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ikTok將美國用戶數據遷移到甲骨文伺服器

TikTok將美國用戶數據遷移到甲骨文伺服器

科技戰略

美國防部發布《微電子願景》

據美國防部6月15日消息,美國防部發布由國防微電子跨職能小組(DMCFT)制定的《微電子願景(Microelectronics Vision)》。該願景核心是:國防部將獲得並維持有保障、長期、可衡量的安全微電子技術,以實現超強匹配性,提高作戰能力及人員戰備狀態。為實現該願景,DMCFT建議國防部採取以下措施:確保及時獲得安全、低成本的微電子技術;確保項目擁有資源並具備相關知識,以利用相關的微電子技術、流程和標準;利用工具、政策等措施來減少或消除維護保障問題;成立專門管理微電子知識和最佳實踐的部門;加強微電子技術創新,加速向國防部系統轉移;積极參与跨部門合作,為以國家安全為重點的國內微電子能力發展進行戰略投資;培養一支具有熟練技能的員工隊伍。

英國發布人工智慧戰略尋求提升國防戰略競爭優勢

據英國防部6月15日消息,英國國防部發布《國防人工智慧戰略(Def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旨在使英國國防部成為世界上最有效、最高效、最可信且最具影響力的國防機構。該戰略將促進國防領域採用人工智慧實現決策優勢、提高效率、解鎖新能力、增強整體力量。戰略目標包括:一是將國防部轉變為一個「做好人工智慧準備」的機構。提高人員技能,實現數字、數據和技術「賦能者」的現代化。二是以最快的速度和規模採用/利用人工智慧。利用近期和長期的機會,進行系統性實驗,開展國際合作。三是加強英國國防與安全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消除商業壁壘,激勵與商業界開展合作。四是塑造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支持負責任的全球人工智慧發展,促進安全與穩定。

美國防部官員:國防部正在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做準備

據美國防部6月15日消息,美國防部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兼氣候高級顧問喬·布萊恩(Joe Bryan)日前表示,最有能力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將在未來競爭中獲得優勢。布萊恩稱,2023財年國防預算申請中與氣候相關的需求包括:20億美元用於設施彈性與適應性,其中5.5億美元用於能源彈性和節能改善計劃;2000萬美元用於將氣候風險場景納入兵棋推演、軍事演習等活動;近2.5億美元用於能源運營與採辦;超8億美元用於科技投資,包括混合動力戰術車輛和翼身融合飛機等。

美總統拜登通過主要經濟體論壇呼籲各國加強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危機

據白宮6月17日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召集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MEF)領導人舉行線上會議,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加強能源安全,增強全球糧食安全韌性,並應對氣候危機。會上,拜登主要提出以下舉措:全球甲烷承諾能源途徑,即通過捕獲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燃燒、排放和泄漏的甲烷,提高能源安全性,緩解氣候變暖;清潔能源技術示範挑戰,即為未來十年高優先順序示範項目籌集900億美元,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需要開發和推廣尚未商業化的創新清潔技術;2030年零排放車輛集體目標,即通過加速零排放車輛部署,減少排放和對浮動的石油市場的依賴;全球肥料挑戰,即通過提高肥料效率和替代品,加強糧食安全和減少農業排放;綠色航運挑戰等。

英國政府將投資 3000 萬英鎊確保其在開發太空望遠鏡及探索系外行星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據英國航天局6月18日消息,英國政府將投資大氣遙感紅外系外行星大調查項目。該項目由倫敦大學學院(UCL)領導的國際聯盟提出並由歐洲航天局(ESA)最終選出。英國將領導一個由17個國家組成的國際聯盟,進行該項目的整體科學研究並建造這次任務的有效載荷模塊、低溫冷卻器和光學地面支持設備,完成科學操作和數據處理。該項目計劃於2029年啟動發射,通過研究太陽系外1000顆已知行星的大氣層來了解行星的化學成分、演化及其宿主恆星之間的聯繫。據悉,這將使人們對系外行星的構成、系外行星如何形成以及它們如何演化的理解發生重大變化。該項目中收集到的科學數據將在其計劃的四年運營階段內定期向科學界和公眾發布。

