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貞懿王高保融:服了,我爸爸比劉邦還無賴,我爺爺比朱元璋出身低

貞懿王高保融:服了,我爸爸比劉邦還無賴,我爺爺比朱元璋出身低

(梟雄並起的五代十國時期)

時間不算長,遍地是大王。

如果說起五代十國時期聲名最為狼藉的皇帝,我想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的是朱溫,或是石敬瑭。

朱溫之奸詐,不亞於曹操,並且,他比曹操更為狠辣。

悖主弒君,覆滅大唐,他的權力之路沾滿了罪惡的鮮血。

這是一個狠人,也是一個壞人。

而拱手將燕雲十六州奉送給契丹的石敬瑭同志更是一度被無數歷史愛好者批倒,批臭,成為了一個千古罪人。

當然了,這是後世之評價。

但如果以時人的評價來看的話,五代十國時期名聲最不好的皇帝,其實應該是十國中南平政權的開國國君,南平王高季興,和他的兒子,也就是第二任國君文獻王高從誨。

高季興的綽號,叫做「高賴子」,而高從誨的綽號,叫做「高無賴」。

這對父子君王在五代十國的政壇中可以說是人人厭棄,斯文掃地,聲名一片狼藉。

而他們之所以在「帝圈」混得這麼差勁,還要從南平政權的地理位置開始說起。

(積貧積弱的南平政權)

南平王朝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江陵和公安一帶。

相比之其它王朝動輒就是東到某某江,西到某某嶺的廣大疆域,南平作為五代十國中領土面積最小的政權,地盤實在是有點少的可憐。

少也就算了,整個疆域還結結實實地處在了一個四戰之地,上有五代政權輪番交替(梁唐晉漢周),下有南楚,左有前後蜀,右有南吳吳越,實屬虎狼環伺,腹背受敵。

地理位置不太妙也就算了,南平的軍事實力也非常一般。

作為一個小型政權,雖然南平偶然也會和其它割據政權叫板,互有摩擦,但它們始終保持著藩鎮級別的政體,從來沒有建國稱帝。

所以,本質上不過是藩鎮的南平政權兵少將寡,也沒什麼精銳部隊,雖然南平靠近長江,組建過水軍,但跟吳越,南漢的水軍相比,實在是不值一哂,又因為南平地狹,少平原,少草場,因此不產良馬,所以也無法組建騎兵部隊。

總而言之一句話,南平國弱,所能做的,不過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這樣的境地下,開國國君高季興很快開發出了一種別具一格的治國方針,即「佔道打劫」。

(南平王高季興 形象)

梁唐晉漢周,此為五代。

它們的體量較大,國力較強,所以在建國,稱帝,亦或是皇位交接時,十國政權們為了明哲保身,不被吞併,往往都會在第一時間遣使入貢,奉送兵馬錢糧,俯首稱臣,以保平安。

而五代政權們即便是有心一統天下,但其實它們往往也是外強中乾,沒有那個能力,所以只要十國政權們面子上過得去,願意花錢保平安,五代的皇帝們大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收點禮就算過去了。

當然了,光收禮是不行的,既然人家拿自己當大哥,那麼自己總要拿出點大哥的氣度來,所以五代政權往往也會慷慨解囊,對十國政權大加封賞。

古代社會沒有移動支付,不能千里轉賬,想要送禮,必須要遣派使者徒步前往,而使者們只要上路,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借道南平地界。

前文說過,南平雖小雖弱,但卻佔據了一塊南北交通的衝要之地,諸國往來,無不要途經南平,而高季興很快發現了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於是,他乾脆在南平地界做起了攔路打劫的買賣。


《新五代史》:歲時貢奉,皆假道荊南。季興、從誨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

小國往大國送的禮物,一概被高季興扣下,大國往小國的還禮,也通通被高季興扣留,他靠著這種攔路搶劫的方式賺得盆滿缽滿,使南平王朝的經濟實力迅速攀升,國力大發展,而高季興雖然搶錢,但從不中飽私囊,而是把這些銀錢都用之於民,使得南平的人均GDP再創新高。

(文獻王高從誨 畫像)

高季興搞攔路打劫,他的兒子,即南平王朝的第二任國君文獻王高從誨也不是吃素的。

這位皇帝登基伊始,就制定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國家發展方針,那就是絕不建國稱帝,但要積極鼓動其它政權開國建國。

不要名譽,只要實利。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高從誨寫信給南吳國君徐知誥,誇他是人中龍,龍中仙,是男人中的極品,應該早登大位,建立大業,結果徐知誥沒挺住高從誨一頓誇,第二年就建國稱帝,順便還賞賜了高從誨大量的真金白銀。

