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色列,農業真的很可以|地球知識局

以色列,農業真的很可以|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239-以色列農業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mm,有一半以上的陸地被沙漠覆蓋,淡水資源匱乏,但卻被公認為「農業強國」。這個國家,就是西亞小國——以色列


以色列周邊遍布荒漠

位置上可以說是世界最大幹旱地帶的中間位置

也是這一地帶上唯一的「農業科技強國」▼


面對稱不上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以色列的農業究竟「強」在哪兒呢?


非傳統農業國家



以色列地處地中海沿岸,根據地形地貌特徵,可劃分為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河谷和內蓋夫沙漠四大地理區域。其中,僅南部的內蓋夫沙漠面積就有1.6萬平方千米,約佔以色列國土面積的73%,給以色列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吸水棉被」。


以色列的自然水源北多南少

到了南部幾乎都是沙漠地帶▼


而從北部黎巴嫩邊界至南部加沙的海岸平原,雖然有相對肥沃的土地和適當的降雨量,可供農業發展,但以色列全境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約旦河和水體體積4立方千米的加利利海,對農業生產來說,淡水資源仍非常稀缺。


加利利海雖然是這一代最重要的水源

但也絕非水鄉,總體還是很乾旱的

更南邊的約旦河更是被榨成了涓涓細流

(圖:NASA)▼


除去水資源短缺問題,較小的國土面積也讓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64畝(世界平均為3畝)的以色列無法實現糧食自給。

與中國、美國等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國相比,以色列糧食自給率不到5%,比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等周邊西亞國家都要低。在糧食作物上,以色列大量依賴進口。僅2019年,以色列進口農產品的總額就達到了60億美元(約381.7億人民幣)。


少種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多種經濟作物

再通過進出口貿易,保證糧食需求是大部分小國土國家的選擇

(圖:壹圖網)▼

以色列雖然面臨土地不足,水源短缺等挑戰,但實際上它並不缺少「綠色」,反而並成為全球農業技術的「綠巨人」。歸根到底,是以色列選對了賽道,脫離了農業大國的「內卷」。

相比於很多土地大國粗放的種植方式,以色列更注重精準化農業和設施農業的發展。依託政策優勢和技術創新能力,以色列將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園藝作物作為主要種植目標,在蔬果的種植和生產上,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如以色列的番茄產量為每公頃300噸,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倍;柑橘產量也達每公頃262噸,高於歐洲平均值211噸。


在建國前,蔬果類的種植就已經作為重點了

(把柑橘包裝成很有品質的樣子)

(圖:wiki)▼

以色列人憑藉著聰明才智,在短短几十年間,就實現了從「農業弱國」到「農業技術領頭羊」的飛躍。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國。那時的以色列還是個需要外界援助的貧窮國家,同時面臨著移民浪潮和糧食安全等問題。


猶太復國主義者們經過多年的運作和爭取

就這麼在耶路撒冷附近圈下一塊「以色列土地」

(圖:Wiki)▼

面對這樣的情況,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戴維·本·古里安將三分之一的國家預算,用於農業和水利基礎設施上。包括建造水管將水從北部的加利利海輸送到250公里外的內蓋夫沙漠中,為沙漠綠洲農業發展奠定基礎,並推行農民公社政策等。

在本·古里安執政期間,議會成員中大約有三分之一都來自kibbutzim(一種傳統的集體農場體制)和Moshavim(一種允許個人土地所有權的合作模式)。議員們提倡在農業研究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並將農村發展作為國家使命。可以說,在以色列農業的發展歷程中,政府一直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基布茲是以色列建國前就存在的集體務農社區

如今仍然存在,且佔了以色列工農業很大產值

(圖:Wiki)▼

以色列政府除了向農民提供農機設備,進行技術培訓,還在分銷出口上下了大功夫,成功讓農民實現「躺贏」。2018年,可耕地面積僅4100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出口了價值3.5億美元(約22.2億人民幣)的蔬菜、1.93億美元(約12.2億人民幣)的柑橘類水果。高質高量農產品出口的背後,離不開以色列的農業創新體系。


運用地形,氣候的特點,再加上較為先進的農業科技

以色列的蔬果產量大多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圖:Wiki)▼

幾十年的發展,讓以色列形成了以農民為中心,以國家農業研究中心、8個區域研發中心和分銷推广部門相互配合的農業創新系統。這套系統針對不同問題,分別提出了創新解決方案。那麼,針對頭號難題——水資源匱乏,以色列採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個一半以上國土都是沙漠的國家

如何在沙漠中打造出連綿的農田綠洲?

(圖:壹圖網)▼



將水用到極致



缺水是制約以色列農業發展的一塊絆腳石。以色列地處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境內僅有一條約旦河流經,無流區和內流區面積廣大且蒸發強烈,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400立方米,屬嚴重缺水國家。為了將水資源利用到極致,以色列大力開展節水農業,最終化腐朽為神奇。


原來的基布茲前輩們為了引水灌溉

可是想了不少辦法,也受了不少罪

(圖:壹圖網)▼

1952年,以色列開始建設國家供水系統,打通水井,鋪設管道,建設水庫。但這並不足以緩解以色列的農業用水需求。聰明的以色列人想到了循環利用。

以色列是第一個將污水回收作為水管理戰略中心部分的國家。從2000年至今,以色列在廢水的回收利用上共投入7.5億美元(約47.6億人民幣)。如今,以色列擁有67家大型污水處理廠,水循環利用比例居世界前列。得益於良好的水凈化設備,以色列90%的污水經過處理變為再生水,用於內蓋夫沙漠中的農業灌溉,實現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除了 「變廢為寶」外,以色列人讓水「變咸為淡」。1986年到2008年,以色列的農業淡水用量幾乎沒變,而農業產量卻增長了40%左右,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海水淡化技術。


認識到先天條件的不足,早早就開始了海水淡化的研究和推廣

(圖:壹圖網)▼

2001年4月,以色列政府開始投資海水淡化廠。時至今日,以色列不僅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水資源淡化處理廠,而且實現了「農業灌溉自由」。利用反滲透技術淡化的海水和部分地下水,不但滿足了以色列50%的農業用水,也能滿足一部分民眾的生活用水需求。


去以色列旅遊的話,還可以去參觀海水淡化廠

品嘗之後,接上一瓶帶回老家(如果航空公司讓帶的話...

