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咱峰峰的這兩座山,真面目有多驚艷?

咱峰峰的這兩座山,真面目有多驚艷?

神麇山 南響堂山

是滏口徑中兩座秀麗的山峰

也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

去尋找那些隱藏在現代繁華下的

古老印記

神麇山南北走向,與鼓山隔河對峙,往南延綿幾十里到漳河邊,海拔三百多米。此山以山間有泉,植被茂盛,水草豐美,常有鹿群出沒山中而得名神麇山,古人有詩:「帝遣巨靈鑿此山,源泉百道出其間,黑龍洞里珠千顆,白浪灘頭玉一彎。」又因山似元寶,得名元寶山,又名老爺山,老槐山。

老爺山崖有唐朝摩崖石刻一處,開龕兩排,共七個佛龕,大小佛像八十三尊,姿態各異,栩栩如生,與響堂山石窟隔河相望,遙相呼應,建築學家鄭孝燮曾賦詩「鼓山滏水太行連,摩壁窟群石寺懸。一代高齊空汗馬,且留文物作遺傳」,就是對此地山水名勝精彩的描繪。從摩崖石刻往山上走,是道教真武觀。

史料記載,真武觀始建於元朝,因戰亂等原因,成為廢墟。九十年代時,程萬雲道長率眾集資,於1993年重建竣工。真武觀建在神麇山北部山頂,坐北朝南,有真武大殿、東西配殿、觀音閣、地藏宮、福神殿、財神殿、土地廟、山神廟十幾座古建築組成,這些古建築錯落有致的分布在真武觀中。廟內供奉三十五尊神像,主殿內有十二戰神彩繪壁畫,形象生動,皆是懲惡揚善、教化眾生、崇尚道德的神靈。真武大帝又稱玄武大帝、盪魔天尊,是執掌北方天界的最高天神,備受世人崇敬。

從真武觀往南走,是寶山寺,寶山寺坐東朝西,建築精緻,雕樑畫棟,廟中供奉觀音菩薩。寶山寺周邊種植竹林,山下有河環繞,風景極美。有一種「碧水環抱南海境,翠竹秀擁普陀山」的意境。傳說觀音菩薩的道場在南海普陀山紫竹林,善男信女在此營造的氛圍宛如紫竹林,寶山寺往上是元寶亭,是一處獨特的景觀,大元寶金光閃耀,每天遊人如織。

從元寶亭往南去,是竹林寺。竹林寺寶塔為七層佛塔,高高聳立在神麇山頂之上,寶塔建築風格優美壯觀。尤其是寶塔建築的位置選擇精妙、無論你站在彭城還是站在市區的河邊,遠遠的就能望見寶塔,特別是在晴天,太陽升起時,或晚霞滿天時,遙望山上的寶塔,閃著靈氣。上到寶塔之頂可俯瞰到四周的群山,彭城、市區、磁縣的美景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竹林寶塔是神麇山上一處勝景。

竹林寺往南是麇山書院,為仿古建築,分為兩層,院牆鑲嵌精美的石雕,別具一格,書院內設有峰峰礦區規劃展館,是了解峰峰規劃建設城市發展的重要場所。每天早上,神麇山健身的人,旅遊的人川流不息。乘坐遊覽車可直達山頂竹林寺賞美景,尋寶覓仙蹤。摩崖石刻、真武觀、寶山寺、元寶亭、竹林寺、麇山書院是彭城東部,滏陽河南岸著名的景點和人文景觀。

南響堂寺位於彭城滏陽河北岸的響堂山麓。響堂山石窟寺分南北兩處,都是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旅遊風景區。南響堂石窟寺建在響堂山最南部的龍頭位置上,開鑿於北齊時代,是皇家石窟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佛教十大名窟之一,可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的雲崗石窟相媲美。

