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為什麼白茶不提倡悶泡喝?村姑陳親測,這樣做太不應該

為什麼白茶不提倡悶泡喝?村姑陳親測,這樣做太不應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楔子】

悶泡,是茶界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

提到泡茶,尤其是用蓋碗沖泡白茶,村姑陳歷來的觀點是,快出水更好喝。

說得再細緻些,用標準110毫升白瓷蓋碗泡茶時,稱茶5克,注入沸水後立即出湯,實現短短數秒內倒出茶湯,方才符合快出水的要求。

快出水的泡法,講究快速注水,快速出湯,瀝干茶湯。

等到五沖六衝七沖八沖後,好茶內在滋味已經大半被消耗,茶味開始變淡時,再適當延長坐杯時間。

如此,方才能夠領會一泡好茶的茶味精髓。

然,圍繞著快出水,網上有部分爭議的聲音。

此前不久,客服妹子就遇到這樣的私信質疑。

茶客問:為什麼要快出水?

客服答:為了讓茶味更好喝,還能避免將茶味泡濃泡苦。

茶客問:減少投茶量可以悶泡嗎?用標準蓋碗泡茶,投茶2、3克,總不至於泡苦吧!

客服答:……(此處隱於數百字)

就事論事,在用蓋碗沖泡時,減少投茶量可以悶著喝嗎?這樣會好喝嗎?悶泡和平時快出水泡出來的茶味又有何不同?

林林總總的相關疑惑,親自實踐一番,自然能得出結論。

【準備】

茶具上,準備了兩套一模一樣,分毫無差的標準110毫升白瓷蓋碗和公道杯,以及茶杯若干。

另外在茶桌上,電子克秤、茶盤、 茶巾、茶夾等工具,一應俱全。

泡茶用水方面,選的是當地的某牌純凈水,每次泡茶前,均將壺內的水燒到滾沸,再進行沖泡。

此外,在茶葉選擇上,選的是2020寒露茶。

近段時間是2021年春白茶上新階段,一連喝了二十多天春茶新茶後。舌頭非常想念秋茶的醇和與馥郁茶香,那種陳化了半年後,有別於春白茶新茶的「成熟」感,分外令人懷念。

打個比方,當你在海邊吃多了清蒸白灼後,會格外想吃一回油燜大蝦那般。

於是,趁著這次測評,燒水泡了去年的這款深秋白茶。

興沖沖地洗手,燒水,燙碗燙杯後,開始稱茶。

一蓋碗內,稱入2克干茶,從第一衝到第五沖,每沖注水後悶泡30秒,再倒出茶湯。

另一蓋碗內,則按照黃金茶水比例,投茶5克,按常規的快出水方式沖泡。

萬事俱備後,正式沖泡,開始測評。

【沖泡測評】

第一衝:

雖然寒露茶的梗葉較為蓬鬆,但稱茶2克的蓋碗內,還留有不少空隙,能明顯看出少了大半的投茶量。將沸水注入將近碗沿位置後,倒計時30秒,悶泡足足半分鐘後,倒出茶湯。

減少投茶量後,悶出來的茶湯,湯色晶瑩,呈現為淺小麥啤酒色,偏淡。

出湯後,揭蓋聞香,熱聞是一股淡花香,但仔細分辨下,香型層次變化少,花香與粽葉竹葉的香氣均不明顯。

茶湯滋味喝起來,爽口而偏淡,茶味不足。

稱足5克干茶的蓋碗上,葉片蓬鬆,茶梗恣意,在稱茶結束後,還需輕輕抖動,將干茶適當規整,才能利於下一步的沖泡。

沖入沸水到接近碗沿位置後,合蓋快速出湯。從注水開始,到大部分茶湯倒出,用時在8秒內,第一衝泡出來茶湯,同樣是清淺的淡啤色,湯色深淺相差無幾,但可以看到,晶瑩透亮的茶湯內,白毫數量更多。

揭蓋聞香,有一股深秋後的山林氣息,似空山新雨後般,微帶有薄荷涼意,茶香更馥郁,香型更多元,茶香層次更豐富。

而在茶味對比上,得益於白毫的貢獻,茶味入口更加清甜爽口,從茶湯里,更能喝到明顯的落水香。

第二沖:

