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威風凜凜的吃夢妖怪,卻成為了做國寶替身的大冤種

威風凜凜的吃夢妖怪,卻成為了做國寶替身的大冤種

長得有點兒像豬,又有點兒像大象的動物,你能想起來什麼?

歷史上,這種動物居然被當成了大熊貓替身,還被當成吃夢的妖怪?!它是得罪誰了嗎?

仙劍4開頭動畫中的夢貘

明天是「世界貘日」,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它的謎團吧!

被當作國寶替身的大冤種?——大熊貓與貘混淆之疑案

《山海經》的《西山經· 南山》中記載南山中「獸多猛豹」。我們可能下意識地把這句話翻譯成「南山中有很多兇猛的豹子」,歷史上不少學者如晉代郭弘農也這般理解。

但另一些學者給出更具說服力的解釋:「猛」字並非作為形容詞來修飾「豹」,而作為與「豹」並列的獸名,相似的案例還有《漢書注》提及的「蜀中之獸猛氏」,明代《蜀中廣記》中也提及「猛氏獸」。

既然「猛」是一種獸名,那它到底是何種動物呢?根據《爾雅·釋獸》的闡述,「猛」是「貘」與「貊」的聲轉,而「貘」與「貊」是音同形異字。也就是說,《爾雅·釋獸》認為:猛=貘=貊

商晚期金文中的「貘」(左)與秦代篆書中的「貘」(右)

「貘」又是何種動物呢?《爾雅·釋獸》《山海經·中山經》《後漢書·哀牢傳》等典籍對「貘」(同「貊」)均有外形的描述,而且大同小異,總結起來有以下特點:

1、腦袋不算大,一雙小短腳

2、毛是黑白雙色的

3、乾飯時就愛吃竹子

4、像熊似乎又不是熊

到此不用多說了吧,那憨態可掬的亞子已經躍然紙上——國寶大熊貓。看來,戰國時期,就有用「貘」字來指代大熊貓的可能性了。

威廉·庫奈特1927年繪製的大熊貓

讓人不解的是,《爾雅·釋獸》中對貘的描述雖然很像大熊貓,但晉代的郭璞為其畫圖時,卻畫成了這個樣子……

這哪是大熊貓!簡直就是迷你版「大象」。這麼看,這個「貘」似乎不是大熊貓,而是今天生活在美洲、東南亞等地的,真正的貘類,因為真正的貘類也長著長鼻子。

再結合《爾雅》原文里說貘有「黑白駁」(黑白兩色)的特點,現今唯一生活在亞洲、皮膚是黑白兩色的貘類——馬來貘,就浮現在我們的腦海里了。

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把「貘」和「長鼻子」聯繫起來了。在他的《貘屏贊》提到,貘長著象鼻、牛尾、虎爪,生活在南方的山谷中,人睡覺的時候,把它的皮蓋在身上可以防瘟疫,它的圖畫還可以辟邪。白居易還說,每當自己頭痛的時候,都把畫著貘的屏風放置在旁邊。

中國千百年來對「貘」的不同理解,給近代西方學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擾,甚至還鬧出過一個特別大的烏龍。

1816年,馬六甲居民 William Farquhar首次記錄了一種黑白兩色,長著長鼻子的貘類。1819年,法國動物學家Anselme Ga?tan Desmarest將其命名「馬來貘」(Tapirus indicus),人類第一次科學認識了馬來貘。

William Farquhar1819-1823間繪製的馬來貘水彩畫(來源:《自然歷史畫集》)

誰想到,5年後的1824年,同在法國漢學家Jean-Pierre Abel-Rémusat在研究中國傳統典籍時,把中國有關貘的碎片化描述收集起來:黑白兩色、象鼻、牛尾、虎爪……

誒?這玩意兒?和我們國家前幾年命名的新物種「馬來貘」有點兒像!哈哈!我也有了新發現:原來神秘的中國也有貘呀!

於是,他把中國傳統典籍中的「貘」稱為Chinese tapir。到了19世紀末,Chinese tapir都被西方學者誤認為是科學的事實。後來,研究證實中國沒有現存的貘類,這個烏龍才得以糾正。

另一方面,到了20世紀,由於大熊貓的生物學研究日趨成熟,逐漸失去了「貘」的含義,「貘」就成了貘類的專屬。

Jean-Pierre Abel-Rémusat的「貘」平版印刷畫(來源:《亞洲學報》1924年)

貘是華夏大地上的「老住戶」

永遠別急著嘲笑一個人!

