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白宮與開源組織、科技巨頭共同推動1.5億美元開源軟體保護計劃

美白宮與開源組織、科技巨頭共同推動1.5億美元開源軟體保護計劃

科技戰略

美白宮與開源組織、科技巨頭共同推動1.5億美元開源軟體保護計劃

據Meritalk網5月16日消息,在華盛頓近日舉行的開源軟體安全峰會II上,Linux基金會和開源安全基金會提出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近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加強美國的開源安全。來自37家公司的90名高管參加了此次活動,他們代表了開源開發者和商業生態系統的各個領域。與會者還包括來自聯邦機構的高管,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美國能源部以及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亞馬遜、愛立信、谷歌、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巨頭承諾將提供3000萬美元,亞馬遜網路服務(AWS)承諾追加1000萬美元。該計劃將在兩年內分攤安全教育、風險評估、數據清單、改進軟體供應鏈等10個投資流。

美財長耶倫呼籲歐盟與美加強合作,在能源等領域建立戰略自主權

據美財政部5月17日消息,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在歐洲布魯塞爾經濟論壇發表演講,呼籲歐盟與美國應加強合作,在能源、稀土、半導體等領域建立戰略自主權,擺脫對中俄的依賴。耶倫在演講中強調了美歐間「跨大西洋合作」的成果,認為雙方還可以做的更多。她在演講中指出,俄烏衝突使歐洲能源安全問題凸顯,歐洲應從美國進口天然氣,開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確保能源安全。她提到,稀土用途廣泛且十分關鍵,中國的稀土開採量佔全球60%,儲存量佔全球近40%,而全球很多國家目前十分依賴來自中國的稀土。除稀土外,中國還在半導體、太陽能等產業尋求建立或已建立主導地位。她呼籲美歐應加強合作,逐步擺脫對中俄的依賴。

信息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開發出新的電調光子超表面平台

據PHYS網5月16日消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電調光子超表面平台。超表面具有特殊的光學特性,可使光學系統變得輕薄。然而,傳統的超表面都是無源的,這意味著它們的性能在製造後無法改變或調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基於一種名為特殊相變材料(PCM)的納米光子材料,開發出新型電調光子超表面平台。研究人員通過局部加熱的方式改變PCM的光學特性,使其能形成可重構的超表面平台。經測試,該平台反射特性變化範圍達到11倍,且具有大範圍的光譜調諧操作性能以及更快的調諧速度。該技術將促進透鏡技術的進步,預計會對激光雷達系統、成像、光譜學和感測等技術產生直接影響。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通過DIY工具可破壞6G信號

據TechXplore網5月16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和布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通過DIY製作的簡單工具可破壞6G信號。研究人員通過使用辦公用紙、噴墨印表機、金屬箔轉印機和層壓機製作出一種具有特殊圖案的薄片,可以對150GHz的6G信號進行重定向操作。研究人員表示,雖然150GHz的頻率高於當今5G蜂窩或Wi-Fi網路中使用的頻率,但這項研究有助於提前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並幫助在未來有效應對。

生物

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工程化細菌衍生的口服腫瘤疫苗,為腫瘤疫苗的開發提供新策略

據生物谷公眾號5月17日消息,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因工程化細菌衍生的口服腫瘤疫苗,可通過口服的形式釋放其帶有腫瘤抗原的外膜囊泡(OMV),刺激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口服疫苗可藉助腸道豐富的免疫環境來刺激強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達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但腸道複雜的生理環境限制了口服腫瘤疫苗的開發。細菌外膜囊泡(OMVs)是由革蘭氏陰性細菌釋放的直徑為20-300nm的球形雙層納米結構,內含生物活性蛋白、脂質、核酸和代謝物等,可有效刺激機體先天性免疫反應。而通過工程化改造的OMV可充當腸道中的「人造機器人」,來通過釋放特定抗原刺激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該研究拓展了OMV平台的應用場景,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脂質納米顆粒 (LNP) 的遞送技術,可用於未來個性化 mRNA 腫瘤疫苗的開發。此外,這種「即插即用」的疫苗策略具有極強的臨床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四價嵌合型新冠疫苗,可免疫多種變異毒株

據生物谷官網5月17日消息,中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與廣州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可同時展示四種新冠刺突蛋白的四價嵌合納米顆粒疫苗,能夠同時免疫不同毒株。研究人員對該疫苗進行免疫沉澱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結果表明重組蛋白能夠被廣譜中和抗體識別結合。隨後,通過小鼠模型評估嵌合型重組蛋白的保護效果發現,與野生型Hexpro重組蛋白相比,嵌合型免疫原對新冠變異毒株產生的抗體水平明顯更高(2-16倍),抗體譜也更為廣泛。該研究通過多價展示的方式同時免疫多個毒株刺突蛋白,為廣譜新冠疫苗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英德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基因篩選技術,可在宿主體內直接殺死寄生蟲