稱茶2克,悶出來的茶湯鵝黃色,蓋香上,依舊延續上一衝的老毛病,茶香弱,茶香層次淡。

那些竹葉香、清香、花香等芳香因子,悉數飄遠了,變淡了,只留下影影綽綽的茶香影子,依稀難辨。

而在茶味上,入口順滑,茶味平淡,喝完茶湯後,舌頭還微微有些澀意,但很快就化開了。

快出水沖泡出來的茶湯,同樣為鵝黃色,但相對要略淺一些。蓋香上,趁熱聞香,是一股清郁之氣。那是一股深秋時節,林間松濤般的清冷植物香氣。

微涼一會,甜美的花香清晰浮現。喝入茶湯後,只覺得茶味甘爽鮮美,湯感更醇,更有內容物,連回甘生津也更加明顯。

第三沖:

反差感開始出現!原本在茶界,流傳一句順口溜,「三沖四沖是精華」。按道理來說,用蓋碗泡茶時,從第三沖開始,剛好是茶味巔峰期的呈現。

而稱茶2克,悶出來的第三道茶湯,三沖後卻已經式微了。從湯色上,雖然沒有明顯變淺。但蓋香上的花香驟降,像遠遠聞到空氣里傳來的淡淡花香似有似無,難以尋覓。

與此同時,在茶味上,照例是不夠醇,不夠滑,且落水香不足。

稱茶5克,快出水沖泡下,寒露茶的滋味,循序漸進地釋放。這沖的茶味表現,香氣十足,稠度極佳。蓋香上熱聞時,花香伴著竹林香,頗有幾分凌寒盛放的況味。而

在茶味上,依舊是鮮爽清甜稠滑的,茶湯過喉剎那,喉間像是陣陣松風清露拂過,回甘生津且回味無窮!

第四沖:

可以感覺到,稱茶2克的蓋碗內,在悶過3沖後,內在茶味浸出略有些後繼乏力,跟不上了。這一衝泡出來的茶湯,湯色微淡,但茶香轉淡,茶味轉淡,落差感明顯,風味變現直接斷層。

給人感覺是,減少投茶量後,悶泡出來的茶湯,滋味的確不苦澀。但回到喝茶的初心上,悶出來的茶湯並不好喝!

稱茶5克的泡出來的茶湯,此時花香正撩人。揭蓋聞香時,清新的竹葉香未變,而花香則由輕盈靈動轉為嫻靜溫和。

啜一口茶,花香與松竹香沉入茶湯內,風情多變。一是鮮,二是爽,三是馥郁清雅,最後到甘美生津,妙不可言。

第五沖:

等到這沖,稱茶2克悶出來的茶湯,湯色已經回到了起點。但是比起頭道茶湯,它的茶香、茶味表現可差遠了!

至少在第一衝時能聞到的茶湯,能喝到的鮮爽清甜,在這一衝統統接近為零。只感覺像是喝一杯略帶茶味的白開水罷了。

茶湯里的白毫漸少,但茶湯的厚度沒有明顯變化,吞下湯水時,可以感受到茶湯里藏有的內容物,依舊豐沛無窮,像是一箱百寶圖那樣,精彩多多,等待探尋。

從茶味表現看,即使用快出水繼續沖泡數次,茶味表現未必會徹底落下去。泡到10沖左右,不成問題。

【實驗總結】

減少投茶量後,白茶的確不需要再擔心,茶味會被悶濃泡苦的問題。

但是呢,卻會迎來新毛病。

比如,茶味不耐泡。

比如,湯感不夠醇、不夠厚。

比如,茶湯滋味落得快,韻味不足。

比如,茶香不夠馥郁、鮮香。

泡茶時,白茶內部的芳香物質,不斷釋放,形成裊裊茶香。若此時,沒有及時倒出茶湯,而是將蓋子合上後,悶一會再出湯,那麼一款好茶內的鮮美茶香極易受損、轉淡。

錯過後,此般鮮美清新的茶香,就再難尋覓。

相比而言,經無數茶客親身實踐驗證的,標準蓋碗,投茶5克的沖泡方式,實乃白茶沖泡的黃金茶水比。

當然茶水比例絕佳時,再佐之快出水沖泡,一泡好茶的完整芳華,將會徐徐展開。

泡好茶,要用快出水。

悶泡,並非好茶的最佳打開方式。

不然,同樣的一款茶,在減少投茶量後,悶出來的茶味,始終都達不到理想狀態。

如此泡茶,未免讓身價成百上千的高山白茶,太掉價!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春白茶中,選散茶還是餅茶?老茶客說出3個細節,茶友大呼實用
紅茶有蜜薯香,老白茶有巧克力味,岩茶帶煙味,這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