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什麼人老了容易得痴呆?這6類人可能出現在名單上,希望沒有你

什麼人老了容易得痴呆?這6類人可能出現在名單上,希望沒有你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全球大概每3秒鐘就會產生一位痴呆患者,預計到2050年,全球的痴呆患者數量將達到1.5億,這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目前老年痴呆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全世界有4000多萬位痴呆患者,而且每年以990萬新增的病例速度增長,相當於每2-3秒就增加1位新患者。

中國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呈顯著增長,65歲以上老年痴呆的平均患病率為5.2%,而75-85歲老年人患病率達到15%-20%,8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達到30%左右,相當於每3個人就有1位患此病,所以說老年痴呆對老年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多項研究發現,65歲以後老年痴呆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七八十歲是比較集中的發病階段。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吸煙、酗酒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引發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臨床表現,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老年痴呆分成三個時期:

  • 第一階段(1~3年):為輕度痴呆期。
  • 第二階段(2~10年):為中度痴呆期。
  • 第三階段(8~12年):為重度痴呆期。

最終可能會出現昏迷,部分患者會死於感染等併發症。老年痴呆症的學名叫做「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期間最為常見的一種痴呆症類型,這種癥狀佔據50~70%。那麼哪類人最容易在老了之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呢?

令人震驚!中國患者數量全世界第一

專家介紹,痴呆是醫學界用來形容大腦功能全面減退的醫學術語,它包括記憶、日常生活能力、已習慣的技能、正確的社交技巧和控制情緒反應能力的全面障礙。目前,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例痴呆患者產生。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其中,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幾乎佔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現階段的中國,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人數已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地區之一 。

預計到2050年,中國痴呆患者將超過2000萬;75歲以上的老人10%患有智能障礙,85歲以上的老人中1/3為失智老人。

生活的壞習慣導致痴呆「低齡化」

1、遺傳:如果家族當中有人患有老年痴呆,那麼後輩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幾率比沒有家族史的要高出4倍。

2、年齡因素:很多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患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比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對人的大腦血液供應會起到阻礙的作用,腦細胞營養不良,會加快退化,所以說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3、出現腦部外傷:特別是腦部磕著碰著的話,腦細胞會大量的受損,會加快腦部老化,所以這個時候老年痴呆就容易患上了。

4、情緒:如果人長期處於焦慮抑鬱等情緒的話,會抑制大腦里神經營養分子的分泌,所以會讓大腦出現廣泛性的萎縮,進而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導致老年痴呆容易發生。

5、吸煙飲酒:香煙當中的尼古丁,還有酒精當中的乙醇等有害的物質,能夠興奮和麻痹大腦神經,長此以往,會對腦組織造成損傷,甚至會引發大腦萎縮,這也是老年痴呆的一個誘發因素。

6、進食過飽:吃了過多食物,大腦中的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物質會增多,會讓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大腦的衰老。

7、病毒感染:有一些病毒侵入到大腦當中,也是容易引發老年痴呆的。


什麼人老了容易得痴呆?這6類人可能出現在名單上,希望沒有你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本身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由於腦部長期供血不足或受到損傷,導致大腦逐漸萎縮,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會變慢,所以會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絕經女性

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老年痴呆,這可能與女性的雌激素分泌變化有關,尤其是女性在絕經後,體內分泌的雌激素會大大減少。

而且大多數女性的壽命比男性要長,因此也會有更多的女性發生老年痴呆。

性格孤僻者

現代社會中由於獨生子女多,壓力大,老年人常處於喪偶、獨居的狀態,長期如此容易導致性格孤僻,不喜歡跟人交流,長期處在孤獨和寂寞的情緒中,老年痴呆的發病率也會大大提高。

有家族遺傳的人群

據統計,在患有老年性痴呆的家庭中,近親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四倍左右。

研究還發現,老年痴呆一般是染色體顯性遺傳,目前已經發現有至少四種基因突變跟老年痴呆的發病有關。

半胱氨酸偏高的人

若體內長期缺乏葉酸,並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數值升高的表現,這類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老年痴呆的幾率也會更高一些。

甲狀腺激素異常的人

甲狀腺作為身體中非常重要的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當體內甲狀腺功能異常分泌量減少或增多後,就會使大腦縮為活躍變遲緩。

老年人進入老年階段後,很難集中注意力,出現關節酸痛,肌肉萎縮,大腦思維受影響,肌力減退的表現,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風險。


老年痴呆十大預警

1、記憶力衰退,記不起眼前或短期內發生的事。

2、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

3、語言表達產生困難。

4、喪失時間觀念與方向感,甚至會迷路。

5、判斷力與警覺性降低。

6、理解力或安排事務的能力下降。

7、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8、情緒發生劇變,動輒發怒。

9、個性改變。

10、失去活動力,無法照顧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醫生科普談 的精彩文章:

2022年兒童標準身高表出爐,1-18歲都能看!你家孩子身高達標了嗎
為什麼不建議年輕人做胃鏡?或許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