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5年前世界矚目的「換頭手術」為何沒有後續,最終結果來了

5年前世界矚目的「換頭手術」為何沒有後續,最終結果來了

「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被送上斷頭台之前,他就想弄明白,「人死後大腦還能不能運轉?」於是,他和劊子手約定,如果自己被砍下頭顱後還能眨眼睛,就證明人死後大腦還能運轉,而拉瓦錫足足眨了11下眼睛。

拉瓦錫和妻子

後世科學家這樣解釋:人被砍頭後,大腦中僅存的最後一點血氧,能夠維持大腦繼續工作8~15秒左右。

大腦是身體的「總司令」,醫學上將「腦死亡」為定義為真正的死亡。但也存在:大腦還在正常運轉,身體卻無法支持人繼續存活了。於是,義大利神經學家卡納韋羅提出:給這樣的人重新換一個身體,也就是「換頭」到新的身體上。

1. 俄羅斯程序員接受「換頭」

2013年,卡納韋羅在《國際神經外科》發表論文中提出「換頭」計劃,還為其取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天堂計劃」。

神經學家 卡納韋羅

3年後「天堂計劃」似乎有了新進展,卡納韋羅對外宣稱已經找到了一種技術,可以將病人的頭部移植到健康的身體上,使其重獲新生。患有先天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俄羅斯程序員斯皮里·多諾夫願意接受這個「實驗」,28歲的他雖然大腦發育正常,還有一位美麗的妻子,但傷殘畸形的身體令他無比痛苦,因此願意冒險換取正常身體。

外界多用「草率」「魯莽」等詞來評價斯皮里·多諾夫當時的決定,要知道卡納韋羅所謂的「技術」,僅僅來源於幾次動物換頭手術。更重要的是這些實驗的操作者並非卡納韋羅,而是我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

2014年,任曉平教授對40隻昆明鼠和40隻C57野生型鼠實行了手術,術後只有18隻(對)存活,又在3小時後全部死亡。2016年,他又將猴子頭部與新身體成功連接,但脊髓神經連接卻失敗了,猴子脖子以下完全癱瘓,只存活了20小時。

作為神經學專家,卡納韋羅自己也承認,換頭之後,只有10-15%的神經會發生融合,這種融合還是隨機的。總結他的邏輯:我不知道少神經、亂接神經會發生什麼,但我就是有自信可以做。好在手術前夕,斯皮里·多諾夫因為捨不得剛出世的孩子,放棄了這場價值750萬英鎊(6800多萬人民幣)的「致命」手術。

2.?富豪爭相嘗試新技術

換頭術的「對象」不僅僅是斯皮里·多諾夫這樣身體殘缺的人,還有那些身體幾近衰竭,卻有著強烈存活意願的富豪們,又或許這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才是這類技術的真正「客戶」。

據傳,「石油大王」Rockefeller活到101歲的秘密就是換了6顆心臟,花費超20億美元。他本可以活得更長,但在兒子飛機失事後喪失生存意願,所以放棄第7次更換心臟。

不過,這樣聳人聽聞的手段也不是每個富豪都敢嘗試的,一些理智尚存的富豪更願意用穩妥的方法來延年。

2013年,哈佛傳奇教授戴威辛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論文將「線粒體活化劑」概念打進了許多人的心裡。在他的研究中,線粒體活化劑神奇地延長了實驗動物30%的存活期,這些動物的毛髮狀態、運動、繁殖能力等指標也顯著提高。戴威辛教授這樣解釋背後原理:線粒體為細胞供應能量,線粒體活化劑提高了線粒體活力,進而煥活身體細胞,自然能夠延年。

戴威辛教授

嗅到商機的資本家們迅速與戴威辛達成合作,將線粒體活化劑命名為「派維絡」面世,風靡富豪圈,港島首富李氏親自飛美試用後,第二年就決定將其納入商業版圖。

不過,這次李大佬慢了一步,日本生物企搶先將派維絡成品入駐本土伊勢丹、大丸等高端商場,甚至打通了國內J東平台,短時間內創下3萬熱度,其負責人還宣稱將在半年內將熱度翻兩番。

上述技術都圍繞人的身體展開,「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有不同的思路:既然身體局限那麼多,為什麼不擺脫其束縛呢?他的「腦機介面」計劃目標是提取人腦信息上傳到機器中,實現「意識永存」。聽起來似乎比「換頭」要靠譜,但要像線粒體活化劑一樣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 學術炒作還是技術先驅?

「換頭」帶來的恐慌遠大於技術進步,有網友直言:這項技術一旦成功,某些重病的富豪將一夜康復,無人關注的流浪漢將無聲無息地消失。

就算有一天技術成功了,真的能像設想的那樣「重獲新生」嗎?事實上,「換頭」並不能一勞永逸,因為腦細胞和身體是一起老化的,很可能幾十年後還會回到原點。與其等到身體衰敗到無法再用,覬覦他人健壯的身體,不如提高自身體質。

而卡納韋羅將他的設想炒得沸沸揚揚後,頻繁地在世界各地演講,登上媒體頭條,成了「明星」,或許這才是他目的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卡納韋羅的所作所為導致工作了22年的醫學院將辭退。

一些富豪害怕「人死了,錢沒花完」,但世上有很多比壽命更重要的事,斯皮里·多諾夫和Rockefeller不都把親情看得更重嗎?少一些貪婪,遵循自然規律,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或許比拖著生命多走幾年更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空記 的精彩文章:

從中國到法國,12000公里的海底超級工程,美國也無法阻止
「華龍一號」核電站有多強?地震海嘯是小菜,抵禦飛機撞擊才是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