Jean-Pierre Abel-Rémusat說「原來神秘的中國也有貘呀!」如果我們以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的角度來看待這句話,把歷史追溯得更長一些,那麼Jean-Pierre Abel-Rémusat說的這句話完全沒問題。

貘類在中國生活的歷史十分悠久。

早在第三紀時,中國北方就是貘類的主要分布地了,如山西垣曲、甘肅臨夏等地均有貘類化石發現,而南方地區較少,只有雲南昭通出土過貘類的下頜化石,這種貘後被定名為「雲南貘」(Tapirus yunnanensis),其生存年代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屬第三紀的上新世晚期。

到了第四紀,中國貘類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他們持續佔領著更新世中國南方的低地和河谷。如果你是一個舊石器時代(約300萬年前-1萬年前)的南方人,說不定「逗貘」就像今天的逗貓、逗狗一樣平常。

昭通出土的雲南貘牙齒化石(來源: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發現於安徽繁昌早更新世的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距今約240萬~200萬年前(來源:科學通報)

不過,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中國第三紀貘類和第四紀貘類在演化上沒有直接關係,這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麼看,貘可真是中國大地上的「老住戶」了,那它是啥時候從中國絕跡的呢?

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同號文先生為代表觀點認為,貘類是中國南方地區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常見類群,距今約1萬年左右消失

可是,河南安陽殷墟商代遺址的發掘,讓這個觀點遭遇了「社死」。在殷墟出土的動物群遺骸中,居然發現了兩塊貘類的下頜碎片,根據骨骼研究,確定其種類為馬來貘。這個發現的令人震驚之處有兩點:

第一,安陽殷墟商代遺址的年代距今約3000多年,與學界主流觀點認為貘類在中國消失的時間(約1萬年前)跨度太大。

第二,第四紀以來,我國貘的分布區域在南方地區,殷墟出土的這兩塊馬來貘的下頜碎片,成為迄今為止在北方發現的唯一一處全新世的貘類化石。(另兩處全新世貘化石點在南方,見表1)

表1:正式報道的全新世貘化石出土點(考古學齏 制)

巨貘復原圖(DiBgd 繪)

由此,我們可以做兩點推測:

1、在中國,一部分貘類躲過了1萬年前那場浩劫,苟延殘喘到全新世,成為當時的「珍稀物種」。

2、如果當時貘類作為珍稀動物在中國殘存了下來,那麼生活在中國南方的第四紀貘類,是否突破了原有的分布範圍,來到了秦嶺-淮河線以北呢?

對於這個疑問,法國古生物學家Teilhard de Chardin、中國古生物家楊鍾健先生認為,殷墟商代遺址發現的馬來貘化石,是商朝從南方進口貨物的證據,它們是「中國人類與貘類接觸的最後證據」。

也就是說,也許商代南方有殘存的貘類,但安陽殷墟的馬來貘很可能不是當地原產,而是南方的「舶來品」。

自殷墟以後,就暫無貘類化石出土的記錄了,但貘的形象似乎並未被商代以後的人遺忘。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流失海外的中國西周時期青銅酒器——尊,其造型被稱為「五不像」,它集合了綿羊、豬、象、犀牛、穿山甲等五種動物的特徵。

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藏西周青銅貘尊

無獨有偶,早在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在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地的2號墓中發掘到類似造型的青銅器,當時被研究人員匆忙地定名為「羊尊」。

1993年,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先生對此物仔細觀察、並與動物園中的貘對比後,認為其原型不是羊,應該是貘,就把它改名為「貘尊」

為何商代以後還有貘形象的存在呢?也許是人類對它的記憶未泯,也許是貘類在商代以後繼續殘存在中國。

更何況,後世白居易、袁枚等文人墨客描述的貘與之有一定的相似性。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者Stephanie Studders認為,自唐代至20世紀初,中國南方都有目擊貘類的傳聞,這或許與唐代中國的世界貿易發達,也許中國人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中見過或聽過貘類的事情。

鑒於以上爭議,還一些關於貘類在中國消失時間的推測,如有人認為貘類在16世紀消失最後消失於嶺南。但在更可靠的化石證據出現前,我們只能打個大大的問號。

茹家莊西周墓地2號墓出土的貘尊,簡報中稱「羊尊」

寶可夢「催眠貘」和「引夢貘人」——日本的吃夢妖怪

「貘」的形象和文化還傳入了日本,在日本衍生為一種「吃人夢」的妖怪。如果你是骨灰級Pokemon(寶可夢)玩家,一定記得初代寶可夢裡有「素利普」(左圖)和「素利柏」(右圖)兩兄弟,它倆就是以貘為原型的,其官方譯名分別是「催眠貘」和「引夢貘人」。

