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溥儀: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帝王

溥儀: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帝王

(幼年溥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以降,1912年溥儀皇帝退位,一共歷經了2132年。

作為清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少年時代過的是極為懶散的。

清朝的皇帝們,日子過得都很苦。

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天不亮就要讀書,月亮出來還不能睡覺。

當了皇帝之後更是宵衣旰食,忙來忙去,永遠有忙不完的事情。

但溥儀是個例外。

溥儀不愛學習皇家禮儀,更不願意踐行帝王規範,對於封建王朝那一套皇帝必須日日學習,日日進取的模式更是毫不在乎,就更談不上每天到尚書房去讀書了。

一來小溥儀的身體不是很好,今天頭暈嘔吐,明天壞肚竄稀,不管是真病還是假病,皇帝只要一說自己病了,功課便不用再讀,學堂也不用再去,除了時常給自己製造病假之外,溥儀還經常利用自己是紫禁城最高領導的身份,動輒就讓太監傳諭尚書房,給教書的師傅們放假。

老師們倒是無所謂的,五險一金拿著,空調西瓜吃著,白領著工資還不用工作,這日子豈不是比神仙還要快活?

擺脫了學業糾纏的小溥儀沒有其它的愛好,那時節他年紀很小,當皇帝不過兩三年,所以他大部分空閑的時間只用來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隨便在紫禁城找個犄角旮旯,然後蹲下來看螞蟻。

(紫禁城一角)

螞蟻們忙忙碌碌,整天走來走去,為了衣食而奔波,全然不知道它們此刻正在被這片土地上的最高統治者俯視著。

螞蟻在四處看食物,溥儀在四處看螞蟻,而悠悠深空,也在以一種特殊的形式瞧著溥儀。

當然了,一直重複地做一件事情是很無聊的,溥儀不是達爾文,他對整天趴在地上看螞蟻的生活很快感覺到了厭倦,於是小皇帝又別出心裁的安排出了蹲在地上看蛐蛐,趴在地上看蚯蚓等活動,這位少年天子似乎對昆蟲一類的動物具有極大的好奇心,有時候因為觀察昆蟲,甚至可以放棄吃早飯和午飯,就更談不上去學習了。

尚書房的老師們當然也不全是心寬體胖,只會吃公糧,他們也會考慮到,如果一直這麼休假下去,到時候溥儀什麼都沒學會,到了太后面前一問三不知,那必然是為師者無能,肯定要挨收拾,所以老師們只好趁著溥儀玩耍的功夫兒,讓太監站在他身後,把每天的課文大聲的讀出來,強迫溥儀被動吸收,這樣的學習方法當然是事倍功半,所以一年到頭,溥儀也背不下來幾篇文章,滿文則學的更糟糕,連字母都認不全。

不過,這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朝政不幹溥儀的事兒,有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溥儀想玩到幾點,就可以玩到幾點。

看得出來,年幼的溥儀對當皇帝沒有什麼概念,雖然他的身份在許多人看來是特殊的,他是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但他和歷史上所有幼年登基的皇帝一樣,他沒有權力,也不了解權力,正如他對這個世界同樣缺乏了解一樣。

周恩來總理曾經評價過溥儀:


《魅力口才周恩來》:你當皇帝的時候才兩三歲,那時的事不能讓你負責。但在偽滿時代,你是要負責的。

溥儀登基,是在公元1908年。

(少年溥儀)

然而三年之後武昌起義一聲炮響,徹底擊碎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的堡壘,或者說,封建帝制時代在這個時間節點,已經走到了盡頭。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清廷頒布了溥儀皇帝的《退位詔書》,溥儀就算是下了台了。

不過大清雖然亡了,但溥儀並沒有搬出紫禁城,反而是紫禁城外是民國,而紫禁城內仍然是小皇帝溥儀的皇宮。

六歲雖然很小,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溥儀不可能感受不到,或許他曾經稚嫩地問過太監,問過大臣,問過他身邊的人自己還是不是皇帝,而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是也不是。

在紫禁城外,你不再是皇帝了,但在紫禁城內,你永遠是皇帝。

事實證明,這並不現實。

清王朝的舊臣張勳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帶了四千多人衝進紫禁城,又把年僅十二歲的溥儀重新推上了帝位,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北洋軍閥段祺瑞的出兵討伐之下,溥儀迫於壓力,很快再次退位。

溥儀還十分清楚地記得,自己復辟期間,紫禁城上空有一架飛機盤旋,並且投下了一枚小炸彈,炸彈落在了東六宮的延禧宮中,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卻把延禧宮給炸了個七零八落。

