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智庫:通過美澳聯盟應對新興技術與威脅

美智庫:通過美澳聯盟應對新興技術與威脅

4 月 21 日,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布《通過美澳聯盟應對新興技術與威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湧現,傳統技術以創新的方式被使用,促使美國和澳大利亞重新審視導彈和導彈防禦、太空、自主無人系統等技術對印太地區戰略穩定與威懾的影響,並為美英澳(AUKUS)三邊安全夥伴應對新興技術和印太地區不斷演變的威脅提出了具體建議。

1.  導彈和導彈防禦

▲澳大利亞海軍「堪培拉」號與來自美國和紐西蘭的海軍艦艇編隊,參加「護身軍刀」軍事演習

導彈和導彈防禦技術的進步對印太地區的戰略穩定產生直接影響。報告指出,當前各國軍隊專註於建立「以發射導彈為中心的部隊結構」。 除了大國建設導彈部隊之外,美國也在尋求更先進和更有能力的武器,例如高超聲速導彈、遠程巡航導彈、遠程地面火力系統以及其他可以提供特定戰術或戰略優勢的武器。此外,美國退出《中程核力量條約》使美國能在印太地區建立一支可靠的軍事力量用於威懾或衝突。專家指出,美國退出《中程核力量條約》是一把雙刃劍:它使美國能夠發展額外的打擊能力,同時加劇了與大國的緊張關係。 另一個擔憂指出,導彈防禦系統單位成本高、製造周期長、運輸和安裝困難,降低了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美國盟友認為,美國目前的導彈生產能力不足以滿足高端衝突期間對導彈的需求。專家指出,美國及其盟國顯然沒有足夠的導彈或發射器來打造一支能夠擊敗大國的進攻力量。

2.太空

▲2015年8月19日,在澳大利亞堪培拉深空通信中心,一台大型起重機正在放置一個新的L波段無線電接收器

軍事和民用目的進入太空是印太行動方日益關注的焦點。印太地區國家將繼續發展國家太空計劃,一是利用動能和非動能武器使太空系統癱瘓;二是支持新興的商業航空工業,降低民用太空准入門檻。隨著商業航天公司的發展,低成本和高頻率的進入太空機會將推動印太地區重新關注太空,而太空行動的增加則需要建立太空行為規範。

此外,新興的地球觀測技術(衛星觀測)有望提高對世界各個地區的近實時可見度,增強領導者對其信息以及此類信息所能帶來的決策質量的信心。但與此同時,太空資產的脆弱性,以及在衛星中斷時更換所需的時間和成本,促使各方考慮「太空是否是一個穩定發展的方向」。報告強調了三個主要問題。

首先,用於天基能力的地面站仍然極易受到動能和非動能武器攻擊。長期以來,太空一直是美國用於探測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的戰略預警系統的關鍵要素。而反衛星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增加了太空衛星的脆弱性,美國長期依賴的衛星系統可能無法在危機中提供足夠的信息。此外,出於商業目的而增加進入太空的機會正在將太空與眾多社會的經濟結構交織在一起,將有可能使對手在太空中採用針對商業資產而非軍事資產的「灰色地帶」策略,以產生政治和經濟影響。

其次,對太空資產的日益依賴使太空競爭加劇。隨著衛星上的軍事和商業能力逐步融合,一旦對手發起對衛星的干擾或破壞,美國政府可能會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升級對抗。例如,對衛星的攻擊可能會被對手視為降級行為,但如果這些資產同時充當軍事力量的指揮控制節點,美國政府會認為這種破壞極其嚴重,進而採取反制措施,加劇太空對抗。

最後,新興地球觀測能力允許對全球大部分地區進行近乎實時的監測,降低了一個國家秘密開發或部署武器能力的信心。由此導致反擊能力決策時間的壓縮,包括核力量的使用,時間窗口壓縮至幾小時或幾分鐘。

3.自主無人系統

▲美空軍全球鷹無人機創造了航空航天歷史,成為首款在太平洋上空飛行 7500英里的無人機

自主無人系統可能會產生對戰略穩定造成高度破壞的新作戰概念。在導彈和導彈防禦以及太空風險不斷升級的不確定背景下,報告提出了兩個主要議題:一是部署自主無人系統以降低人員風險;二是自主無人系統增加挑釁或升級行動的可能性。

