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年老不懂劉姥姥,讀懂已是淚千行

年老不懂劉姥姥,讀懂已是淚千行

作者:孟夏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年少看《紅樓夢》,最喜書中不識憂愁,每日變著法取樂的悠閑日子。

對於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各種卑微討好的作態卻頗有微詞。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方知整日吟詩作賦、煮茶撫琴的生活太過虛浮縹緲。

遭受社會的毒打後,反倒更懂得劉姥姥的不易,也更能看到她身上的閃光點。

1

放得下臉面,才能挺得起胸膛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為的是求過冬活命的錢,因為一家子大冬日裡揭不開鍋。

為了見到王夫人要到錢,整個過程中做小伏低,將姿態放低到塵埃里。

即使見著矮她一輩,在榮國府看門的僕人,她也叫人家一聲「太爺」。

為了子孫,為了活命,劉姥姥不顧臉面,低頭逢迎的做派,或許令很多人覺得有些不堪。

然而,正是因為劉姥姥放下身段,她才在賈府這裡拿到了二十兩銀子。

這對普通人來說足夠一年花費所需,劉姥姥一家人也才得以順利過冬。

劉姥姥不是不知羞恥的人,她活了大半輩子,自然聽過「人活臉,樹活皮」這樣尋常的道理。

畢竟,中國人向來是最看重臉面的。

然而有時太過要面子,不免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一個親戚當年沒考上高中,父親讓他去學門手藝。

學廚,他嫌那是伺候人的;學車,他覺得將來當司機也是不體面的。

如今年過三十,他卻一事無成,只能在家啃老。

其實,只有弱者才會想著如何保住面子,而自強者,則想著如何把事情做好。

當郭帆從寧浩手裡拿到《流浪地球》這個作品時,初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因為沒有人信他這個新人導演。

硬是靠著「厚臉皮」,郭帆四處找演員、拉投資,才組了一個團隊,最終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他也成了青年導演中的佼佼者。

中年人生活的本相,真實而殘酷。

人到中年,這條人生的上坡路也越來越難走。

這種艱難里,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

有不進則退,被他人淘汰的焦慮。

中年人試圖在「賺錢」和「體面」之間找到平衡。

然而很多事情,沒有平衡,只有取捨。

在通往人生終點的這條荊棘路上,無數次的摸爬滾打後才知:

一次又一次的低頭,才能換來下一次的昂首挺胸。

2

守得住初心,才能經得起誘惑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本是來送地里剛摘下來的瓜果菜蔬。

因入了賈母的眼,便有幸在這裡住了兩三天,隨著賈母一行進了大觀園,「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的,都經驗了」。

最讓劉姥姥開眼的,是大觀園之所見。

有雨過天晴、秋香色、松綠、銀紅四樣顏色,遠遠看著像煙霧似的「軟煙羅」,讓姥姥直呼,這等好物,她拿來做衣裳都得不到,這裡的貴人們卻拿來糊窗子。

一道茄鯗(xiǎng)要刨、切、炸、煨、拌,要用茄子、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去配,十幾道工序方製得一道菜。

如此精細的食物,直讓劉姥姥念佛。

賈母吃飯時,王熙鳳還要在旁伺候,「手裡拿著西洋布手巾,裹著一把烏木三鑲銀箸」按席擺下。

劉姥姥因得了賈母青眼,賈母讓她與自己坐得近些。

但凡見過奢靡、繁華之人,很難從其中抽離出來。

因為人是經不起試探的,能守住本心的並不多見。

然而劉姥姥冷眼瞧著這些,卻知道自己這一遭乃是受貴人抬舉。

吃完了飯,觀完了園,她自回去做她的庄稼人,守著她的一畝三分地罷了。

早在還未進城投奔賈家之前,劉姥姥就曾說 「守多大碗兒吃多大飯」 。

劉姥姥,是守住初心之人。

然而,守其初心,始終不變之人向來只是少數。

《第一爐香》中,女主葛薇龍去找姑母,富孀梁太太資助學費的初衷,本是想通過讀書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然而在梁太太的蠱惑下,當她穿上那些金翠輝煌的華服,出入晚宴、茶會、音樂會、牌局。

僅三個月的時間,她已經對這種生活上了癮。

葛薇龍有過掙扎,她以為自己只要行得正、立得正,不必顧忌別人對她作為交際花的看法。

然而在這種紙醉金迷的氛圍中浸染久了,她漸漸迷失了自我。

最終,她只能靠出賣自己,來換取這表面的光鮮亮麗,及至墜入深淵,無法回頭。

人世紛擾,終其一生會遇到各種試探和誘惑。

太容易獲得快感的事物,往往背後蘊藏著巨大的陷阱。

有時你只是想推開一扇門去看看背後藏著什麼,然而潘多拉的盒子只要打開,就再也無法關上。

人生的路很長,但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3

記得住恩情,才能結得了善緣

《紅樓夢》中,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是聽聞賈母過世,想來看看賈府現下的景況。

也就是在這一次,重病中的王熙鳳將女兒巧姐託付於她。

而後賈府被抄家,有的被賣為奴,有的被關押在獄神廟。

尋常人此刻只想著和賈府越早撇清關係越好,甚至有如賈雨村般落井下石的,更讓賈府雪上加霜。

只有劉姥姥,專程從鄉下跑來看望。

王熙鳳求劉姥姥找回被賣的巧姐,劉姥姥當下答應了,而後便是不遠萬里,傾盡家財,踐行對王熙鳳的諾言。

這樣的全心付出,只為報王熙鳳當年的救助之恩。

人為什麼要感恩?

知乎上有個答案是這麼說的:

記住別人的恩情,接受他人的善意,使得我們自己能夠將類似的感情回饋給對方,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為親密和富有溫情。

關於

大衛

王和掃羅王,曾記有這樣一則故事:

大衛打了勝仗,以色列舉國歡呼,國人讚揚大衛的英勇,掃羅知道後便蓄意想殺死大衛。

大衛出逃後,掃羅展開全國搜索,甚至親自帶人去殺大衛,卻幾次三番差點被大衛反殺。

但每一次,大衛都手下留情。

掃羅知道後並不感念大衛的仁慈,反而變本加厲,更加想置大衛於死地。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掃羅身死,掃羅一族從此無名。

而大衛的公義和恩慈卻受人感戴,大衛一族永遠長存。

大衛一直記得當年掃羅的知遇之恩,掃羅卻忘了大衛的不殺之恩。

感恩之人,心中常存美好信念,內心更加明朗。

忘恩之人,眼中己是人非,內心偏向薄涼。

記住艱難的日子,才能在困境中愈加發力;

記得艱難中伸手來扶自己一把的人,才能在黯淡的日子裡,心裡存住一份美好。

記住他人的恩情,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反而更容易遇善人,結善緣。

4

大千世界,人生百態。

然而大部分的人如同劉姥姥那般,在漫長的人生路中艱難前行。

有人說,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懂了劉姥姥。

其實這並非悲哀。

因為人到中年,懂得人生艱難,認清生活現實,比不懂,或是不想懂要好得多。

認清生活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便是劉姥姥最大的智慧。

放得下臉面、記得住恩情、守得住初心,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開闊。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即使人生不易,也會因著你的善良和堅守,而有所改變。

#你覺得劉姥姥還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