據生物通公眾號5月16日消息,德國慕尼黑大學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基因篩選技術,可阻止弓形蟲的蛋白質調節,並導致其在宿主細胞內死亡。研究人員在剛地弓形蟲中設計了一個能夠進行表型篩選的條件Cas9系統,並利用F-肌動蛋白動力學和頂質體分離的指示株篩選出320個寄生蟲特異性基因庫。其中,有兩個基因幫助將細胞排出體外,研究人員對其進行靶向破壞,以封鎖細胞排出體外的出口,從而導致宿主細胞內下一代寄生蟲的死亡。該研究有助於控制瘧疾病原體的傳播,並為新葯研發提供可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

能源

英國投資超2億英鎊研究重卡運輸零碳排放技術

據E Small Data 5月18日消息,英國政府宣布提供超過2億英鎊,在未來三年進行電池電力和氫燃料電池重型貨車(HGV)示範項目。英國運輸部表示,這些示範項目將驗證哪種零排放技術最適合英國的貨車,從而幫助英國貨運部門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實現2035年起禁止銷售26噸及以下化石燃料動力卡車、2040年所有新重型貨車為零排放的目標。

西班牙將建設大型綠氫工廠

據E Small Data 5月18日消息,西班牙Iberdrola公司正在西班牙Puertollano建設大型綠色氫氣工廠。該項目耗資約1.5億歐元,包含了100兆瓦太陽能發電廠、一個20兆瓦時的鋰離子電池存儲系統和制氫廠,發電廠每年可產生15.6萬兆瓦時的電力,制氫廠每年可制綠氫3000噸。該工廠生產的綠氫將在Fertiberia公司的化肥廠使用,屆時,Fertiberia公司將成為第一家在工業規模上利用綠色氫氣潛力的歐洲化肥公司。

海洋

澳大利亞將舉辦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

據藍海星智庫5月17日消息,澳大利亞海軍將舉辦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kakadu」。據悉,該系列演習從1993年開始,當時有4支海軍、15艘艦艇以及2000名人員參與。在過去30年中,共有新加坡、印度、日本、韓國、中國、美國等28個國家參加過該系列演習。「kakadu」系列演習現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多邊活動之一,通過加強印太國家之間的合作、培養緊密的夥伴關係,以確保澳大利亞的國防安全和聯盟的整體利益。

英國正在研發水面水下兩用型無人系統樣機

據藍海星智庫5月17日消息,英國皇家海軍正在與國防部防務設備和支持(DE&S)未來能力小組(FCG)合作研發一艘水面水下兩用自主無人系統樣機。該樣機配備後勤、偵察、無人系統等載荷,可按需潛入海底。英國海軍發言人拒絕透露參研公司名稱及項目名稱。據報道,該項目是未來能力小組「快速敏捷原型設計,為作戰而擴展」(RAPSO)商業模式例子之一,該模式涉及開發技術成熟度較低的能力,或將商業技術引用于軍用樣機中,一旦成功即可快速開發和擴展。

印度下水兩艘國產海軍艦艇

據新華網5月18日消息,印度本土製造的「蘇拉特」號驅逐艦和「烏代吉里」號護衛艦於17日在孟買的馬扎岡碼頭下水。印度國防部長在主持下水儀式時表示,這是印度政府「致力於增強海上能力的體現」,重點在於實現「自力更生」這一戰略目標。「蘇拉特」號導彈驅逐艦以古吉拉特邦的商業城市命名,而「烏代吉里」號隱形護衛艦則以安得拉邦的一座山脈命名,兩艘軍艦均由印度海軍設計局負責設計。印度海軍宣稱,「蘇拉特」號標誌著「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成功實現重大改造,「烏代吉里」號則是「什瓦利克」級護衛艦的後續產品,具有改進的隱身功能、先進的武器和感測器以及平台管理系統。

俄波羅的海艦隊將在夏訓期舉行多場演習

據參考消息網5月18日消息,俄波羅的海艦隊新聞處18日發布消息稱,該艦隊在夏訓期將舉行30多場演習,這些演習將不僅在波羅的海,還將在世界大洋各地區進行。根據消息,演習的主要任務是完善戰鬥技能,提高分隊、部隊和兵團的行動協調性,以及提升艦隊多兵種突擊集團、航空兵與海岸兵在波羅的海海區的行動能力。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8日消息,該艦隊將在近期補充2艘「紅帶蛛」與「暴徒-M」級導彈艦。此外,「無畏」號護衛艦正在進行升級後的一系列測試,測試完成後將回歸戰鬥編成。

