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的黃色

中國古代的黃色

黃色,在中國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和象徵意義。我們今天自稱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黃河,古代黃色更是皇家和帝王的象徵。

軒轅黃帝

「黃」這個字最早被創造出來時,並不是顏色的意思。黃字最早的意思是箭靶。相傳黃帝的部落為了捕獵,需要經常練習射箭。而射箭的箭靶就是用木架志其一個草扎的靶子,再用河裡土黃色的泥漿糊到靶子的中央作為靶心。後來又用黃字代表泥漿的顏色,於是,黃字成為了一個顏色的意思。最早用來形容土的顏色。

那麼,「黃」字如何變成了帝王的象徵呢。其實最早帝王並不使用黃色為專屬顏色,比如秦國的國君就是以黑色為尊的。黃色成為帝王的專有色。這首先起源於古代漢族農業文明的「敬土」思想。按中國的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

此後這種思想又與儒家大一統思想糅合在一起,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王朝就是這樣一個處於「中央土」的帝國,而有別於周邊的「四夷」,這樣「黃色」通過土就與「正統」、「尊崇」聯繫起來,為君主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

再加上古代又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說法,意思是說:龍在田野中交戰的時候,流的血是黃色的,而君主又以龍為象徵,黃色與君主就發生了更為直接的聯繫。

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稱帝

到了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的五德終始說非常流行,人們用其來解釋朝代更迭的原因。其實這是一種循環史觀,人們認為歷史發展的規律就是五行相生相剋,後一王朝之所以能取代前一王朝,就是因為五行相剋的原因。例如,黃帝屬土德,大禹建立夏朝,標誌著公天下的終結,故而屬木德,木屬青色,故夏朝尚青;商湯滅夏,是為金克木,故商朝尚白;周武王滅商,是為火克金,故周朝商赤。

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周王朝的封建制,認為自己是水德,故秦朝尚黑。而劉邦結束了秦朝的天下,建立了漢朝,所謂土克水,故漢代屬土德,這是五德終始說的一個輪迴,始於黃帝,到了漢朝又回到了起點。

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而漢族正是得名於漢朝。這兩個朝代都是崇尚黃色的,正如班固所言:「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萬事長存,故稱黃帝也。」當然,五德終始說在魏晉之後逐漸失去了其市場。

而到了隋朝,從隋文帝始,帝王們不管是否屬於土德,都逐漸開始著黃袍。如魏徵所言:「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僚辟賀。」到了唐高祖李淵時,朝廷頒布詔令,禁止平民著黃袍。「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用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不僅是皇帝所穿的龍袍屬黃色,就連宮殿、廟宇、器皿、詔書等都以黃為貴。

到了滿清,「尚黃」思潮更是表現得無以復加,如八旗之中的上三旗即分別為鑲黃、正黃,正白。此外,規定了皇帝使用明黃(淡黃色),皇室使用杏黃,而老百姓則根本不能接觸黃色。

黃色作為皇家的御用色,被廣泛使用於各種皇家的器具上,也誕生了很多藝術瑰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弘治雞油黃」

弘治雞油黃瓷器

黃釉作為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低溫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現。純粹的黃釉器見於成化時期,弘治朝繼承並發揚光大,呈色穩定、釉面光亮,較之成化的淡黃釉顯得深厚,較之後來正德黃釉淺淡適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著歷史上低溫黃釉的高水平。因採用澆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嬌艷,如雞油一般,故弘治黃釉也被稱為「澆黃」或「嬌黃」。

雞油黃相對於明黃來說,色彩純度低,因而顯得不那麼刺眼和絢麗,而多了一份淡雅的高級感。雞油黃也因此成為古代瓷器中藝術成就非常高的一種顏色。並且,雞油黃瓷器的黃色至今無法仿製,更添加了這個獨特顏色的神秘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