸火星,對太陽能的利用就大打折扣了。由於火星的陽光密度低,並且存在長達半年的黑夜期。在這期間,太陽能電池完全無法發揮作用。而蓄電池儲存能力有限,火星車只能休眠等待下一次的光照。此外,宇宙射線過強會導致太陽電池失效,陽光太弱則難以保證電力的穩定輸出。有沒有其他的能量來源供火星車利用呢?

火星豐富的風資源

不同於處於真空環境中的月球,火星具有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95.3%)、少量的氮氣、氬氣、氧氣和水汽組成的。觀測結果顯示,由於缺少地磁場的保護,太陽風(來自太陽的高速粒子流)會在火星外層產生一個強電場,加速大氣中帶電離子逃逸至太空中,使得火星的大氣層異常稀薄,而大氣的存在意味著火星上會產生風。

2018年12月,NASA通過「洞察號」(InSight)火星車內部的探測儀器,意外地採集到了火星上風的「聲音」,預計風速在每秒4.5-6.7米,人類的耳朵首次聽到了地球之外的風聲。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洞察號檢測到的最強風力達到了28 m/s。

為什麼火星上會颳風呢?本質上,風能是太陽能的一種間接表現形式,地面各個區域接收到太陽輻射強度存在差異,導致氣體在溫差和壓強作用下產生流動,從而形成了風。由於大氣和海洋的保溫控溫作用,地球的晝夜溫差不大。與之相比,稀薄的大氣使得火星的保溫效果很差——受太陽烘烤的一面,溫度在35℃左右,而背陰面可降到-70℃,冷熱氣體之間形成巨大的壓力差導致了強風的產生。

可以在火星車上安裝風力發電機嗎?

火星上蘊含著豐富的風能資源,風力強勁,可以實現風力發電,但發電效率極低。其原因是火星的大氣密度大約只有地球的1%,這意味著平均風速要接近於地球上的4.5倍才能產生相當的發電量。

直觀來說,火星上的風力發電似乎毫無優勢。不過,對依賴於光伏電池的火星車而言,風能雖然不能為火星車提供充足的電力,但在上面安裝小型風力發電機,採用微風發電模式,將風能作為一種可靠的互補能源,可以讓其在黑夜期或遭遇沙塵暴時,保證能源的供應

地球和火星上的風力機發電功率對比(紅色:地球,黑色:火星)(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2010年秋天,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科研人員在風洞「模擬器二號」(Simulator II)中模擬火星大氣條件下工作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研究結果肯定了在火星上使用風能的可能性。

奧胡斯大學的風洞Simulator II(左圖),小型實驗風力機(右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科學家亨利·哈斯拉赫(Henry W Haslach)就論證了人類移民火星時利用風能的可能性。為提高火星上風能的輸出功率,他提出了一個大膽而有趣的想法——將貨運飛船停靠在火星的環形山邊緣,之後在飛船的桅杆上安裝一台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由於在風吹過環形山時,風速會在邊緣位置大幅提高,同時會形成高速脫落的漩渦,將沙塵捲起,這使得空氣密度也略微增大,能在最大程度上彌補風功率的不足。說不定,以後的火星車在面臨電量不足的情況時,也會採用相同的策略,停靠在環形山外圍,通過風力發電進行充電。

風繞過環形山形成的尾跡(左圖)安裝的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右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想要利用火星上的風力資源給火星車供電,還需要根據當地的風況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安裝在火星車上的風力發電機。火星的大氣密度低,只能通過高風速來補償發電量的虧損。由於風剪切的作用,距離地面越高,平均風速越大,高空的風能密度是低空風能的十倍至百倍

受此啟發,199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馬修·里奇(Matthew D. Lich)和NASA格倫研究中心的博士生拉里·維特納(Larry Viterna)提出了一種火星風能利用的概念機,即使用氫氣球與系錨系統將風力機懸浮在高空中,從根本上解決火星風力發電性能不足的問題。此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聯合美國奧泰羅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的工程師借鑒了這種形式,在地球上驗證了這種高空風力發電機的可行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物理所 的精彩文章:

進展|近鄰超導中具有耗散的Floquet Majorana模
玻璃是怎麼斷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