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建議收藏:治高血壓的方子,化解頭痛頭脹、腳軟耳鳴,中醫老經驗

建議收藏:治高血壓的方子,化解頭痛頭脹、腳軟耳鳴,中醫老經驗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癥候學》、《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些天,有讀者在後台給我留言,表示自己有高血壓的毛病,經常頭痛頭脹、頭重腳輕。他想知道,中醫對此有沒有好的辦法和心得。

我想說,文老師我,不是神醫,不是學者。我就是一個中醫界的小學生。我能做的,不過是把前人業已形成的經驗,解讀出來,傳播給大眾。

所以,儘管我對高血壓的問題,可以說出一點東西來,但也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讀者朋友看了以後,還是應該積極就醫,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加減應用前人的經驗。

我想說的,是我國內蒙古地區的中醫老前輩,竺友泉的治驗心得。

竺師,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了,他生於1919年,卒於1984年,是老一輩的中醫臨床家。他窮極一生,職稱不過是「副主任醫師」。但實實在在地說,他的不少方葯是值得借鑒、經得起推敲的。業內不少人,對他是較為尊崇的。

話說有這麼一回,竺師接待一個患者。這個人是一個炊事員,後廚掌勺的,男性,當時60歲。

這個人平時就脾氣急躁,屁大個事兒就和別人吵。吵了以後,還容易頭暈迷糊。

結果,有這麼一次,他因為瑣事和同事吵起來了。這一吵,壞了,立刻頭暈目眩,感覺眼前天旋地轉,身體搖擺,根本站不穩,彷彿立即要跌倒一般。同時,腦瓜頂又疼又脹,耳邊鳴叫。

大傢伙一看,得了,趕緊給人家扶回去吧。躺下以後,此人就感覺手腳一陣一陣地發麻,手腳心熱乎乎的,心煩不已。當夜失眠,連續兩天吃不下飯。

身邊人一看,納悶兒,這老同志怎麼這麼大氣性啊?

患者本身也覺得不對勁兒,於是在稍微穩定一點之後,就去看中醫了。

看的,就是竺友泉。

刻診,見患者舌紅,脈細數,高壓150,低壓110。

當時,竺師書方一首,見——

生白芍30克,當歸25克,柏子仁20克,麥冬30克,焦三仙20克,生龍齒30克,生牡蠣30克,僵蠶12克(研細末沖服),鉤藤30克,茵陳10克,夏枯草30克。水煎服。

結果,患者用藥4劑以後,諸證大有改善,頭腦清醒爽快,可以入眠,頭暈頭痛、肢麻耳鳴之感減輕不少。

後來,竺師遵原方又稍作加減,再服藥18劑,諸證悉平,血壓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原方中的夏枯草和茵陳,在最初服用4劑之後,就去掉了,再沒應用過。

這張醫案,記載於《竺友泉醫療經驗》裡頭。這是41年前出版的一部書。你要是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原始醫案比我說的要詳細得多。

其實,醫案中這個患者,他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我相信,無論你是專業讀者,還是不懂中醫的小白,看了以後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的問題,就是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肝風內擾。

什麼意思呢?你看他這個人,點火就著,一兩句不順耳的話傳過來,他就喜歡和人爭執。

我跟你講,他也不想這樣。實際上,他這是屬於病態,不得不這樣。他的病,讓他的身體里時刻裝滿炸藥。你稍微點個火星,他就爆炸了。

啥病啊?你看舌脈就知道了:舌紅,脈細數。再結合手足心熱、心煩等現象,你是不是能體會到,他體內有熱啊?

哪來的熱呢?來自肝。中醫講,肝主情志。患者每次發病都和情志刺激有關,而且平時情緒不穩,這就說明問題在肝。

人家的肝,怎麼了?答案是肝陰不足。我們的肝,中醫講,肝體要柔和。肝體柔和,肝氣才能順。肝體柔和的前提,是肝陰充足。肝陰不足,肝體失養,於是這個人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肝陰不足,不能斂攝肝陽,肝陽就往上撞,於是形成肝風。肝風在體內這麼一吹,壞了,他就開始迷糊,自覺身體搖晃。肝經入巔頂。肝風和肝陽衝擊到巔頂,於是他就頭脹頭痛。肝風內起,呼呼地刮呀。這個「颳風」的聲音,我們可以形象地理解成耳鳴。肝藏魂。肝氣亂成這個樣子,肝魂不安,於是睡不好覺。體內陽熱之氣遍及四肢,於是手腳心發熱。肝風吹得四肢經脈氣血逆亂,於是手腳陣陣發麻。

這個時候,患者一測血壓,往往是偏高的。這很好理解:肝風內動,肝陽暴漲,氣血運行的規律肯定要被打亂,就好像被人在後頭推了一把一樣,猛地就往前沖。你說這態勢,血壓能不高嗎?

這麼一看,咱就知道了,患者的所有問題,歸納成八個字,就是「肝陰不足,肝陽化風」。

要想解決,也很簡單,就是滋肝陰、平肝陽、息肝風。

來,我們再看看當時竺師的配伍——

生白芍30克,當歸25克,柏子仁20克,麥冬30克,焦三仙20克,生龍齒30克,生牡蠣30克,僵蠶12克(研細末沖服),鉤藤30克,茵陳10克,夏枯草30克。

這裡頭,白芍、當歸、柏子仁、麥冬,柔肝平肝,滋養肝陰、抑制肝陽。鉤藤、茵陳、夏枯草,清肝熱。其中的茵陳和夏枯草,苦寒敗胃,所以不宜久用。僵蠶,疏肝氣、清頭目、止頭痛。龍齒和牡蠣,善於重鎮安神,潛攝肝陽。焦三仙,和胃,增進消磨之功,固護後天之本,促進藥性的吸收。

這個配伍,層次清晰,用藥簡練,還是有一定示範意義的。

後來,竺友泉前輩在後續調養的過程中,基本都應用了白芍、當歸、柏子仁、麥冬、鉤藤、龍齒、牡蠣、僵蠶等藥材,只不過增添了諸如牛膝、地骨皮、葛根等藥材。其中牛膝可以補肝腎,引熱下行,降血壓。地骨皮善於清虛熱,葛根則升發清陽之氣,輸布津液,緩解頭部血管緊張狀態,也具備降壓功效。

總之,整個用藥過程,是很合法度的。

我把這個東西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

其實,高血壓證屬肝陰不足、肝陽化風的人,還是很多的。文老師所住的小區里,就有好幾個鄰居,具備這個毛病。我把這裡的來龍去脈和中醫應對之法講清楚,希望你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至於文中方葯的應用,我希望非專業讀者一定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進行,你自己不要盲目嘗試。專業讀者,我期待你能將其化為己有,日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另外,我勸你,一定要用善意的目光,去看待那些脾氣急躁,容易發火,點火就著的人。正如我說的,他也不想那樣,他是有病,不得不那樣。多一點理解,就多一點關懷。少一點招惹,就少一點矛盾。這樣的世界才美好。對不對?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吃完飯就困,脾陰不足!一張方子,養脾陰,長精神,有學問
腦動脈硬化,半身麻!這張方子,清熱、化痰、活血,用得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