美國希望限制俄羅斯使用「波塞冬」和「薩爾馬特」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5月17日消息,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日前表示,美國希望在進一步的軍控協議中限制或禁止俄羅斯使用「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與「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等具備強大打擊能力的攻擊型武器。據悉,「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可以裝備常規彈頭或核彈頭,能夠在水下超過1千米深處無限制地航行,航速是目前速度最快的潛艇、尖端魚雷和各種水面艦艇的數倍,具有機動性強、靜音性高、打擊範圍廣等特點。此外,俄羅斯正在不斷地對「薩爾馬特」導彈的運載系統及作戰控制系統進行測試。相關專家表示,「薩爾馬特」導彈能夠穿越北極和南極,將重達10噸的分導式核彈頭打到世界任何地方。

航空

美空軍在日本舉行「比佛利日出」演習,展示「敏捷戰鬥運用」能力

據全球航空資訊5月18日消息,美空軍第35戰鬥機聯隊在日本三澤空軍基地和橫田空軍基地舉行的「比佛利日出」22-04(Beverly Sunrise 22-04)演習中展示了「敏捷戰鬥運用」(ACE)能力。此次演習中,美空軍、日本自衛隊空軍和美海軍展示了快速生成聯合和雙邊空中力量以支持日本防禦的能力。「比佛利日出」22-04演習目的在於測試聯隊在印太戰區對所有潛在對手的反應和防禦能力,顯示美國對保衛日本和印太地區夥伴國家的堅定承諾。

俄羅斯完成首台PD-8發動機樣機台架測試

據全球航空資訊5月18日消息,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完成首台PD-8發動機樣機台架測試。該集團技術專家在多階段測試中完成了PD-8自動控制系統調試,並採用低慢車平穩啟動PD-8樣機。測試數據表明,樣機設計方案正確,運行參數滿足設計要求。

美空軍成功進行「空射快速響應武器」首次助推飛行試驗

據海鷹資訊5月18日消息,美空軍稱,AGM-183A高超聲速「空射快速響應武器」(ARRW)於5月14日成功進行首次助推飛行試驗,標誌著ARRW歷經3次助推飛行試驗失敗後,取得里程碑式進展,對於推進該導彈研製具有重要意義。試驗中,ARRW由B-52H「同溫層堡壘」轟炸機掛載,於加州海岸附近與載機分離,然後助推器點火,並燃燒了「預期時間」,將導彈加速到至少馬赫數5。美空軍官網稱,ARRW旨在使美軍能在有爭議環境中,從防區外打擊對手固定、高價值、時敏目標,未來還將具備對嚴密設防陸上目標快速響應打擊能力。

航天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月球土壤實現植物種植

據新華網5月18日消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月球土壤實現植物種植。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在月球土壤中成功發芽和生長,並調查了植物對月球土壤的生物反應。根據研究,種植在月壤中的植物均在48-60小時內發芽。與模擬月球土壤中生長的植物相比,播種在月球土壤中的植物生長得更慢、更小,並且表現出更多的壓力跡象。

美太空軍將增加三個情報中隊

據電科防務5月18日消息,美太空軍太空作戰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懷廷中將表示,太空軍太空作戰司令部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三個新的情報中隊,旨在導彈預警和防禦、電子戰和研發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新成立的中隊將包括威脅分析中隊、目標中隊和PED(處理、開發和傳播)中隊。懷廷稱,太空作戰司令部可作為太空軍和太空司令部的「連接點」,負責太空態勢感知、電磁戰、導彈預警、軌道戰等任務。

新材料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導熱效率極高的硅納米線材料

據Phys.org網5月17日消息,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材料,其導熱效率比先進晶元技術中使用的傳統材料高150%。研究人員使用化學蝕刻技術,製造了直徑僅為90納米的天然硅和硅-28納米線,並將每根納米線懸掛在兩個配備鉑電極和溫度計的微型加熱器墊之間,再向電極施加電流以產生熱量,測量通過納米線流向另一個加熱器墊的熱量。測試結果表明,與天然硅納米線相比,硅-28納米線的導熱性能提高了150%,未來可用於微晶元製造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先進位造

香港城市大學開發出基於楓樹種子莢的微型無人機

據TechXplore網5月16日消息,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楓樹種子莢的微型無人機。研究人員基於楓樹種子莢設計製造了一種小型無人機,並為無人機添加了電子設備和電池,可通過操縱微型轉子的速度來實現飛行控制。該無人機整機重量不到35克,可以像楓樹種子莢一樣旋轉以延長其留空時間,測試表明其在空中盤旋時間可達24分鐘,幾乎是傳統四旋翼設計的兩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技經觀察|海洋防務裝備之美英法俄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