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為什麼鳥類會模仿其他鳥類和聲音?

為什麼鳥類會模仿其他鳥類和聲音?

模仿聲音的技巧在各種鳥類中十分普遍。儘管小嘲鶇(Mimus polyglottos)以這種能力聞名,並以此命名(英文名Mockingbird,善模仿的鳥),但它並不是唯一善於模仿的鳥類。冠藍鴉(Cyanocitta cristata)能夠完美地演繹紅尾鵟的叫聲,而暗冠藍鴉(Cyanocitta stelleri)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赤肩鵟(Buteo lineatus)。暗背金翅雀(Carduelis psaltria)可以模仿其他幾十種鳥類的部分鳴叫;而加州金翅雀(Carduelis lawrencei)可能模仿的鳥類種類較少,但模仿的質量很高。一隻雄性歐椋鳥(Sturnus vulgaris)可以模仿60多種鳥類的叫聲(以及其他奇怪的聲音)。

小嘲鶇(Mimus polyglottos)

攝影: 劉建國/美國中部

許多種類的鸚鵡都有很強的模仿人類語言的能力,但在野外,它們似乎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模仿能力來模仿自己物種的成員,而不是其他種類的鳥類。另一方面,有些鳥類善於模仿它們能聽到的所有聲音。例如,澳大利亞的華麗琴鳥(Menura novaehollandiae)可以對幾十種其他鳥類的鳴叫聲和許多其他聲音進行高度精確的模仿,尤其可嘆的是,甚至連鏈鋸破壞其棲息地的噪音也能模仿。

羅氏鶇(Turdus lawrencii)是令人喜愛的模仿高手,這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低地雨林中的灰褐色鳥。在秘魯東南部的黎明時分,一隻隱藏在樹梢的羅氏鶇,能夠快速而完美地模仿了十幾種不同的鳥類。在同一地區,已故的泰德·帕克曾經記錄下一隻雄性羅氏鶇在一次連續的歌唱中模仿了不少於51種鳥。

這些都是一些極端的例子,大多數鳥類不會發出任何我們認為是模仿的聲音。但在鳥類當中,聽到聲音並模仿聲音的能力其實非常普遍。事實上,這是很必要的。在真正的鳴禽中,像鸚鵡和蜂鳥一樣,每隻鳥都必須學會鳴唱。對許多物種的研究表明,它們生來就有一個自己同類歌曲的基本模板,但除非它們真的聽到了,否則它們永遠不會學會正確地唱。因此,在大量不同的鳥類中,一定程度的複製是存在的,甚至是必要的。

大多數鳥類利用這種能力只是模仿其他同類,忠實地宣示自己物種的聲音特徵,學習當地方言,或與鄰居合唱或比賽。那麼,為什麼一些物種會把它帶到一個不同的層次,從其他鳥類那裡挪用歌曲, 甚至從環境中複製聲音呢?

鳥鳴有兩個主要目的:保衛領地和吸引配偶(或保持關係)。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就像五顏六色的羽毛或花哨的展示姿勢一樣,可以作為一種信號,表明自己的身體適合與所有對手對抗,適合成為一個優秀的伴侶。當然,不同的物種對於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有著不同的直覺。對一些鳥來說,曲目的大小是關鍵:能唱最多不同歌曲的鳥會被認為是優秀的。這就鼓勵了鳥類去模仿他人,還有什麼比簡單地複製你聽到的聲音更容易的方法,以便豐富你的保留曲目呢?

然而,最終我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發聲行為能在某些物種中進化,而在其他物種卻不能。我們可以假設,羅氏鶇發展進化出了超強的模仿能力,也許是用來彌補其樸素的外表,但一些類似的南美鶇類同樣顏色暗淡,它們卻會不模仿。我們也可以猜測,這種行為與某些棲息地有關,但從茂密的雨林到沙漠,到處都能找到優秀的模仿高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共同線索,解釋世界上所有這些超凡的鳥類模仿行為,這將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題,有待人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編譯自Audubon網站 Ask Kenn! 專欄

來源

觀鳥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30集大熊貓保護科普知識短視頻《你好!大熊貓》即將播出
野生動植物保護網路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