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花木文化瑣談之61:從杜鵑鳥到杜鵑花——從「吉祥之花」到「革命花開滿山岡」

花木文化瑣談之61:從杜鵑鳥到杜鵑花——從「吉祥之花」到「革命花開滿山岡」

清明時節,春和景明。每年此時,從南方歸來的杜鵑鳥一聲聲啼叫的時節,杜鵑花也一簇簇地開滿山野。江淮一帶少山,只有部分丘陵地帶。那粉紅、猩紅、火紅、純白、淡黃的花朵,燦若丹霞,映得翠綠的山野一片火紅,給大地帶來春的氣息,給人們帶來春日喜悅之情。

筆者對杜鵑花幾乎不了解,雖然每每自稱花鄉人、愛花者。最初對杜鵑花的了解,源於小時候語文課本那篇著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魏巍在描寫抗美援朝戰鬥中,滿山的金達萊花開紅艷艷。後來筆者兩上井岡山,皆恰逢四五月的杜鵑花節,那滿山的映山紅煞是好看,那情景此時仍然躍於眼前,揮之不去。

花鳥同名之杜鵑,既是花名也是鳥名,實在獨特,恐怕這在花木界獨此一種。為何一名兩物?經查,這裡確實深藏著一個美麗而神奇的故事。漢楊雄《蜀王本紀》載,蜀民之祖蜀王名杜宇,號望帝。一年蜀地洪水泛濫,蜀王治理不了,聽說鱉靈可治,便拜之為相,令其治水。果然,鱉靈很快治住洪水,人民安居樂業。望帝自嘆弗如乃禪讓帝位。鱉靈即位號開明帝。望帝杜宇隱入深山修道成仙化為杜鵑鳥。杜鵑鳥又叫杜宇鳥、子規鳥。春來啼叫,聲聲凄涼,有的直至咯血而死。民間還傳,望帝杜宇化為杜鵑鳥後仍思戀蜀地,每年春天飛回,晝夜鳴叫,久而久之,啼叫得口裡流出一滴滴鮮血來,滴在山花上,把花兒染紅。人們為了懷念望帝,便把這漫山遍野的山花喚作杜鵑花,俗稱映山紅、滿山紅。

動人傳說不須多。嬌艷的杜鵑花染上了濃郁深厚的文化色彩,也打開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情感閘門,豐富了他們的創作意蘊。詩仙李白在《宣城見杜鵑花》詩中詮釋:「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屢屢遭遇坎坷,又離鄉日久,思鄉情切,旅居宣城一帶見到杜鵑花,再聽到杜鵑悲切啼叫,又從史書上看到這一神話傳說,怎能不勾起對故鄉的深深懷念之情呢?這首詩真切動人,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產地之一。別稱還有山丹花、山石榴、山踟躕等。全世界800多種杜鵑中我國有600多種,而且各地皆可種植。既有高數丈的300多年杜鵑樹王,也有珍貴的盆栽品種,既有常綠的也有落葉的,既有春杜鵑也有夏杜鵑。其中四川杜鵑最有名。明代高濂《草花譜》雲「杜鵑花出蜀中者佳,謂之川杜鵑。花內十數層,色紅甚。」光峨眉山杜鵑就有20多種。

「燦爛如錦色鮮艷,殷紅欲燃杜鵑花」。「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最嗜愛杜鵑花者莫過於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相傳白居易被貶江州(九江)司馬,曾將野杜鵑移居庭前,對著廬山漫山火焰般杜鵑花,誇「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

香山居士筆下的杜鵑花就是仙女下凡,就是出家少女。白居易直接把杜鵑列為中國三大名花之首,呼之「花中西施」、「花王」,認為具有國色天香之品質。那些妖紅弄色的芙蓉花、花姿優美的芍藥花與杜鵑花比,不過是個「醜婦」罷了——這確實是唐人中的另類,與主流社會追捧牡丹完全不一樣。後來他改任忠州刺史,又把廬山山石榴移走栽種。酷愛杜鵑花到痴情者,白居易也。

杜鵑花是理想的美化環境花卉。花葉莖可入葯。有一種黃杜鵑,別稱羊踟躕。為什麼叫羊踟躕呢?「羊食即死,見其黃花即踟躕不前進」,從花名可知其大毒,為重要麻醉劑,可鎮痛鎮靜。《本草綱目》記載有人用之泡酒,斃命。

杜鵑花是豐收之花。杜鵑可盆栽。春節時放於家中,有美好吉祥的寓意。《草花譜》記載,每當映山紅開滿山岡,爛漫競放,當地農民認為預示當年莊稼豐收,於是興高采烈地上山採摘。

杜鵑花是美好幸福、吉祥如意之花。清明時節,杜鵑盛開,漫山遍野,美不勝收。人們多結伴登山觀賞,攝影留戀,盡情玩賞。現在,杜鵑花已被江西、貴州、安徽定為省花。遼寧丹東、湖南長沙、江蘇無錫、雲南大理、廣東珠海、廣東韶關等定為市花。足見人們對於杜鵑花的厚愛。

杜鵑花還是「革命之花」。很多革命老區都把殷紅的杜鵑花看作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是他們用一腔熱血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井岡山是我國革命的發源地、根據地,聖地,江西特意把杜鵑花定為省花。人們對映山紅的喜愛,也反映出人們對革命先烈的敬仰與懷念。(江蘇花木文化研究根華供稿,蘇州大學梁一修改、東部戰區創作室主任吳國平和中國刑警學院董傑供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經濟觀察 的精彩文章:

花木文化瑣談之62:揚州「一市兩花」解讀——當「花中大熊貓」邂逅「東方情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