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技經觀察|海洋防務裝備之主要國家新一代航空母艦

技經觀察|海洋防務裝備之主要國家新一代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航空母艦(以下簡稱航母)主要用於戰鬥機運輸,在分類上更偏向於運輸艦,在建設指標與建造難度上相對較小,世界各國的航母保有量也相對較高,僅美國就擁有150餘艘航母。而隨著戰爭模式的改變以及現代軍工科技的發展,航母逐漸成為具有強大威懾性的多用途海軍主戰艦艇,各項技術指標與整體作戰能力均獲得了大幅度提升,研建難度也逐漸攀升,成為大國海軍綜合戰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體現。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本國新一代航母的研建進程,旨在建設更為強大的海軍作戰力量,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並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獲取更大程度的優勢。

一、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1996年,美國正式開啟「尼米茲」級(Nimitz)核動力航母的後續項目,並相繼將該項目命名為CVN-X與CVN 21未來航母計劃,而後正式將其定名為「福特」級(Ford),主要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負責建造。

「福特」級航母長337米,船體寬41米,飛行甲板寬77米,滿載排水量112000噸,額定船員4539人,動力來源為兩座A1B反應堆,最大航速超30節,可搭載包括F35C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以及EA-18G「咆哮者」電子作戰機等在內的近90架艦載機。

有別於以往美國海軍的新一代航母,「福特」級航母並非從零開始設計,而是以「尼米茲」級為設計藍本,同時採用了更為高效的人員配置與自動化設計,旨在降低研建成本。儘管其首艦「福特」號以128億美元的建造成本成為了美國海軍史上最昂貴的艦艇,但據相關報道,與「尼米茲」級相比,單艘「福特」級航母在50年期的服役壽限中可節省約52億美元,能夠達到降低整體成本的目的。根據計劃,美國將在2058年前建造10艘「福特」級航母,其中,首艦「福特」號已於2017年進入太平洋艦隊服役,二號艦「肯尼迪」號(Kennedy)已於2019年下水,三號艦和四號艦正在建造之中。

作為美國最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航母採用了綜合電力推進、電磁彈射及AARS回收阻攔等多種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航母技術,在電氣化、自動化、可改裝性、使用經濟性等眾多方面均優於現役「尼米茲」級航母,整體技術指標和作戰能力處於世界前列。可以說,「福特」級航母代表著美國領先世界的科技優勢和軍事優勢,未來將成為21世紀美國海軍海上打擊的中堅力量,可進一步增強美國海軍的整體作戰能力,穩固其世界範圍內的軍事優勢。

不過,其首艦「福特」號服役5年多以來還未執行過部署任務,因技術原因一直在處於測試狀態,且在維護過程中還需要拆卸二號艦「肯尼迪」號上的部分零件,說明「福特」級航母在建造維護體系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並且未能形成有效作戰能力。雖然相關報道表示,「福特」號將於2022年秋季執行首次部署任務,但未來實際情況還不得而知。與此同時,儘管「福特」級航母在後續服役過程中有助於降低成本,但其整體造價偏高,未來是否能夠全數建造,或者是否會減小尺寸以縮減成本,還存在變數。

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爆發了馬島戰爭,使英國再次認識到發展航母對於維護英國海外利益的重要性。為了及時替換服役期限將至的「無敵」級(Invincible)航母,英國政府開展了一系列評估研究工作,並於1998年正式決定自行建造新一代航母。隨後,英國於2002年將新一代航母定名為「伊麗莎白女王」級(Queen Elizabeth),並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造其首艦「伊麗莎白女王」號,BAE系統公司作為主要承包商,泰雷茲集團作為主要供應商。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長280米,船體寬39米,飛行甲板寬73米,滿載排水量70600噸,額定船員1600人,配備了IFEP綜合電力推進系統,推進總功率108兆瓦以上,最大航速超25節,續航里程約為10000海里,可搭載包括F35B戰鬥機、阿帕契AH64直升機以及AW159野貓直升機在內的近40架艦載機。

