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白茶顏色越深,年份就越老?村姑陳分享如何分辨白茶年份

白茶顏色越深,年份就越老?村姑陳分享如何分辨白茶年份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記憶中,福州的夏季總是在矛盾中拉扯。

昨日艷陽高照,酷暑難耐,轉眼間又狂風暴雨,猛然降溫。

讓人疑惑,也讓人慶幸。

慶幸的是,有了這些變化,才讓夏季的福州城,被渲染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夏日的顏色碰撞,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翠綠,是潔凈如洗的天空藍,是破曉時靜謐的白……

櫻桃已紅,芭蕉漸綠。

這些繽紛的色彩,只眷顧多情的眼。

常常感嘆,古人竟可以把顏色分得如此細膩,連名字都充滿著詩情畫意。

梅染、荼白、薄柿、竹月,雅緻至極。

一見名字,便心領神會,在腦海中生出了一幅幅渾然天成的畫。

色彩,構建了一個精緻細膩、勃勃生機的世界。

而提及白茶的顏色,同樣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

但有一部分人,依然在憑「色」認年份。

具體的說法是:新白茶是綠色,老白茶是黑褐色,年份越高顏色越黑。

真相到底是什麼?

恰好準備泡一杯新白茶,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2》

新白茶的顏色,是綠色嗎?

望著一旁的蓋碗當中,盛放的是2021生態春壽眉。

干茶的葉片顏色呈深綠色,芽頭則是銀白色,整體看上去是綠白二色。

沖泡以後,由於吸收了水分,這綠色變得更加鮮嫩、清脆。

再對比同樣是2021年新白茶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可以看到,白毫銀針芽頭肥壯,護旗的為嫩綠色,芽身灰綠。

白牡丹則是芽身底色顯灰綠,白毫多且富有光澤。

總體來看,春白茶在新茶時期的顏色,的確是以綠色偏多,綠白二色為主基調。

但如果光憑此就斷言「新白茶是綠色」,是不準確的。

因為在新白茶當中,除了春茶以外,還有秋茶的存在。

秋白茶,顧名思義,也就是在秋茶季所採摘的白茶。

通常情況下,它的採摘時期從白露節前後開始,一直延續到寒露節之後。

由於氣候的變化,與春白茶相比起來,秋白茶不管是外觀、香氣還是滋味,都與其大相徑庭。

從外觀上,秋白茶不僅僅是單純的綠白二色。

以2020年的白露茶為例,它的顏色呈現出了草綠、竹青、磚紅、薑黃等,顏色豐富多變,五彩斑斕。

那迷人的景色,美得像一幅秋天的畫卷。

而作為深秋茶的2020寒露茶,顏色則是偏綠的五彩色,色多深綠、竹青,間雜著少量的磚紅色葉片。

可以說,光是從春、秋白茶的外觀上,就能看出二者間鮮明的特點。

前者溫柔婉約,後者豪放颯爽。

也由此可知,新白茶並非只有單調的綠色。

《3》

老白茶的顏色,是黑褐色嗎?

說到這裡,先插一則小故事。

前陣子,有位茶友拿著一款白牡丹餅的圖片,詢問道,「您能看出這茶的年份夠不夠嗎?聽說是2015年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圖片上的白牡丹餅,色澤黯淡無光,且幾乎看不到綠色的蹤影,而是以黑褐色為主。

老白茶出現這樣的現象,太不正常了。

從2020年的白牡丹餅來看,經過了1年的陳化以後,基礎外觀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

但由於經過了壓餅,相比散茶的顏色,餅茶的葉片由原本的嫩綠色,更偏向黃綠色。

看起來依然鮮活、明亮,布滿白毫的芽頭映襯著葉片,綠白二色錯雜,分外清爽。

而這樣的一塊白茶餅,在歲月變遷後,會轉為黑褐色嗎?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我們再來看2018的白牡丹餅,經過了3年的陳化後,它正式成為了老白茶的一員。

