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老友記》再聚首|被治癒的第27年,我竟然還發現了育兒的真諦

《老友記》再聚首|被治癒的第27年,我竟然還發現了育兒的真諦

爺青回!

昨天,在上班間隙我看了《老友記》重聚節目,開頭一出來,我就好想哭。

時隔17年,終於可以說一聲,好久不見!

這部劇播從1994年開播,一直到2004年十季完播,豆瓣的評分幾乎沒有低於9.5的,開播至今累計觀看人次超過了5000萬。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當年看《老友記》是為了學習英語,但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地陷入了這個坑。

無論多少年過去了,只要那首《I"ll be there for you》的前奏響起,我的腦海里就會自動播放《老友記》的畫面。

1

為什麼那麼喜歡《老友記》?

《老友記》裡面的六位主角,每一個都很普通,普通到一堆大小毛病,就像我們自己一樣。

莫妮卡,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極端強迫症,毛巾和杯子都需要有專門用途,混用就會讓她抓狂。非常好勝,只要有比較,哪怕不是比賽,她都要拿第一。

但她會給鄰居做免費的糖果,溫柔鼓勵逃婚的瑞秋,安慰因為笑話不好笑而抓狂的錢德勒。

菲比,母親自殺,繼父入獄,從小流落街頭,與流浪漢為伍。神經質,愛撒謊,永遠不按牌理出牌。

但卻又對這個世界保持最純真的善良,對朋友盡心儘力,同情枯掉的聖誕樹,養失去母親的老鼠。

瑞秋,富家小姐,嬌縱任性,愛情上永遠口是心非,自理能力極差。

但她想要獨立,於是剪掉了爸爸給她的信用卡,從咖啡館端盤子到最終成為了時尚總監。這一步一步走來,讓人覺得其他問題似乎都能被原諒了。

錢德勒,瑣碎又話癆,還總愛自以為是地說很多過時的冷笑話,並且因為別人不笑而抓狂。

看起來笨笨的他,卻無條件地溫柔包容著莫妮卡的一切。

羅斯,他令人恨,經歷三次失敗婚姻,還總能在分手的時候「無縫銜接」。他也總能令人愛,很多不經意間的細節,暖到你。

比如得知菲比的童年遺憾是沒有自行車,第一時間送給她一輛扎著蝴蝶結的粉色自行車。

喬伊,玩世不恭,愛吃愛美女。但心大不記仇,天大的事情睡一覺就沒事了。

他們每個人都很普通,很真實,有一堆毛病,但也有一些地方,讓我們覺得他們好可愛。

《老友記》真實地向我們展示了友情、愛情、人生的困惑和迷茫。

可是,最終,他們六個人總能克服困難,笑著哭著地重新聚在一起,也讓我從中獲得了成長的力量。

就像下面這句曾經無數次給了我繼續前進力量的話,歡迎來到現實世界,它糟透了,但你會喜歡的。

真的是太喜歡《老友記》了!

時隔17年後的重聚,他們劇里每一個形象還是如此鮮活,彷彿就像昨天剛看完。

以至於我實在忍不住想開個腦洞,暢想一下,劇中人都成了父母會是什麼樣?

2

雞媽佛爸

先來說說莫妮卡和錢德勒這對。

這些年來,莫妮卡的強迫症和愛比較被錢德勒慢慢治好了。可誰料到,孩子的到來,讓她「舊病複發」。

她就是標準的「雞媽」,她對孩子的規劃有著分毫不能差的路徑,任何一點點的偏差都是她無法容忍的。上了幼兒園後,她拚命擠進做家委會主席,就是不能讓自己和孩子「輸」。

因為她從小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面對雙胞胎孩子後,強迫症又再次爆發,總是希望自己「一碗水」端平,卻總因為比較發現做不到而崩潰。

但就像當時一樣,每次她崩潰時,看上去笨笨的錢德勒永遠是那個給她抱抱的溫暖港灣。

這個「媽媽和孩子們」的拉鋸戰中,錢德勒成了緩衝地帶。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孩子會私下和爸爸吐槽媽媽的強迫症和「完美主義」。