根據計劃,該級航母總計建造2艘,成本總計約為40億英鎊,使用壽命為50年。但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首艦「伊麗莎白女王」號交付時間由2015年推遲至2016年,導致整體成本增加了15.6億英鎊,後因其他原因再次推遲交付時間,最終於2017年服役。2011年,該級航母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Prince of Wales)開工建造,並於2019年進入皇家海軍服役。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是是英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的最大艦艇,同時也是世界上首艘採用雙艦島設計和IFEP綜合電力推進系統的航母,對於曾致力於建設「大航母艦隊」的英國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能夠大幅提升其整體遠洋作戰能力,更有助於實現其國防層面「全球英國」的戰略設計。

但相比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排水量稍小,且未採用彈射器和攔阻索,搭載的F35B戰鬥機也使其在艦載機數量、出動率及作戰半徑等方面存在明顯劣勢。與此同時,該級航母因設計原因無法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僅可搭載加裝MASC的預警直升機,因此在遠離本土的情況下,整體作戰能力相對有限。除此之外,該級航母的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因預算問題,暫未搭載固定翼艦載機,僅搭載了部分直升機,使其在作戰用途上更偏向於兩棲攻擊艦。雖然這樣的配置同樣能夠提升英國皇家海軍的遠洋投送能力,但卻無法發揮出該級航母的整體作戰效能,無法進一步提升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能力。

三、法國PANG型核動力航空母艦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法國擁有核動力航母建造經驗,但法國僅有的一艘「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航母將於2038年退役,屆時法國將無航母可用。為了維持海上戰力、及時替換現役「戴高樂」號航母,法國於2018年提出替代「戴高樂」號航母的方案,並在經歷一系列論證研究後,於2020年正式啟動「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計劃(PANG)。

PANG型航母長300米,船體寬40米,飛行甲板寬80米,滿載排水量75000噸,額定船員約2000名,動力來源為2座K22型核反應堆,最大航速為27節,可搭載包括達索「陣風」戰鬥機、法國第六代戰鬥機(NGF)、空客H160M直升機以及NH-90直升機在內的30架以上艦載機。根據計劃,PANG型航母主要由法國海軍集團與大西洋造船廠共同承建,由法馬通公司提供核動力系統,整體預算約60億歐元,將於2025年開工建造,並預計於2031年至2034年組裝船體,2038年服役。

對於法國而言,核動力航母一直是其彰顯軍事實力、維護大國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戴高樂」號航母自服役後便問題不斷,甚至曾出現螺旋槳槳葉突然斷裂等巨大隱患。因此,法國迫切需要研建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PANG型航母建成後,將成為除美國「福特」級和「尼米茲」級航母外的世界第三大航母,將在大幅提升法國海軍整體實力的同時,為法國在歐洲事務話語權爭奪中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

此外,法國在二戰後一直將發展獨立自主的國防體系視為重要的戰略方向,在發展PANG型航母之前,法國就已經與德國合作開發了性能上不弱於F35C的第六代戰鬥機(NGF),該型戰機將在2025年首飛,未來將部署至PANG型航母。屆時,法國將擁有相對完整的航母戰鬥體系,能夠進一步縮小與美國在航母方面的差距,為其「戰略自治」與發展獨立自主的國防體系助力。

四、俄羅斯VARAN型航母級通用艦

2021年,俄羅斯公布代號為VARAN的新型通用艦建造計劃,旨在改變現役「庫茲涅佐夫」號(Kuznetsov)航母長期處於維修升級狀態、海軍無大型主戰艦艇可用的狀態,實現「復興海軍」的戰略目標。

從用途上來看,VARAN型通用艦兼具航母與兩棲攻擊艦的作戰能力,同時還具備醫療船與破冰船的部分功能。不過從體量上來看,VARAN型通用艦實際上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長約250米,寬約65米,滿載排水量約45000噸,將配備2台M90FR燃氣渦輪機和2台10D49柴油機,最大航速約26節,可搭載包括米格29K戰鬥機、俄羅斯第五代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內的24架多用途戰鬥機,以及6架KA-52K直升機和多達20架C-70M無人攻擊機。不過目前尚不清楚VARAN型通用艦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俄羅斯也暫未公布該艦的其他細節和建造節點。