天福五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派人來南平視察工作,高從誨馬屁拍的山響,表示你石敬瑭就是我大哥,我們南平就是你的靠譜小弟,以後我高從誨唯大哥你馬首是瞻。

這一頓猛烈地吹噓,使得石敬瑭同志心花怒放,忙不迭的賞賜高從誨數量眾多的兵馬錢糧。

天福十二年,高從誨又派使者前往河東地區,勸諫當時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建國稱帝,劉知遠這個人還算比較穩重,雖然沒有在高從誨的慫恿下立刻稱帝,在礙著面子,還是賞賜給了高從誨不少禮品。

眼見劉知遠拿不下,高從誨又遣派使者趕往草原上的契丹王朝去拍馬屁,契丹人認為南平使者遠道而來,誠意十足,厚重禮品無數。


《資治通鑒》:及從誨立,唐、晉、契丹、漢更據中原,南漢、閩、吳、蜀皆稱帝。從誨利其賜予,所向稱臣。

後唐,後晉,後漢是大國,相互更替,佔據中原之時,高從誨拍拍馬匹,混點賞賜也就算了,但高從誨連南漢,南吳,閩國,後蜀這樣的小國也不放過,有便宜也要第一時間佔到,這些小國稱帝時,高從誨時常舔著臉,分別派出使者去稱臣拜服,以此來誆騙封賞。

(南平王朝)

結果,原本積貧積弱的南平王朝被高季興和高從誨這麼一頓折騰,坑蒙拐騙,居然還真就在這虎狼環伺的境地中活了下來。

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十分滋潤,十分有聲有色。

雖然時人對高氏父子的行徑十分嗤之以鼻,認為他們身為君王,手段下流,稱呼他們是流氓,無賴,但作者卻認為,他們的行為也許算不上高大上,但他們為南平王朝所帶來的結果卻是好的。

南平少兵戈戰事,金戈鐵馬,對外的卑躬屈膝,騙錢騙糧雖然使高氏喪失了帝王的體面,但卻讓他們守護住了一方百姓免遭戰爭之苦。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時人常說憑君莫話封侯事,可一將功成,又何止萬骨枯?

在風雲際會的五代十國時期,梟雄們你爭我搶,你砍我殺,使得士卒葬身沙場,百姓家破人亡,而朝代更迭的背景之下,更讓一片片原本豐饒的土地變做了焦土。

唯高氏父子,不興兵,不打仗,雖然背上了無賴的惡名,但卻守護住了一方百姓,在亂世中締造了片刻的寧靜。

現在,他們的使命已然完成,南平王朝的命運,落到了第三任皇帝,文獻王高從誨的兒子,貞懿王高保融的手裡。


《宋史》:保融性迂闊淹緩,御兵治民,一時術略政事。

高保融這位同志,資質平庸,胸無大志,實在算不上雄主。

國君雖無進取之心,但卻有濟世安民的志向,即位之後,施行仁政,體恤百姓,一時之間,南平上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儼然一派安定繁榮的景象。

但恐怕,這樣的景象並不會持續太久。


《新五代史》:保融性迂緩,無材能,而事無大小,皆委其弟保勖。

因為高保融同志雖然仁善,但卻並非是一個頭腦靈活,有主見能辦事的君主,國君天性仁善,但性格懦弱,仁政愛民,但資質平庸,一遇到事情就麻爪兒,全都要依靠自己弟弟貞安王高保勖。

所以總體來說,高保融是一個平庸且平凡的君王。

(貞懿王高保融 畫像)

平庸,平凡這樣的詞語,在作者看來,並不能算是什麼貶義詞。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不止五千年,在這如此悠長的時光中,芸芸眾生,也不過誕生了大約五百位左右的皇帝,如此說來,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

什麼轟轟烈烈,光芒萬丈的一生,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了,所以有些時候,平凡才是生活的一種本質。

但實在不好意思,普通人可以平凡,但君王身系天下安危,在享受權力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他所要承擔的責任,往往是無比巨大的。

所以普通人可以平凡,但君王之平凡,生來就是一種罪過。

這位國君於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即位,於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病逝,在位十二年,雖然勤勤懇懇,沒有使南平的國力有所下降,但也並沒有為王朝的未來,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

高保融病逝的建隆元年,正是宋太祖趙匡胤代後周建立北宋的頭一年。

北宋的建立,即代表五代十國已經步入了尾聲。

而一個時代步入尾聲,則代表留給這個歷史舞台上的選手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亂世稱雄,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麼很顯然,高保融也許是個好人,但卻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

南平的未來會落在何處?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1958年,定陵出土的一柄破舊銀壺,揭開了一位大明女子的傳奇一生
南平王高季興: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個家奴,如何成就帝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