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漢烈宗劉隱:演繹了風雲亂世的神話,也締造了獨樹一幟的傳奇

南漢烈宗劉隱:演繹了風雲亂世的神話,也締造了獨樹一幟的傳奇

(黃巢 塑像)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

這一年,落第秀才黃巢糾集了數量龐大的農民起義隊伍,舉起了反抗唐朝統治的大旗。

黃巢這個人很有意思,多年前,他曾經是個文弱的讀書人,一門心思想要入仕為官,成為唐帝國的公務員,從而在崗位上報效國家。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這倒不是什麼稀罕事兒,稀罕的是,黃巢同志多年苦讀詩書,並且在具有一定真才實學的情況下接連參與了多次科舉考試,居然連半分功名也沒搏到。

黃巢怒了,如果不是自己的能力出了問題,那就說明科舉考試的制度有問題。

朝廷的科舉考試製度有問題,那麼就說明大唐朝廷有問題。

既然大唐朝廷有問題,那我何必還要削尖了腦袋往裡擠?

黃巢認為,通過科舉考試的道路可能沒有辦法進入大明宮,但他可以通過另外一條道路走進去,這條道路的名字就叫做:

造反。

於是,黃巢起義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黃巢起義)

起義軍首先攻陷了廣州府,之後又在湖南周邊肆虐,而在這其中的幾場大小戰役中,一位叫做劉謙的廣州牙郎,因為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勞,被破格提升為了封州刺史。

從只提領幾千士卒的牙郎,到一州之地的刺史,這樣的火箭式升級速度,也只會出現在中晚唐的亂世之中。

莫道封州是小州,封州雖小客何愁。

封州,即今天的廣東省封開縣。

趕赴封州上任的劉謙很有能力,在封州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就募兵一萬,打造戰船百艘,並在當地掙下了勤政為民的好名兒。

劉謙在封州一帶默默耕耘了將近二十年,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因病去世,其子劉隱襲替父職,接管了封州的勢力。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謙卒,廣州表隱代謙封州刺史。

在這個時候,劉隱雖然表面上是封州刺史,但他的勢力範圍,其實已經發展到了廣西,廣東,海南三省之地。

(南漢烈宗劉隱 形象)

不過雖然佔有三省之地,但其中的戰略城市,如桂林,廣州等地,卻都落在別人手裡,劉隱有心替父親廣大門庭,但奈何兵力不是很足,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只能選擇默默隱忍。

《周易》中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生而為君王的人,往往蘊藏著宏大的能力在身上,他們會靜靜地等待著時機的到來,然後有所動作。

對劉隱來說,這句話並無不妥之處,此刻的他相對來說,還比較弱小,他必須默默蟄伏,等待著屬於他自己的時機。

這一等,就到了乾寧三年,公元896年。

這一年,嗣薛王李知柔受大唐皇帝委派,到廣州擔任清海節度使,即全面提領廣州軍務。

李知柔的身份十分顯赫,他是大唐宗室,按輩分來排,還是當年睿宗李旦的玄孫。

不過在這個時節,什麼皇帝,皇族,已經並不似盛唐時期的光艷和耀眼了。

在這個惴惴不安的亂世之中,大唐的皇室和皇權,就像菜市場里賣不出去爛白菜一樣普通,以及無人問津。

所以李知柔還沒等到廣州,就被佔據廣州的當地武裝給攔了下來,拒絕他入境。

佔據廣州的當地武裝領導人,名字叫做譚弘玘。

(譚弘玘 形象)

因為李知柔也是帶兵來的,譚弘玘十分擔心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難抵擋住李知柔,所以他很快聯繫了一直徘徊在廣州外圍的劉隱,希望劉隱可以和自己聯手,一同抵抗朝廷。

當然了,對抗朝廷的罪名很大,後果很嚴重,所以為了表示誠意,譚弘玘表示,只要你劉隱肯跟著我干,我就把女兒嫁給你。


《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弘玘結封州刺史劉隱,許妻以女。

劉隱雖然這麼多年一直沒怎麼在道上混,但道上的規矩,他還是懂的。

唐朝現在雖然已經是名存實亡,但畢竟還有個朝廷在那裡擺著,有個皇帝在那裡放著,所以名義上,各地的武裝勢力,都是唐朝皇帝的臣子。

李知柔這個王爺雖然沒有多少人,沒有多少兵,不值得幫助,但他身上所蘊含的能量卻是巨大的。

在劉隱看來,譚弘玘公開對抗李知柔,那就代表譚弘玘公開對抗朝廷,而公開對抗朝廷,那就代表譚弘玘是反賊,是亂匪。

(李知柔 形象)