英國正在加強對南非能源轉型的支持

據英國政府網6月19日消息,英國正在加強對南非能源轉型的支持。南非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是南非與一個由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和歐盟組成的國際合作夥伴集團(IPG)之間的長期政治協議。該協定旨在建立國家為主導的夥伴關係,加速南非經濟脫碳發展,重點是加強電力系統和擺脫煤炭依賴。據英國氣候變化與能源部稱,英國將在2022-2023年通過加速氣候轉型合作計劃(PACT)向南非提供另外150萬英鎊的支持,為轉型部門提供彈性就業、為急需氣候轉型的南非政府利益相關者提供技術援助,在各經濟部門實現凈零排放及能源部門脫碳途徑等。據悉,英國還正在與合作夥伴一起評估在其他國家建立類似合作夥伴關係。

信息

TikTok將美國用戶數據遷移到甲骨文伺服器

據路透社6月17日消息,TikTok表示,它已將其美國用戶的信息遷移到甲骨文公司的伺服器,以解決美國監管機構對數據完整性的擔憂。TikTok此前一直將其美國用戶數據存儲在公司位於弗吉尼亞州的數據中心,並在新加坡進行備份。TikTok表示,將從公司的數據中心刪除美國用戶的私人數據,並完全依賴甲骨文的美國伺服器。與此同時,TikTok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美國數據安全團隊,作為美國用戶信息的管理者,並將其與母公司位元組跳動隔離開來。

谷歌上線晶元設計開源網站

據cnBeta網6月20日消息,谷歌硬體團隊推出一個全新的面向開發者的開源網站,用戶可以在其中自己設計晶元。2020年11月,為了更好地推動晶元製造,谷歌與代工廠SkyWater Technology合作,贊助了開源晶元流片項目Open MPW Shuttle Program,提供完全開源的工藝設計套件(PDK)。相關人士評價稱,谷歌這一舉措有助於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去中心化。

歐洲即將推出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Jupiter

據cnBeta網6月18日消息,歐洲高性能計算聯合項目(EuroHPC JU)宣布,將在德國推出歐洲第一台百億億次級(E級)超級計算機「Jupiter」。根據EuroHPC的消息,Jupiter將成為歐洲「創新和變革性百億億次研究的聯合事業先驅」,被用來幫助科學家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如氣候變化,如何對抗流行病以及進行可持續的能源生產等,並旨在實現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量分析的應用。此外,Jupiter堪稱為「綠色」超級計算機,其平均功耗僅為15兆瓦;相比之下,擁有百億億級性能的美國Frontier的耗電量約為21兆瓦。

生物

美國研究團隊提出阻斷蚊媒疾病傳播的新思路

據學術經緯公眾號6月18日消息,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團隊提出阻斷蚊媒疾病傳播的新思路。蛻皮激素在昆蟲變態發育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沒有蛻皮激素,昆蟲就無法發育成熟、生育後代。蛻皮激素需在轉運蛋白(Ecl)的幫助下,才能進出細胞,但在伊蚊、按蚊和庫蚊體內,Ecl缺失,而其餘3種轉運蛋白(Ecl-2、Ecl-3和Ecl-4)填補了Ecl的作用。研究人員指出,如果能通過某些化合物阻斷蚊子體內3種轉運蛋白的功能,同時不影響Ecl的功能,就能實現僅針對蚊子的攻擊手段,使其停留在幼蟲階段,失去繁育能力,同時不影響其他昆蟲的生存。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期刊。

