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民國名醫王雨三的驗舌之法

民國名醫王雨三的驗舌之法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舌診是望診之一,通過對舌與苔的觀察,可從中獲得臟、腑、氣、血各種病理變化的部分情況,而為辨證與論治的一種憑證。臨床中,舌診多有應用,是較重要的診察手段。不同的舌質與舌苔的變化代表什麼?如何遣方用藥?王雨三先生做了如下總結——

察舌一法,亦屬望之一途,殊不可少。至元敖氏,始以十二舌作圖驗證,杜清碧增以二十四舌。後申斗垣輯觀舌心法,推廣至一百三十七舌。後長洲張誕先刪其重複,定為一百二十舌,作《傷寒舌鑒》,出奇立異,令人目眩。後王琦刪為三十六舌,多數已屬怪誕。至於論證,無論何舌,均屬熱邪溫毒,只須攻瀉,舌雖異而治則同。並此三十六舌,亦屬多事。不如霖將實驗所得,以黑、白、黃、赤之鮮、枯、燥、潤,而定表、里、寒、熱、虛、實之殊,簡而易明,切而不浮,可以為法也。

一、舌胖而白潤者,是寒濕也,用胃苓湯

二、舌胖而紅潤者,是濕熱也,用六一散,加黃柏、知母。尺脈虛者,加制首烏、茯苓。

舌無津液,是燥證,但有寒熱虛實之不同。

三、寒證,舌如常而無津液者,是脾不化津,或多服香燥葯而致者,宜用炙甘草湯

四、熱證,舌絳乏津者,是燥熱內伏,而津液受損也,用甘露飲,加元參、知母。

五、虛證,舌淡紅而光滑乏津者,是金水兩虧,而下泉告竭之證也,用三才湯

六、實證,舌黃乏津,是胃火內燃、爍干津液之證也,用調胃承氣湯,加生地、麥冬。

七、舌深黃有芒刺而枯萎者,乃胃火旺極、腎水枯涸之證,已屬不治之證也,用調胃承氣湯,重加鮮石斛、麥冬、生地、元參,亦可救十中之五六。

八、舌苔黃罩黑而乾枯者,亦胃火旺極,火極似水,為極危之證也,亦用調胃承氣湯,重加鮮石斛、生地、元參、麥冬、知母,亦有生望者。

九、舌苔黑而潤澤者,乃北方寒水之色也,宜用理中湯

十、舌罩白苔而潤澤者,是風邪在表之候也,宜用消風散,加姜半夏。

十一、舌苔白如粉而潤澤者,是寒證也,用四逆湯

十二、舌苔白如粉而枯萎者,是金水兩虧之證也,用附桂八味湯

十三、舌質紫色而潤者,乃寒證也,用附子理中湯

十四、舌尖絳而生刺者,是水虛火旺也,用元麥地黃湯

十五、舌尖絳如鏡者,是胃火灼干腎水也,用元麥地黃湯,加石斛、生地、元明粉。

十六、舌裂出血者,燥火證也,用玉女煎,加生地、元明粉。

察舌一法,不過視其燥潤,知津液之盈虧而已。至於寒、熱、虛、實、表、里、陰、陽、氣、血,必須精察脈理方悉,不可但憑其舌以治之也。

名醫脈學著作

看「平脈辨證第一書」,細細品味大家之思想。

《王雨三治病法軌》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是民國著名醫家王雨三(字汝霖)所著,被秦伯未譽為「與耐寒《付氏三書》、肯堂《證治準繩》並垂不朽」!本書推崇「平脈辨證用方證」,提出「脈理為醫者至切至要之法。倘醫者不明脈理,猶船行海洋間之濃霧中」。作者給出了常用一百多個方證的「脈診指征」,為脈學著作之所罕見。本書尤重「八綱氣血辨證」,認為「蓋凡百病症,不外乎表、里、陰、陽、氣、血、虛、實之偏勝。如能辨明其表、里、陰、陽、氣、血、虛、實,則雖有千變萬化之病情,以溫、涼、補、瀉之法調其偏勝,則未有不愈者。」作者知無不言,把自己數十年來總結的「萬穩萬當妙法」撰成書,以期後學者能夠「診察有一定不易之方針,治病有百試百驗之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19首民間方解決口臭困擾
口腔潰瘍總不好,考慮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