在遊戲設定中,這兄弟倆都會催眠術,而且都喜歡以人類及其他寶可夢的夢境為食,催眠貘進化形態為引夢貘人。比較特別的是,催眠貘只喜歡吃好夢、快樂的夢,討厭吃噩夢。

日本的貘文化也是源遠流長。

早在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貘的圖畫和文字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在每年的正月之際,一些日本人為了做個好夢,會在枕頭底下放寶船的畫,然後在畫中的船帆上寫一個「貘」字,這樣即使做了噩夢,也會被貘吃掉。

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還流行在牌子上畫貘,用來寓意吉祥。有的人還在箱枕畫上貘,製作成造型如貘的「貘枕」。

日本江戶時代《怪奇鳥獸圖卷》中的貘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筆下的貘

國產遊戲《仙劍奇俠傳4》中,和崑崙瓊華派大戰的「幻冥界」夢貘族,其靈感就來自於夢貘,該族族長的女兒,也是主人公之一,柳夢璃曾說:我族雖食夢為生,但在千年以前,也只是靈力十分尋常的妖。自從偶然發現了這處奇地,其間靈力充盈,尤其是這些紫晶石,令族人的修為突飛猛進。

其實,貘是溫順的食草動物,並不像日本文化中吃噩夢那麼可怕,現存的貘類中除了馬來貘,還有中美貘(Tapirus bairdii)、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山貘(Tapirus pinchaque)等,雖然成年貘頸部的皮可以很好地抵禦鱷魚、蟒蛇、老虎等天敵的攻擊,但由於人類的對它們的捕殺、對其森林的砍伐,導致其棲息地喪失、數量銳減,它們均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讓人高興的是,2013年又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了新種——卡波馬尼貘(Tapirus kabomani),是近100年來人類首次發現新的奇蹄動物。

在世界貘日的到來之際,讓我們好好保護它們,不要讓它們的「世界末日」來臨。

卡波馬尼貘在夜間出來活動(來源:Cozzuol et al)

參考文獻:

[1]郝懿行,爾雅義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9

[2]郝懿行,山海經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9

[3]Abel-Rémusat,Jean-Pierre(1824),"Sur le tapir de la Chine," Journal asiatique

[4]Farquhar,William,John Sturgus Bastin, Chong Guan Kwa (2010), Natural History Drawings: The Complete William Farquhar Collection: Malay Peninsula

[5]Seton,A.(1820),"Account of a new species of Tapir found in the Peninsula of Malacca,by Major Farquhar"

[6]Watson, William (1962),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Faber and Faber.

[7]同號文.新研究顯示雲南昭通古猿分布區曾是貘類動物演化中心[J].化石,2016(01)

[8]同號文,劉金毅,韓立剛.安徽繁昌早更新世貘類化石(奇蹄目,哺乳綱)[J].科學通報,2001(21)

[9]楊鍾健,劉東生.安陽殷墟哺乳動物群補遺[J].考古學報,1949(04)

[10]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發掘簡報[J].文物,1976(04)

[11]笹間良彥.図説?日本未確認生物事典[M].柏書房. 1994

[12]鈴木棠三.日本俗信辭典 動?植物編[M].角川書店. 1982

[13]村上健司編著.日本妖怪大事典.[M]角川書店. 2005

[14]同號文,徐繁.中國第四紀貘類的來源與系統演化問題[C]. //第八屆中國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1

[15]鄧濤,何文,陳善勤.甘肅臨夏盆地晚中新世貘類化石(奇蹄目、貘科)一新種[J].古脊椎動物學報,2008,46(3)

[16]黃學詩,王景文.垣曲盆地中始新世貘類和犀類新材料[J].古脊椎動物學報,2001,39(3)

[17]馬安成,湯虎良.浙江金華全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發現及其意義[J].古脊椎動物學報,1992,30(4)

END

本文撰稿

考古學齏,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碩士,商周考古方向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小西途說

向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周杰倫百萬NFT被盜,再牛的加密都架不住社會工程學?
指甲變黃?可能是甲溝炎,也可能是指甲吸收了「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