南響堂寺由石窟、佛殿、靠山閣、古塔、鐘樓、石窟博展館組成。石窟建在南響堂寺東邊,坐東北朝西南。石窟分上下兩層,有七座石窟洞,大小佛像3700餘座。上世紀三十年代,漢奸盧芹齋勾結外國人盜竊破壞嚴重,石窟下層有華嚴洞、般若洞兩座。華嚴洞刻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其書刻筆勢遒健,保存完整。上層有彌陀佛洞、釋迦洞、力士洞、千佛洞等。千佛洞最為華麗,保存良好,其窟頂繪有八瓣蓮花,色彩艷麗,四周是伎樂飛天,各持樂器,有手彈箜篌和琴,有吹笙笛,有手捧缽敬獻仙果,載歌載舞,衣帶飄然,舞姿優美,栩栩如生,由此可見古人非凡的浮雕技藝。

洞中佛像雕刻藝術高超,佛像表情慈善安詳,軀幹豐滿碩壯,衣紋簡潔洗鍊。

石窯頂部原來有佛閣,飛檐斗拱,雕樑畫棟,異常壯觀。是石窟頂部的核心精美建築。可惜在八九十年代拆除後仍未重建。人們可以從石窟博展館的老照片中看到此佛閣昔日的風采。

明朝詩人曾贊此閣,「飛閣臨流百仞梯,開皇歲月古招提」。釋意,佛閣飛檐高聳,面臨滏陽河,佛閣倒影在滏陽河中,登上八百級階梯,就能到達開皇年間古老的佛閣上。

南響堂寺建築布局嚴整。佛殿建在南北中軸線上,穿過石窟博展館拾級而上,最前邊為山門,山門也稱三門,其有三個門組成,形狀如闕,中間的門高於兩邊的門。西邊的門現無存,中門上書「南響堂寺」,表示是山門,東邊的門原先是售票處,現仍存在。進山門往北的大殿門未開,往裡走是大雄寶殿,東西兩旁有配殿,院中西側有古槐抱柏,東側是周公樹,因周恩來總理曾到過南響堂寺,問及此樹叫什麼名,後來人們就稱此樹為 「周公樹」。大雄寶殿楹聯為「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不善之人」,為篆體字古樸典雅。大雄寶殿正中供佛祖,兩旁是文殊、菩賢菩薩,大殿兩邊供奉佛弟子。

在大佛身後有一尊倒坐觀音像,她美妙端莊,姿態瀟洒,人稱東方美神。

走過大雄寶殿拾級而上就到後樓院,後樓院北大殿一樓為七佛殿,據說二樓以前是藏經樓。樓院東西兩廂是佛菩薩殿。出了樓院往北是佛閣,閣內供奉觀音、文殊、菩賢三位菩薩。閣殿門外西邊有石碑,內容是讚美石窟佛頂閣的。

寺院西部半山腰上是宋朝時建的七級佛塔,雖歷經千年滄桑巨變,仍巍然挺立。東邊半山腰有古鐘樓,此「響堂晚鐘」是磁州八大勝景之一。現鐘樓里仍存有大鐘。與鐘樓相互對應的西方原來有一座鼓樓,早已無存。

2017年,區委區政府在南響堂寺中軸線的最南方,修建了佛教石窯博展館,使千年古寺煥發出生機,顯得雄偉壯觀。之後又在南大門前架起滏口廊橋,連通了南岸彭城古鎮的眾多景點,這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南響堂景區第一次巨大變化,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品位,改變了以往髒亂差的局面,極大的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很得民心民意。

古時曾有

「磁州八景」被人津津樂道

如今除「響堂晚鐘」

「滏河曉月」「龍洞珠泉」外

更有「麇山佛塔」「飛閣臨流」

「廊橋彩霞」「廣盛清泉」等景點

令人流連忘返

如果你還沒有來過這兩座山

現在就開始計划起來吧

回歸自然,漫步山林

遇見夏天的浪漫

■編輯:周 蘭

■文字:王傑英

■校對:李妮妮

■編審:穆慧瑩

■監製:索銀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