德國研究團隊使用體外培養的感光細胞,成功恢復小鼠感光能力

據生物世界公眾號6月20日消息,德國德累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體外培養了大量人類感光細胞,可使視力受損小鼠重新感知光線。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培養皿中使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培養視網膜類器官,並開發出一種新的攜帶綠色熒光蛋白(GFP)的hiPSC幹細胞系,以從培養的視網膜類器官中高效分離所需的感光細胞。接著,研究人員將培養分離純化的感光細胞移植給視錐細胞受損的小鼠,發現其成功整合到小鼠視網膜並發育為功能正常的光感受器,還能正常地向視網膜下游神經細胞傳遞信號,使小鼠恢復感光能力。這是全球首次將移植的感光細胞大規模整合到視網膜中的成功嘗試,代表了通過移植感光細胞治療致盲疾病的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

德國研究團隊開發腫瘤融合基因預測新工具

據生物谷官網6月20日消息,德國美因茲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預測臨床腫瘤樣本特異性基因融合的新工具EasyFuse,提高了對腫瘤相關融合基因的預測效率。該系統縮短了運行時間,提高了計算性能、靈敏度及精度,能夠實現對多種類型樣本的融合基因預測,且預測的融合基因與腫瘤類型或含量無關。該研究為腫瘤相關融合基因的預測提供了更優的技術與平台,同時,也表明了融合基因可以提供豐富的腫瘤相關抗原,為患者的個性化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

英國科學家揭開大腦發育的關鍵基因之謎

據phys網6月16日消息,英國巴斯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編碼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子集的基因與鄰近基因相互作用以調節必需神經細胞發育和功能的機制。此前,lncRNA基因的重要性因其不參與蛋白質編碼而被長期忽視。該研究顯示,lncRNA基因可參與調節基本神經細胞的發育和功能,特別是在胚胎髮育和生命早期的大腦中,或在恢復遭受嚴重神經損傷的人的身體功能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為學界打開了新的大門,有助於科學家尤其是神經功能學家更好地了解神經細胞的基本生物學信息及其產生方式。

能源

日本NEDO資助低濃度廢氣CO2分離回收技術

據CASEnergy 6月17日消息,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宣布在「綠色創新基金」框架下,投入382億日元啟動「CO2分離和回收技術開發」項目,以開發低壓、低濃度(CO2濃度在10%以內)廢氣的CO2分離回收技術,實現2000日元/噸的分離回收成本。該項目周期為2022-2030年,包含3個主題的7個課題,分別是天然氣發電煙氣CO2大規模分離回收技術開發與示範、中小型工廠廢氣CO2分離回收技術開發與示範,以及建立CO2分離材料標準評估的通用基礎。

海洋

德國引進新型遙控深潛器,將用於深海科考

據廣海局6月18日消息,德國不來梅大學深海研究中心近日宣布引進美國Schilling Robotics公司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遙控深潛器(ROV),其工作深度可達5000米。與該研究中心之前使用的ROV相比,該款ROV具有更高解析度的視頻系統和水深測量系統、更強大的採樣系統、以及更穩定的遠程圖像傳輸能力。該新型ROV報價450萬歐元(約3200萬人民幣),計劃於2024年首次用於深海科考。

美國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為兩棲艦研發無人系統布放回收系統

據藍海星智庫6月17日消息,美國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為兩棲艦研發「法羅斯」無人系統布放回收系統。該系統由沉浮平台、壓縮氣瓶、控制系統、承重輪和拖攬等組成,可直接利用兩棲艦艇的絞盤系統,部署時無需其他新設備,2023年將開展艦隊現場演示,未來將適用於多型無人水面艇和無人潛航器。美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將軍表示,隨著無人系統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兩棲艦的殺傷力將越來越大。未來,大型兩棲艦將成為各類無人潛航器的「母艦」,作戰樣式和作戰隱蔽性將進一步提升。