打開白綿紙,映入眼帘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芽頭的顏色,不再是新茶時期那般的銀白色,而是銀灰、灰白色。

而葉片,則有黛色、竹青色、墨綠色等,整體為黃綠色系。

它帶著飽經風霜的模樣,是3年光陰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記。

又比如2017年的白露餅,時隔4年,它仍是五彩色。

只不過失去了靚麗的色澤,變陳舊、黯淡了。

色調在改變,色系卻沒有變動,依稀能看出新茶時期的模樣。

比起新白茶來說,老茶經過了緩慢的氧化後,更顯蒼老。

歲月不饒人,同樣的,白茶也難逃時間的痕迹。

想像著,如果再繼續將它們儲存起來,到了5年陳,10年陳,甚至20年陳。

隨著年份逐漸變老,它會不會趨於黑色?

自然是不會的。

就像是一個黃皮膚的亞洲人,難道老去以後,會變成黑人嗎?

既然基因不會被改變,白茶的色系也不應該隨著年份的增加,而隨意變化。

不管是綠白二色的春白茶,還是五彩色的秋白茶,陳化得時間再久,最終也不會成為黑褐色。

《4》

為什麼有的老白茶看起來很黑?

遇到一款顏色發黑的老白茶,大多數新茶友的第一反應是,年份很高。

但卻不曾想過,它是一出生就黑,還是後期轉化為黑。

很顯然,是前者。

一款優質的白茶,在自然陳化的過程中,除非基因突變,否則不會是通體發黑。

那麼,什麼樣的白茶從一出生起便是黑色呢?

答案是,做舊茶。

做舊茶的加工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渥堆、暴晒、高溫烘乾等等。

這其中的每一種做法,都會對茶葉產生致命的打擊。

以渥堆為例,將茶青厚厚地堆積在一起,使其在高溫高濕的作用下,過度發酵。

與此同時,葉綠素開大量分解,從而使得茶青顏色變紅。

等製作完成之後,便由紅轉褐。

因此,做舊茶的顏色多為咖啡色、黑褐色的模樣,且通體一色,看起來十分不自然。

同樣是新白茶,但因為經過了渥堆,茶葉顏色發生了嚴重的改變,甚至面目全非。

有人想問,這難道是制茶師的失誤嗎?

不不不!

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奔著要把它們做成「老白茶」的目的而去的。

做舊茶通過種種手段,改變了新白茶的色、香、味,去除它身上新茶的影子。

既然不像新白茶,新茶友便自然而然地將其認作老白茶。

再加上某些茶掌柜的鼓吹,散播「白茶年份越高顏色越黑」的謠言之後。

做舊茶,就成了他們明目張胆牟利的伎倆。

如此一來,就能解釋得通了。

做舊茶與真正老白茶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在外觀上。

老白茶在長期的陳化過程中,物質不斷轉化,形成了更醇厚、甘甜的風味。

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而做舊茶,只是空有其表。

實際上,在做舊的「摧殘」下,內質早已消失殆盡,微乎其微。

不僅工藝粗暴,且生產環境也令人堪憂。

與其喝做舊茶,倒不如選擇白開水來得安心。

《5》

原來,白茶的色彩也可以如此豐富。

白茶為我們營造的世界,含蓄蘊藉,又無限風流。

它們鮮明而微妙,歷歷在目,引人遐想。

不論新茶、老茶,皆為大自然的饋贈。

每一種樣子,都是眾人心頭的歡喜。

唯獨做舊茶的模樣,是排除在外的。

因為它是刻意為之,而非純粹、自然的真實樣子。

如果以「黑褐色」為標準,那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好茶的!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刺激、收斂性強,茶掌柜為劣質岩茶找的借口,真是「煞費苦心」
起花名、炒概念、手工茶、大師茶,論武夷岩茶的造假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