(圖:壹圖網)▼

在農業用水上,以色列一方面實現了「開源」;另一方面也將「節流」發揮到了極致。滴灌技術就是具體表現之一。

相比於漫灌和噴灌,滴灌技術通過管道系統,將水精準灌溉到植物根系。這種方式沒有下滲和蒸發損失,節水效果非常明顯。雖然現代滴灌技術最早起源於歐洲,但以色列的科學家卻是它當之無愧的「推廣大使」。


現在很常見的噴灌雖然已經是進步的產物

但並不能很好的對農作物進行精準澆灌

高溫下操作,蒸發浪費量也比較大(圖:壹圖網)▼

20世紀50年代末,以色列水利工程師研製出了實用的滴灌裝置並在之後不斷革新。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農田,100%的果園和蔬菜種植區都採用滴灌技術進行灌溉。此外,以色列每年還會推出新的滴灌技術與設備,研發出埋藏式灌溉、噴洒式灌溉、散布式灌溉等先進技術,讓每株植物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水。


精準灌溉,省水省工,還能增產增收,一舉多得

(圖:壹圖網)▼

除了對節水技術外,以色列還有哪些優秀的農業創新技術呢?



引領農業向未來



如今,以色列雖在農業技術領域取得頗多成就,但勤勞勇敢的以色列人卻不曾停下探索農業藍海的腳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無一不引領著以色列農業走向更廣闊的高地,智能溫室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蔬果的生產和出口在以色列農業中佔比較大,故能抵禦不利自然因素的溫室技術在以色列頗受重視。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以色列溫室面積從900平方公頃擴大到了3000平方公頃。


在沙漠中,用遍地的溫室來保障國民的蔬果需求

(圖:shutter stock)▼

隨著栽培面積不斷增加,溫室技術也從最初僅隔熱隔寒升級為可通過程序自動調溫、調氣、調光等智能系統。智能化技術讓以色列的作物產量得到巨大提升。拿番茄為例,在智能溫室大棚中每公頃番茄單季平均產量可達300噸,是露天產量的4倍。


這方面做的確實很好,連莫迪都特意去參觀了番茄

(圖:壹圖網)▼

此外,先進溫室技術也讓以色列擁有了由市場決定種植的能力。例如當西瓜價格下跌時,以色列政府就會減少當年對約旦河谷沙漠中西瓜種植的投資,而將錢用在甜椒和椰棗上。

「未來感」農業不僅體現在溫室技術上,也體現在以色列諸多農業科技公司中。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一家名為「SeeTree」的農業科技公司,依靠先進的無人機航拍圖像和機器學習,致力於為每棵果樹提供詳細「健康報告」,讓農戶在客戶端實時監測到農場信息,實現果園管理的「遠程監控」和「私人訂製」。


無人機在手,一切果樹,盡在掌握

(圖:twitter)▼

除了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外,以色列還高度重視農產品的商品化過程。「研究-產業-市場」的一體化模式讓以色列農業獲取到超高市場回報。

以石榴為例,這種水果曾在以色列產品頗低卻缺乏下游產品。但卻憑藉以色列「農業一體化」模式實現了逆襲。研究人員研發自動剝石榴皮設備、培育高產新品種供農戶種植;市場推廣人員助力石榴汁等下游產品的市場推廣,將商品分銷至海外多國,成功實現技術成果的轉換變現。


其實街邊小販一直都會用簡易的榨汁機處理石榴

但這不足以讓以色列石榴沖向世界

更先進的工廠自動化設備,更全面的營銷才是商業民族的做法

(圖:壹圖網)▼





農業是一個強國紮根於世界沃土的基礎所在,以色列從「白手起家」到成為「農技頭號玩家」,用多年努力打造出了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高科技生態農業系統。

近年來,中以在農業技術領域交流逐漸增多,在無土栽培、節水灌溉和新型溫室等領域展開了深入合作。不論是以色列政府對農業政策的落實,還是研究人員在農業節水灌溉、溫室、育種、精準化等技術上的研發,或是農戶的學習創新,都值得各國借鑒。


無論是農業,還是其他方面的科技進步

都是為了讓國民有一個安定宜居的生活環境

(一個現代的基布茲社區 圖:壹圖網)▼



參考文獻:

1.Abraham, D. A. N. I. E. L. L. E., Ngoga, T. H. I. E. R. R. Y., Said, J. O. N. A. T. H. A. N., & Yachin, M. E. R. A. V. (2019). How Israel became a world leader in agriculture and water. London: Tony Blair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 October, 9, 2019.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糧食自給率

3.http://www.banyuetan.org/gj/detail/20180528/1000200033136201527471589181446572_1.html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u6T3NtX3M

5.http://www.cre.org.cn/qy/db/11384.html

6.https://zh.wikipedia.org/wiki/以色列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夢華錄》里的開封,一座先天不足的首都|地球知識局
大地震的原因,找到了!|地球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