與法國情況相似,俄羅斯海軍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受蘇聯解體與俄羅斯經濟下行的影響,服役期間同樣問題不斷,且總體活動次數有限、維修與升級周期漫長,未能發揮出航母的應有性能。

對於俄羅斯來說,成本相對較低的VARAN型航母級通用艦更符合預算情況與現實需求,建成後將有效解決俄羅斯既沒有可用航母也沒有兩棲攻擊艦的問題,同時也能夠大幅提升俄羅斯的國家聲望與世界形象,為其在大國博弈中增添籌碼。

不過,近期發生的俄烏衝突引來了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新一輪更加嚴苛的制裁,俄羅斯未來的經濟形勢將變得更加不明朗,造艦相關預算恐難以得到落實。而除了經濟因素外,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缺乏大型航母的設計建造經驗,此前提出的多個航母方案均未能實現,所以VARAN型航母級通用艦未來是否能夠成功進入建造環節還是未知數。

五、印度「維克蘭特」級航空母艦

1999年,印度啟動「藍天衛士」級(Blue Sky Guardian)國產航母建造計劃,隨後為了紀念從英國採購的第一艘航母,將該型國產航母更名為「維克蘭特」級(Vikrant)。2006年,印度正式啟動該級航母的首艦建造工作,主要由印度海軍設計局負責設計,由科欽造船廠負責建造,但在實際研建過程中,法國與義大利等國也有所參與,航母建造總成本約為2300億盧比(約合30億美元)。

「維克蘭特」級航母長262米,寬62米,滿載排水量45000噸,額定船員1645人,配備了4台通用電氣LM2500燃氣輪機,最大航速為30節,可搭載包括米格29K戰鬥機、陣風-M戰鬥機、KA-31直升機以及SH-60海鷹直升機在內的近40架艦載機。

目前,該級航母的首艦「維克蘭特」號已完成第三階段海試,預計將於2022年8月進入印度海軍服役。此外,印度國防部於2015年批准了該級航母二號艦「維沙爾」號(Vishal)的建造計劃,並希望在噸位和艦載機攜帶量等方面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升級,目前該艦仍處於設計階段。

實際上,印度是一個長期使用航母的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相繼服役了「維克蘭特」號、「維拉特」號(Viraat)與「維克拉瑪蒂亞」號(Vikramaditya)三艘航母,其中前兩艘航母是從英國採購,目前均已退役,第三艘則是從俄羅斯採購,目前處於在役狀態。

儘管「維克拉瑪蒂亞」號在服役過程中同樣故障頻出,但在新建國產航母成功服役後,印度將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雙航母艦隊」的國家,對於提升印度海軍作戰能力與國際影響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印度近年來逐漸成為美國印太戰略中的核心國家,在「美日印澳」四方機制等框架下不斷深化與美戰略合作關係,未來「維克蘭特」號將有效提升印度介入印太局勢的能力,將對地區周邊安全形勢造成巨大影響。不過,印度建造航母的過程並不順利,期間發生過航母動力系統被海水腐蝕、船體在船塢內爆炸等多起事故,「維克蘭特」號也成為了世界上建造時間最長、下水次數最多、國產化率最低的航母,體現出印度的整體軍工製造體系依舊比較薄弱,與美英等國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六、日本「出雲」級直升機母艦

2001年,日本防衛省繼「日向」級(Hyuga)直升機驅逐艦之後,在《2001-2005年度防衛計劃中》提出建造旨在取代兩艘「白根」級(Shirane)護衛艦的未來新型直升機護衛艦,並於2013年首艇下水時將其命名為「出雲」級(Izumo)。因日本在二戰後已揚棄所有舊日本海軍的艦級命名方式,所以「出雲」級也被劃分為驅逐艦,但其實體量更接近於輕型航空母艦,所以也被稱為直升機母艦。

