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天越熱,脾胃越寒!兩個經典名方,溫中焦昇陽氣,讓脾胃安穩度夏!

天越熱,脾胃越寒!兩個經典名方,溫中焦昇陽氣,讓脾胃安穩度夏!

夏季來臨,草木繁茂,瓜果豐盛,在炎熱的時候,有清甜冰爽的各種水果來解暑,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有部分人往往冰涼的幸福感還沒有過去,就突然感覺胃中一陣疼痛,甚至手足發涼、腹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人言:冬暖脊背夏暖肚。炎熱的夏天,更要注重腹部的保暖,脾胃虛寒的人更是如此!

是什麼擾亂了我們的脾胃?

1

貪吃冷飲、水果,打破了寒熱平衡

夏天之際,整個大環境處於外熱狀態,我們身體體表的汗孔,也是處於開闔狀態,體內的氣血也隨之呈現出向外走的趨勢,這樣的話,向內供養五臟六腑的氣血也隨之減少,因此人體呈現相對的外熱內寒狀態。

這時候,身體的自然機制還能夠維持平衡,保證身體內外寒熱穩定,夏季出現病理性的脾胃虛寒原因就在於這種相對的寒熱平衡被打破,出現內部過寒的狀態。

常見的就是夏季貪吃冷飲、寒涼之品,過多攝入,相當於向內部輸送大量的寒涼食物,首先受累的便是脾胃,導致脾胃陽氣受損。脾胃本是後天之本,脾陽一虛,整個體內的溫煦來源減少,加上夏季長期待在空調房,身體自然呈現出以脾胃癥狀突出的虛寒狀態。

2

思慮傷脾,打亂了調節功能

《內經》指出:「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中醫病因病機裡面常會把情志致病單獨列為一項,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養好七情在古人稱之為「養性之術」。

其中,憂思傷脾胃,快節奏下的大部分現代人都有一種情緒叫焦慮。一天到晚特別焦慮,青少年焦慮學業,中年焦慮事業家庭,老人家焦慮兒孫……壓力一大,要麼就是暴飲暴食,要麼就是吃不下吃得少,長期以往,脾胃自身調節功能及節奏被打亂,就出現脾胃的虛損。

3

葯食失治,脾陽受損虛寒內生

現代的生活水平逐漸改善,藥品的可選擇行也逐漸增多。很多人一有所謂「炎症」、「發熱」的表現,馬上就口服抗生素,這種濫用口服抗生素的行為其實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力,大寒大涼的藥物直中臟腑,脾胃首先受害。

另一方面,一部分對於中藥有些認識的人也容易走入一些誤區,盲目盲從抄寫書上「夏季養陽」的觀念,不因人因地制宜,不辨證不分類的盲目進補,使得脾胃運化轉化功能被打亂;或者盲目補脾土,選擇單一葯食大量進補,過度進補,超過正常脾陽的運化功能,脾陽受損則虛寒內生。

脾胃虛寒時,身體發出的信號

1

舌頭的三個異常表現

舌為脾之外候,舌象能反應氣血狀態,進一步反應脾胃運化的狀態,舌苔是胃氣所生,因此,舌象能初步判斷脾胃狀態。

健康的舌頭是:舌體柔軟靈活,舌色淡紅明潤,舌苔薄白均勻,苔質乾濕適中,簡稱「淡紅舌,薄白苔」。脾胃虛寒者則舌苔白厚,舌邊明顯有齒痕,表面滑而濕潤。

2

便溏、流口水都是預警

脾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寒會相應的出現很多消化道的癥狀。

脾胃虛寒,陽氣虛弱,運化功能下降,胃腐熟及消化功能下降,因此食慾下降,經常有飽腹感,兼有大便稀溏,甚至夾雜不消化的食物。

脾陽虛弱,寒從內生,寒凝則氣滯,腹部皮膚相對冷感,腹部及胃部有隱隱的痛感,還喜溫喜按。我們說腎精胃唾,脾胃虛寒,口中的唾液都是清稀如水的,睡覺時候總是流口水;還有些人小便也是像水一樣清稀,或者時不時出一點薄汗冷汗,這些都是脾陽虛,無法正常調節體內津液代謝的表現。

如何讓脾胃舒服度夏?

1

小兒科學餵養,大人飲食相宜

基於生活環境改變,脾胃虛寒的人群範圍逐漸變廣。對於小兒,還是提倡科學餵養,順應身體發展需要。小兒屬於稚陰稚陽,不提倡揠苗助長式的進補,小兒的脾胃較為嬌弱,只要保證正常一天三餐,少吃生冷及垃圾食品,保證足夠營養即可,對於要調理先天體質的小兒,一定要經過辨證,因人制宜,做到三日一調整,緩緩適應,培土但不鬆土的節奏去養護。

對於成年人,做到飲食相宜。《備急千金方》提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醫說》中也有指導「食飲之宜……肉無貪肥脆,菜常令稱於肉」,意思是不過食肥甘厚味,多食天賦之味及自然之物,只要做到一點,很多成年人就可以顧護住脾胃的陽氣了。

最後,不論各年齡段都需要養護好情志,保持平常心,心平氣和對待事物,保持體內氣機的暢達,才能保證脾胃正常的養護。

2

用好養胃名方「理中湯」

對於脾胃虛寒,出自《傷寒論》的理中湯是一個很好的方劑,組方也只有非常簡單的四味葯:人蔘、乾薑、甘草(炙)、白朮。

脾胃虛寒,那麼既要解決虛,又要解決寒,首選白朮;脾虛喜歡溫化,而白朮相對溫性;脾喜歡燥,白朮性味相對燥;再者,白朮的芳香之氣還可以醒脾。在方中配伍人蔘之後,一起助益脾氣;且白朮能將人蔘的益氣之功引經到脾胃,以養脾的虛性。乾薑在這裡就是解決寒的問題,溫運中焦,助脾陽升起;使以炙甘草調和諸葯,而兼益脾和中。

這個方劑對症解決了脾胃虛寒的問題,對於合併有其他癥狀的人,還請先經過醫師辨證後在加減運用;切記不要自行購買,過猶不及。

3

一個要穴溫養陽氣

除了內調外養,還可以藉助一些草本製品的外力,緩解虛寒癥狀對身體的影響。

艾灸神闕是一個方法,神闕是是氣聚之處,神氣出入之宮門,聯繫五臟六腑;艾灸這裡能夠借神闕的氣門之力,調整全身經氣流通併兼具溫煦之功,達到「陰平陽秘」及「溫養陽氣」的作用。

脾胃虛寒者可以採用隔姜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將薑片穿刺數小孔,覆蓋於肚臍之上,點燃艾柱後在薑片啄灸,以感到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約10~15分鐘或臍周微微發熱為宜,一周1-2次為佳。

九制黃精養元丹

古法九制,地道選材

補氣健脾、養陰生津、補宜氣血

點小程序購買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緣 的精彩文章:

你認為純屬虛構或迷信的東西,可能恰恰是一種超前科學!
古訓:壞情緒,往往是禍患的根源;能掌控情緒,才能掌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