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怪病:冒黑汗,陽虛!一張方子,補陽氣,止黑汗,令人拍案

怪病:冒黑汗,陽虛!一張方子,補陽氣,止黑汗,令人拍案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說一個怪病。

這怪病,你可能從未見過,但是背後的道理,卻發人深省。

這就是黑汗的現象。渾身上下冒出的汗,是黑色的。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年45歲,姓張。

最近這一年多以來,他發現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以後,上頭有點點黑色,如霉斑一樣。腋下部位最多,背部次之。

怎麼回事?難道是衣服沒洗乾淨?

再後來,他明白了,只要自己身上一出汗,衣服上「霉斑」就多。經過反覆幾次觀察,他確定問題出在自己的汗水身上。

汗水,怎麼成了黑色?他奔走於多家醫院求治,醫家均束手無策。

後來,此人決定看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沉細,苔薄白,舌黯淡。細問得知,患者平時畏寒肢冷,臉色晄白,一年四季都腰膝酸軟乏力。

當時,醫家開了一張方子,囑咐患者服用——

熟地、懷山藥、山萸肉、茯苓、制附片各15克,丹皮、五味子、金櫻子各10克,炙黃芪20克,肉桂6克。所有這些,水煎服,制附片要先煎。

結果,患者服用3劑以後,腰酸畏寒的現象大大減輕,同時身上的汗,不再是黑色的了,而是灰色的。接著,原方再用6劑,這時的汗變成了淺灰色,幾乎已經看不出來異常了。

後來又經過半年的隨訪,患者的怪毛病未曾複發。

這張小醫案,曾經刊載於1995年的《浙江中醫雜誌》,在當時曾引起業界的注意。我後來在參加經方研習班的時候,也聽前輩們談起過這個案例。

這裡頭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從辨證的角度看,文中患者顯然屬於腎陽不足。腎陽不足,一身失於溫煦,所以他就四肢不溫,畏寒怕冷,面色晄白。腰為腎之府。腎陽不固,腰部失養,所以腰膝酸軟乏力。脈沉細、苔薄白、舌黯淡,為陽氣匱乏、經脈失養、氣血運行不暢的寫照。這一切,都不難理解。

但問題是,患者為什麼會冒黑汗呢?這和腎陽不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我個人覺得,這隻能用中醫經典藏象理論來解釋。中醫認為,腎,其色為黑。黑色的食物,往往可以補腎。腎有了異常,也會將黑色,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很多腎病患者,到了一定程度時,臉色都是偏黑的。

我們流汗,是「陽加於陰」的結果。沒有陽氣的溫煦和鼓動,汗水不可能形成和流出。陽氣,又根於腎。腎陽為陽氣之本。腎陽虛的人,其腎陽在參與汗水形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力量不夠了,於是拿出了自己的「老本兒」,腎之本色就在這個過程中被體現出來,這就形成了「黑汗」。

我這麼解釋,你能看懂嗎?當然,你也可能有不同意見,那歡迎你留言批評。

既然如此,要想解決問題,就得從補益腎陽論治。

怎麼補這個腎陽呢?醫案里當時用的是金匱腎氣丸加減。我們再看一看:

熟地、懷山藥、山萸肉、茯苓、制附片各15克,丹皮、五味子、金櫻子各10克,炙黃芪20克,肉桂6克。

這裡頭的方義,不用我過多解釋了吧?制附片和肉桂,大補腎陽。熟地、山藥、山萸肉滋補腎陰,陰中求陽。茯苓、丹皮泄濁。金櫻子、五味子斂汗以治標。黃芪一味,既能固表、益氣、止汗,還能通過補脾來益腎,以後天養先天。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可以說,這就是用補益腎陽之法,來治療罕見汗症的案例。

也許你說,文老師,你說的這個現象,太少見了吧?現實生活中,誰的汗水會是黑色的?

確實,這是個例。文老師我也只是道聽途說而已,我自己沒有親見過。

但是,這個特例,卻生動地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就是汗水和陽氣之間的關係。陽氣虛弱的人,容易出現汗症。雖然黑汗現象少見,但是多汗、自汗,甚至盜汗的現象是多見的。因此,如果你生活中有上述現象,同時伴隨四肢畏寒、腰膝酸軟、精神體力衰疲、汗出發涼、舌淡嫩、有齒痕、脈沉細等現象,一定要及時看中醫,確定自己是不是陽虛。如果是,務必用補益腎陽之法來應對。在我國居民的亞健康體質裡頭,陽虛,還是佔了頭一位的。

第二,就是中醫經典理論的正確性。腎,五色為黑。這個說法,乍一聽,我們很難理解。但是,用這個理論,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疾病現象,甚至去治療疾病。這就說明,古老的中醫經典理論,絕不是泛泛而談,絕不是故弄玄虛。它有很多具備現實意義的東西,等待我們重新認識和利用。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兩味葯,泡一碗「減夢湯」!寧神+補血,幫你少做夢、睡得實
九百年前,一張養脾的方子問世!養脾、養全身,養好一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