2015年,該級直升機母艦首艦「出雲」號服役,2017年,二號艦「加賀」號(Kaga)服役。「出雲」級直升機母艦長248米,寬38米,滿載排水量27000噸,額定船員約470人,最大航速為30節,可最多可搭載28架各種類型式直升機,規模相當於二戰期間日本的「加賀」號航空母艦。2020年,日本開始對「出雲」號進行航母化改造,並於2021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造工作,日本海上自衛隊也在駐日美軍的協助下完成了F35B戰鬥機的垂直起降驗證。根據計劃,「出雲」號將於2024財年末進行第二階段改造,並於2026年左右完成全部改造。2022年,日本開始對二號艦「加賀」號進行航母化改造。根據相關消息,改造完成後的兩艘「出雲」級直升機母艦將可攜帶10-12架F35B戰鬥機,屆時日本將實際擁有航母級別的海上戰鬥體系。

二戰後,日本的軍事發展受到美國的嚴格限制,日本不能夠擁有正規軍,只能組建保衛自身安全的自衛軍,以防日本軍國主義的復甦。不過近年來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推進,美日同盟關係不斷深化,日本也藉機開始頻繁參與國際軍事活動,積極實施對外援助,並不斷擴充部隊規模,企圖獲得更大程度上的軍事自主權。

「出雲」級直升機母艦作為日本二戰後建造的最大艦艇,在設計之初就預留了在改造後具備搭載F35B戰鬥機的能力,表明日本意在進一步突破軍事限制,尋求擁有更為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摒棄其「專守防衛」政策。未來,「出雲」級直升機母艦改造完成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整體實力將獲得大幅度提升,能夠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屆時將對印太地區的整體局勢產生更為廣泛影響。

七、韓國輕型航空母艦

2019年,韓國在《2020-2024年國防計劃》中公布了未來5年的國防預算,並首次提出擬從2020年開始建造排水量30000噸、可搭載16架F35B戰鬥機和6架中型直升機的輕型航母。2021年初,韓國國防部審議通過了韓國自主研發輕型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工作推進戰略。

按照計劃,該艘輕型航母將於2033年前進入韓國海軍服役。2021年底,韓國政府提交了總額約為72億韓元(約合580萬美元)的輕型航母項目預算,包括基本設計費用62.41億韓元(約合500萬美元)、艦載機資料及技術支援費用8.48億韓元(約合68萬美元)、間接費用9900萬韓元(約合8萬美元)等,但國會最終僅批准了5億韓元(約合40萬美元),主要用於航母項目的資料收集和出差調研活動等。除此之外,韓國國會還將改良F35B戰鬥機性能項目的預算減半,實際上是對輕型航母項目進行了擱置。

一直以來,韓國均將海軍建設視為國防建設的重點領域,旨在通過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來應對朝鮮的威脅、解決與日本的領土爭端問題,並有效牽制其他周邊國家。而航母作為國之重器,也一直被韓國視為能夠應對未來全方位安全威脅的有效作戰力量。未來,如果輕型航母能夠順利服役,韓國將擁有對標日本「出雲」級直升機母艦的主戰艦艇,能夠在對朝、對日方面掌握更大程度的主動權,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保護本國的海上交通線和海外國家利益。

不過,儘管韓國擁有十分強大的造船能力,但目前國內關於是否建造輕型航母還存在著不同意見,國會關於輕型航母的必要性尚未達成共識,這也是大幅削減輕型航母項目預算的主要原因。所以,未來該輕型航母建造項目還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如果韓國新任政府繼續擱置該項目,屆時韓國海軍希望在2033年前服役輕型航母的計劃將會破產。

八、結語

現階段,美國在航母研建領域具有絕對優勢,在航母數量、噸位以及配套技術等多個方面均大幅領先其他國家,儘管如此,美國依舊積極開展新一代航母研建工作,目的是保持其全球威懾力,進一步提升其海上作戰優勢,維繫其海上霸主地位。與此同時,英國、法國以及俄羅斯等國家也將航母視為重要戰略發展領域,旨在通過強大的航母艦隊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維護大國地位。此外,印度、日本以及韓國也在航母研建領域積極尋求突破,意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更好地維護本國利益。對於我國而言,雖然在航母研建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航母整體水平與美國依舊存在較大差距,甚至在航母建造與維護等方面還落後於英國與法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簡介

宗山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四室,三級分析員

研究方向:海洋和核領域形勢跟蹤及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中國應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破局之策
我國科技倫理治理的核心議題和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