反賊的身份一旦坐實,那可就千秋萬代都洗不白了。

劉隱不是個沽名釣譽的人,但他對劉氏一族的名節可是很愛惜的。

老爺子劉謙兢兢業業半輩子,才給劉氏一門在當地掙下了點好名兒,絕對不能敗壞在自己的手裡。

於是,劉隱同志表面上假意和譚弘玘結盟,並且假裝十分著急地想要趕緊成親入洞房,但背地裡卻集結兵力,偷偷伏擊譚弘玘的勢力,譚弘玘沒有防備,很快被劉隱擊潰。

在控制了廣州城之後,我們的劉隱同志沒有被暫時的勝利迷失自我,妄自尊大,而是規規矩矩地把城外的李知柔迎接進城,並且和盤交出了廣州城的實際控制權。

李知柔一路走來,遭到的都是各地軍閥勢力的白眼,根本沒人肯待見他,他眼見劉隱對自己以誠相待,差點沒感動哭,立刻就把劉隱封為了行軍司馬。

行軍司馬,初設於北周,為作戰軍職,唐時則在節度使下設置行軍司馬一職,權力和節度副使大略相同。

朋友們,這麼一來,劉隱就算是混上正牌編製了。

李知柔在廣州幹了一段時間,病於任上,朝廷又委派了一位叫做徐彥若的新領導來接班,沒想到徐彥若的身體情況也不是很好,同樣沒幹多長時間,也死於任上。

(徐彥若 形象)

先後派了兩位專員管理廣州,結果紛紛撲街,朝廷也嫌麻煩,乾脆讓二把手劉隱接替職務,當上了廣州城的實際領導人。

混到這一步,終於算是發家了。

當時,劉隱是職務名叫做海清節度使。

此時的他,不僅僅據有封州,廣州,更佔有廣西和湖南一帶的大片土地,足可稱之為一方諸侯。

並且,劉隱同志是個十分禮賢下士的人,十分懂得人才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古往今來那些能夠成就大事兒的人,都不是單打獨鬥型的。

一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想要在這風雲際會的時代里成就功名大業,必須得懂得靈活組排的重要性。

漢之高祖,有張良,蕭何,韓信方成大業。

明之太祖,有徐達,劉基,李善長能建大明。

劉隱當然不認識朱元璋,但他知道,想要立足,必須多招點員工。

當時的情況是,由於晚唐時節的皇權旁落,天子對各地節度使的管制已經失效,中原戰亂,時人不厭其煩,多下到兩廣以及嶺南地區避亂。

地區性的動亂導致了人口遷徙,而人口遷徙則為劉隱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而更為湊巧的是,當時朝廷里的大臣們一旦遭到打壓或貶罰,通常都是流放嶺南。

這些人,大都是心懷報國志向但卻被奸臣所打壓而遭到罷免的人。

他們有真才,有實學,有能力,而劉隱則在廣州無縫銜接,將這群人全部都收入了自己的賬下。

(古代廣州)

後裔多寓而不返,官吏遭亂而客居。

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劉隱同志手下的人才,可以說在五代十國都是很有分量級的。

王定保善於文韜,趙光裔擅長武略,倪曙善法度,而楊洞潛擅長領兵作戰.....

不過,嶺南之地,畢竟偏遠,所以當朱溫同志覆滅唐朝建立後梁後,劉隱能做的,也只能是俯首稱臣。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梁開平元年,加檢校太尉、兼侍中。

朱溫也許有平定劉隱的想法,但畢竟離得太遠,打得贏不賺錢,打輸了反而賠大了,實在不值得興兵,所以只要劉隱面子上承認自己,兩家就能相安無事。

而對劉隱來說,自己一向尊奉唐朝,如此對後梁卑躬屈膝,實在是屈身事賊,迫不得已。

他有心討伐朱溫,但毗鄰自己勢力範圍的南楚國君馬殷卻經常跑到邊境來搞騷擾,使得他不厭其煩,根本沒有能力兩線作戰。

結果就這麼糊裡糊塗,劉隱就在大傢伙紛紛趁著亂世裂土分疆的時節里,混到了中年。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按干支紀年法,是一個辛末年,屬羊。

這一年,劉隱偶感風寒,不久後病逝,時年只有三十八歲。

他死得實在是太過突然,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留下什麼隻言片語。

(南漢政權)

一生中,他沒有什麼大風大浪,也沒締造過什麼為人稱道的傳奇故事,但他仍然是嶺南之地,即後來的南漢政權的先驅者。

或許,相較於傳奇,傳說,佳話,奇蹟這樣的辭彙,「踏踏實實」才是劉隱最終的宿命。

三十八歲,有多少壯志難酬?又有多少心愿未了?

不過縱然對這個世界有萬般不舍,只要是人,都擺脫不了這江山是主,人是客的規律。

無論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英雄,該離開的,總要離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