首先,摧毀無人系統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且成本相對較低。導致各國降低對在國家領土附近的空中或海上作業的船隻開火的門檻。如果指揮官沒有意識到這一變化,重新引入載人艦船可能會導致危機爆發。其次,由於採取遠程操控,各國在以具有挑釁性的方式使用自主無人系統方面可能會受到較少的限制,同時也為各國在危機期間提供更大的應對靈活性。

當前,美國正在將整個技術系統集成,而不僅僅是單個新興技術的使用。隨著傳統技術與新興技術的結合,以及系統間互操作性所需的基礎設施,將為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挑戰。此外,通過高超聲速武器、大規模網路攻擊或其他方式來提高攻擊速度,極大地縮短了對手檢測和響應此類攻擊的時間,從而全方位壓制對手。

報告認為,當前新興技術為美澳聯盟在印太地區的行動帶來大致相當的戰略穩定性。同時,報告也指出隨著各國經濟和軍事日益依賴複雜且脆弱的系統,誤判或導致意外升級的錯誤可能性也在增加。

4.分析與啟示

報告認為,儘管新興技術促使各國領導人願意並能夠採取更廣泛挑釁行動,但今天的穩定風險與過去 30 年大致相當。

從美澳角度來看,過去十年印太地區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大國為維護其利益而採取的日益激進的行動。由於印太地區的大國和其他地區國家採取行動保護自己的利益,潛在的風險是,這些行動將被競爭對手視為對抗升級,從而引發進一步的對抗升級行為。如果無法更好地理解競爭對手如何看待己方行動,以及什麼是威脅,日益增長的不信任可能會導致更大的衝突升級。

5.對話與發展:AUKUS

2021 年 9 月 22 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五角大樓前迎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2021 年 9 月,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宣布要簽署一項名為「AUKUS」的安全合作協議,簽署方同意在印太地區的外交、安全和國防方面進行更密切的合作。

6.主要發現和建議

發現:當涉及「灰色地帶」時,智囊團毫無對策。

建議: 制定「灰色地帶」對抗策略。美國應該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中建立一個跨部門政策委員會程序,所有參與機構的任務是提供一系列選項,包括非傳統和可能升級的選項,納入「灰色地帶」行動手冊。美澳兩國應該在2022年的澳美部長級磋商會議 (AUSMIN) 上進行深入交流並交換意見。

發現: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現有軍事部署不足以應對競爭、威懾或衝突。

建議: 擴大美國在澳大利亞的軍事部署,包括永久軍事部署。增加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輪換,在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建立美國海軍設施,利用澳大利亞的訓練基地為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提供備戰能力。

發現:澳大利亞和美國軍隊對新技術的適應速度不夠快;部隊內部的試驗不足。

建議: 增加美澳軍隊之間的研發、試驗和概念測試,包括擴大大學、實驗室和公司之間的合作研發,以及針對聯合行動的作戰概念進行持續和迭代試驗。

發現:該聯盟缺乏足夠的彈藥製造能力(包括現有的導彈庫存)來維持高端衝突。

建議: 在澳大利亞建立新的導彈生產線。國防部長應推動美國國防部及其工業供應商與澳大利亞的合作,在澳大利亞為諸如「戰斧」、遠程反艦導彈和「標準- 6 」導彈等建立新的生產線。

發現:大國之間對新興技術風險評估的認知差異可能會加速衝突升級或爆發。

建議:推動大國之間對潛在衝突或升級觸發事件的共同理解。

發現:以美澳聯盟為基礎的三邊集團能夠實現有針對性的合作和有重點的信號傳遞,而在更大的聯盟中,這類合作更難實現。

建議:通過擴大三邊討論,鼓勵與印太戰略夥伴加強合作。主要是印度,另外值得發展的夥伴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菲律賓、紐西蘭和越南。

發現:到2030年代中期,AUKUS 需要交付的不僅僅是潛艇,通過多種協作才能真正塑造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建議:繼續推進美澳雙邊對話,制定可實施的聯合倡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錦囊-2021」創意徵集行動開始啦
國際科學家團隊發起人類泛基因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