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橫掃抑鬱、恍惚、失眠的「疏肝三穴」!源於臨床實踐,養生小技巧

橫掃抑鬱、恍惚、失眠的「疏肝三穴」!源於臨床實踐,養生小技巧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常用腧穴臨床發揮》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讀者朋友的留言。

她告訴我,她經常看我的文說,學習到了不少中醫知識,十分受用。只是,由於她胃不好,從前還得過腎炎,所以不敢貿然喝中藥,也就從未曾看過中醫。

不過儘管如此,她還是希望能用中醫的辦法幫她解決目前的難題:這就是因為戀愛失敗和找工作的事兒(估計她是個大學生),她大半年以來一直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吃不下飯,胸悶,晚上睡眠質量差。她覺得,這樣下去肯定會出大問題。

看到這樣的留言,我心裡也替人家急。我的腦海中,首先想到了一組穴位。我以前把它看成「疏肝鐵三角」,對於部分郁證患者比較適合。我說一說,就當成對上面這位讀者的關切吧。

三個穴位,分別是膻中穴、內關穴和足三里。

膻中穴,就在我們胸膛正中線上,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點處。

內關穴,左右各一,前臂掌側,腕橫紋往上兩寸地方。兩寸是多長?你三橫指的寬度,基本就是兩寸。

足三里,很好找,膝蓋彎曲成直角,膝眼向下量四橫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即3寸的位置,就是足三里。足三里左右各一。

這三個穴位,怎麼用呢?最正統的做法,是針刺。普通人,不會針刺,怎麼辦?用手指點壓。從膻中穴開始,每個穴位每側順時針揉轉點壓200下,每天早中晚各操作一次。尤其是夜裡睡覺前,務必操作一次,長期堅持,就會見到一定效果。

利用這組穴位,還有一則醫案,曾經發布在《北京中醫》雜誌上,醫家為當時北京中醫學院的前輩。患者是女性,42歲,因為工作不順而情志抑鬱,精神恍惚,飲食不佳,伴隨胸悶、脅痛、胃脹、噯氣、睡眠不好、乏力等現象。舌紅,苔薄黃,脈弦細。當時,就是利用這三個穴位,以針刺的辦法調治,治療六次以後見效。

我說一下這裡的道理。

其中的膻中穴,是人體八會穴中的氣會穴。中醫在治療一切氣機不暢所致疾病的時候,都會用到膻中穴。它是人體調氣的總開關。肺氣、胃氣、肝氣、心氣出現郁滯不舒,它都可以調節。

其中的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有很好的安心神、理氣機的功效。中醫常用它治療心絞痛、郁證和癔病。尤其是在治療肝鬱氣滯導致的情志抑鬱不舒時,內關穴幾乎是必用的穴位。也許你會奇怪,心包經上的穴位,怎麼可以疏肝理氣呢?原因是,肝為母臟,心為子臟。肝氣不調,可以通過調節子臟應對。「實則瀉其子」,就是這個道理。

其中的足三里,我們都知道,有健脾養胃的功效。肝鬱氣滯的人,往往脾土受克。所以,通過刺激足三里,起到健脾之效,可以防止肝鬱進一步傷正。另外,也可以通過健脾土,來養肝木。只有脾胃生化充足氣血了,才能進一步滋養肝體。增進肝氣的柔和條達。

總而言之,這三個穴位配合,對於長期精神不快,苦悶抑鬱導致的胸悶、失眠、多夢、便溏、食慾差、脅肋脹痛、胃脹、噯氣、心慌、乏力等一系列問題,有調治作用。對於生活在快節奏下的當代人來說,是養生的有效辦法。

當然了,我說過,這三個穴位,最好是利用針刺的辦法來刺激。如果用指針療法刺激,儘管也會收效,但肯定來得緩慢。這就需要我們形成習慣,長期堅持。按壓的時候,別嫌疼,以能耐受的最大力道來進行。與此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地調節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方式。

好了,這個辦法,我就說這麼多。希望這一點小小的知識,能夠幫助你改善心境,調節身體。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血通,身不癢!一張活血的方子,治好皮膚瘙癢,經驗該重視
半夜三點醒,源於「魂不入肝」!張仲景的方子,收魂歸肝,治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