印度重啟連接伊朗和俄羅斯的貿易新航線

據國際船舶網6月19日消息,印度聯合伊朗重啟通往俄羅斯的「北南走廊」新航線。該運輸走廊規劃全長5000多公里,將北起芬蘭灣的聖彼得堡,經俄南部的裏海港口阿斯特拉罕,跨裏海至伊朗北部的諾烏舍赫爾港,再南下至伊朗南部港口城市阿巴斯,穿過阿曼灣,最後經阿拉伯海抵達印度港口孟買,其中包括公路、鐵路、海運等多種運輸形式。該貿易航線建成後,較現在的歐亞運輸路線預計將縮短40%航線,減少30%運費。新航線將使印度能夠接收來自俄羅斯的各種貨物,包括天然氣和石油。伊朗方面則將從通過其領土的過境運輸徵稅中獲益。

韓國大宇造船首次將高錳鋼材料應用於LNG燃料儲罐

據國際船舶網6月18日消息,韓國大宇造船與浦項制鐵合作開發的高錳鋼材料成功批量生產,並全球首次應用於LNG動力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LNG燃料儲罐上。大型LNG燃料儲罐是環保燃料動力船以及LNG產業鏈的核心設備。使用這種新型燃料儲罐材料,每製造儲罐總容積17萬立方米的LNG船費用可以節省200億韓元。韓國業界人士表示,此次應用的高錳鋼燃料儲罐製造技術不僅將確保韓國在LNG動力船建造領域的競爭力,而且還可助力實現LNG貨艙製造技術自立。

俄羅斯北極研究平台即將海試,2023年將執行北極科考

據廣海局6月18日消息,俄羅斯近期宣布「Severnys Polyus」號平台已前往波羅的海進行首次海試,並於10月搭乘34名科學家和14名船員駛入北極海域進行首次冰域海試。2023年,該平台開始在北極執行為期兩年的科考,目的是獲取北極長期連續觀測數據。「Severnys Polyus」號是俄羅斯最新建成的自行式北極科考平台,也將是全球唯一的北極長期科考平台,由俄羅斯氣象服務機構Roshydromet運營。

航空

美空軍KC-46A加油機首次為CV-22傾轉旋翼機加油

美空軍KC-46A加油機首次為CV-22傾轉旋翼機加油

據全球航空資訊6月20日消息,美空軍宣布,第349空中加油中隊的一架KC-46A加油機為CV-22傾轉旋翼機進行了空中加油。據悉,此次加油任務使用中心線軟管和錐套系統替代了傳統的硬管式吊杆加油系統。目前,KC-46A已獲得為大部分美空軍機型加油的認證,但尚未獲得為CV-22傾轉旋翼機加油的最終認證。

航天

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第48批53顆「星鏈」衛星

據觀察者網6月19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第48批53顆「星鏈」v1.5衛星。本次發射後,SpaceX的「星鏈」衛星發射數量達到2706顆。目前,大約有2403顆「星鏈」衛星在軌運行。據悉,此次發射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已執行13次任務,創下單枚火箭重複使用新紀錄。

新材料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帶正電荷的稀有簇合物

據Phys.org網6月17日消息,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細胞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簇合物,並證明其可用作催化劑。研究人員在研究一種含氯化合物(Sb4O5Cl2)時,試圖用碘原子代替氯原子,期望得到一種在晶胞中包含22個原子的材料,但卻意外得到一種在其晶胞中包含800個原子的化合物。研究結果表明,該化合物是一種羥基碘化物(HSbOI),具有帶正電荷的大型團簇,為設計新的固態催化劑開闢新的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先進位造

上海科技大學開發出軟電子皮膚人機界面

據機器人大講堂6月20日消息,上海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由人工智慧驅動、基於軟電子皮膚的人機界面系統M-Bot,該系統具有全列印、可大規模生產的特點,並能夠進一步推廣應用於其他遙感平台。該系統先採集人體的表面肌電信號,再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對信號進行解碼,最後達到遠程控制機器人的目的。此外,機器手的電子皮膚可以執行接近感應及觸覺和溫度的感知映射,並在化學感測器的輔助下對溶液相和干相毒害化合物進行水凝膠輔助的現場採樣和實時分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我國光伏產業鏈發展現狀與形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