但錢德勒不會幫腔,也不會教育,也總是一如既往地話癆又溫柔地解讀。

慢慢地,孩子也開始理解了媽媽,也會時不時地照顧媽媽的情緒,告訴媽媽,我會努力的,儘力後,不是第一名也沒關係。

也會告訴媽媽,我們都知道你很愛我們,愛不需要用「數量」和「公平」來衡量。

「雞媽」莫妮卡竟然徹底治癒了自己的強迫症和比較狂,慢慢變得放鬆和柔軟。

誰說,一個家庭非要是父母引導孩子成長?也許孩子也能幫助我們成長?家庭的生態關係是一家三口共同建立的。

即使不懂那麼多育兒知識,即使父母都不夠「完美」,只要他們彼此知道是相愛的,懂得怎麼表達愛,那就是家庭教育中最溫暖又強大的底色。

3

「怪」媽媽

成為母親後的菲比,仍然是個自由不羈的靈魂,同樣也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開始有點「看不起」或者「不喜歡」自己的母親,因為她太與眾不同了,以至於在同學家長當中顯得格格不入。

就像我當年一開始不理解菲比的存在一樣,她和孩子陷入到了親子僵局。

但菲比的魔力就在於,她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並且不遺餘力地表達自己的態度,傳遞自己的善意。

有一天,她的孩子理解了她(就像我看到第9季的時候懂了她一樣),不僅理解了,而且她的孩子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的媽媽好酷,好善良。

菲比因為做自己做得足夠舒服,她活的自洽。這份自洽讓她內心強大,可以無懼外界的眼光。

而這份強大,也讓她在一片雞娃的教育大環境下,仍然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養育重點,並且和孩子相處得非常好。

4

「自我型」父母

瑞秋和羅斯這對CP分分合合走了十季才走到一起後,達成了一致的家庭觀:今後的生活要彼此坦誠,多溝通,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聆聽他人的想法。

他們的這個家庭有點「自我」,每個人都是「各顧各的」(中性詞),因為大家都崇尚,自己先舒服了才是關鍵,欺騙壓抑自己情感不會舒服,這是這對夫妻前10年的生活經驗。

於是,媽媽瑞秋忙著自己的時尚事業,熱愛健身穿搭,儘管生了N胎,身材容貌仍然保養的很好。

爸爸羅斯仍然是個骨子裡浪漫主義的教授,熱愛研究很多別人看不懂但是瑞秋會覺得很可愛的東西。

這個家庭,可以說父母都並沒有那麼操心孩子,對比其他家庭來說,甚至可以說不那麼「負責任」。

但是他們的孩子仍然健康長大,成績也許一般,但特別知道自己喜愛什麼,也特別願意為了自己的喜愛而追求極致。

父母也會全力以赴地支持孩子的熱愛,這不僅僅是瑞秋家的經濟實力保障,而是因為這對CP自己就是「熱愛」驅動的本人。

每次給孩子分析利弊後,他們仍然會尊重孩子的決定,因為他們都明白,感覺不騙人。

就像當年羅斯理智分析後,覺得瑞秋都是缺點,朱莉近乎完美,但卻有個致命的缺點,「她不是瑞秋」。

嗯......最後是喬伊,我真的想像不出,歡迎你們留言和我說說你們的想像。

好啦,這就是我的腦洞,歡迎你們的補充。

5

做自己的「再生父母」

寫這些,很治癒。

高學歷的羅斯,流浪漢一樣的喬伊,瘋瘋癲癲的菲比,傻白甜瑞秋,強迫症莫妮卡,阿獃一樣的錢德勒。

這六個人的性格缺陷基本上都是從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來。但是,他們做自己愛的事情,遇到對的人,自己努力不放棄,都能被治癒。

上面的這些當然是我的腦洞,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情況發生。

但我骨子裡希望有這樣的進展,因為這就是一個最樸素的育兒道理,父母先把自己過好,孩子就能好。

十年前看《老友記》,學會了很多英文單詞,了解了友情和愛情;十年後再憶《老友記》,才發現它講的也是一個關於原生家庭的故事。

全世界都那麼喜歡的《老友記》,當了媽媽更加懂了,不止是因為他們太好笑,太互相友愛了。

而是因為老友記的那種溫暖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憑且僅憑自己獨特的樣子被愛,根本不需要完美。

生命如此多姿多彩,時刻提醒我們,做了父母,不要做流水線上的工人。

我們自己可以自由,我們的孩子也可以自由!

致敬我心中永遠的「老友記」,好久不見,但你們從未離開!

覺得文章有啟發

記得點贊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那些帶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長,都是為了「雞」娃嗎?
逃離興趣班,住進童話里,還有藝術家相伴,這個地方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