那有可能是東亞地區的第一次空襲轟炸,但那隻會存在於溥儀遙遠的記憶之中了。

(馮玉祥)

之所以說是記憶,是因為到民國十四年,公元1924年,軍閥馮玉祥派人衝進了紫禁城,直接把溥儀給趕了出來。

在離開紫禁城的那個夜晚,溥儀也曾經回首這個自己從小待到大的地方,不過,他看不到紫禁城的煙波浩渺,也看不到河山秀麗,更看不到落日熔金,茫茫夜色之中,他只能看到一片漆黑,然後慌忙的收拾行李離開。

從1925年到1932年,溥儀在天津生活了七年,七年里,他在各種派系,各種主意之間斡旋,而目的無非只有一個,那就是復辟。

他畢竟是愛新覺羅氏的子孫,總歸還是有皇帝情結,時不時也會重溫他的皇帝夢,所以他很快投靠了日本人,做了由日本人控制的偽滿洲政權的傀儡皇帝。

這樣錯誤的,荒謬的決定,終將要承擔後果,所以後來他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大概十年的思想教育,在獄中,他的編號是981。

在收監之前,溥儀還曾經出席過遠東軍事法庭,他在法庭上陳述了自己是如何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威逼利誘之下,被迫成為偽滿洲帝國皇帝的經歷。

在法庭上,溥儀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個受害者,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日本人的確威逼利誘過他,但成為偽滿政權的「皇帝」,卻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

年幼時的溥儀對「皇帝」這個職業其實並不感興趣,但長大成人之後,他因為少年時期的耳濡目染,一直對恢復封建帝制抱有幻想。

(溥儀出席法庭)

確切地說,這不僅是一場幻想,更是一場幻夢,不正確,也不真實。

那所謂的「滿洲國是王道樂土」,不過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充滿惡意和無恥之下所製造出來的謊言,而溥儀在謊言之中自欺欺人的做著他的皇帝夢,溥儀復辟時登基所使用過的大殿簡陋無比,那局促的空間正如溥儀籠中鳥的生活一樣。

1959年,溥儀經特赦出獄,他拿著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紹信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報到上班,主要負責給植物澆水和搞衛生。

1961年,溥儀離開了植物園,去到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職。

1964年,溥儀和朝外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

1967年,溥儀患尿毒症,醫治無效病故,時年六十一歲。

結合以上的經歷,作者其實更喜歡人們稱呼他為「普通人溥儀」。

溥儀在生前的日記中曾經說過:


《我的前半生》:我拿到了那張寫著「愛新覺羅·溥儀」的選民證,我覺得把我有生以來的一切珍寶加起來,也沒有它貴重。我把選票投入了那個紅色票箱,那一剎那,我覺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國六億五千萬同胞一起,成了這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中國政府給了他新生,給了他改過自新,重新開始,重新做人的機會。

我曾經在一些資料上見過有關溥儀在出獄之後重返紫禁城的記錄。

(晚年溥儀)

紫禁城留存有他的記憶,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他出生於醇親王府,翻家譜,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和側福晉劉佳氏的孫子,攝政王載灃與嫡福晉蘇完瓜爾佳·幼蘭的兒子。

當年光緒被慈禧立為皇帝的時候,他的父親醇親王奕譞差點當場暈倒,而溥儀要當皇帝的消息傳來,溥儀的祖母,老福晉劉佳氏更是直接暈了過去。

以前的皇位有多麼炙手可熱,如今的皇位就有多麼棄如敝履。

慈禧太后打算把溥儀立為皇帝,要把他從王府抱走的時候,襁褓之中的溥儀連哭帶鬧,宮裡的小太監廢了好半天的勁,才把溥儀弄到紫禁城中。

這記憶十分複雜,他曾經痛哭流涕的追阿毛奶媽,失魂落魄的追妻子婉容,也追他想像中那昔日輝煌的皇帝生涯,他看到太監在紫禁城裡偷東西,他錯誤的和日本帝國主義合作,最後終於在黨的引導下,找到了正確的路。

電影《末代皇帝》中,年邁的溥儀曾經買了一張觀光票後重返紫禁城,在夕陽的餘暉之中,他蹣跚地步入太和殿,須臾一世,只有當年他伏在地上觀察的螞蟻和蛐蛐,才記得他是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同治:2000多年封建帝制時代的最後一次中興,為何沒能興起來?
文獻王高從誨:一個人人鄙夷的無賴君王,一個人人稱頌的絕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