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個高明?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個高明?

明朝與清朝,朝廷對宗親的安置,是截然不同的,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


從本質上說,兩者都是為了防範自己人對皇位的威脅,效果各有千秋,很難說哪個更為高明。

從專業的術語來講,明代實行的是「分封就藩制」,這與漢朝的「郡國制」並無多大區別;而清代實行的是「封爵固京制」,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首創。

自古以來,皇帝往往「豈獨蕃草木,子孫已成林」,而且兄弟和叔叔也多,朝廷大多以「立嫡立長」的傳統來平息奪嫡之爭,但仍舊不能保證皇子們不覬覦皇位。

其實同樣的問題不止發生在中國古代,強盛一時的奧斯曼帝國也常常為新老蘇丹之間的權力交接大傷腦筋。為了確保新君對帝國統治無虞,奧斯曼人破天荒地創立一種方式,即新蘇丹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


與這種殘忍血腥相比,中國人的手腕要柔和得多。漢高祖劉邦坐穩天下之後論功行賞,大批位高權重的將領得以裂土稱王,但在劉氏「家天下」的思維下,這種狀態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全面剷除「異姓王」之後,劉邦定下規矩「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擊之」,但「劉氏為王」就江山永固了嗎?景帝年間的「七國之亂」已經給出了答案,領頭的吳王劉濞正是劉邦的親侄子,也就是景帝劉啟的叔叔。

「七國之亂」平息了,吳王劉濞失敗了,但歷史上也有奪位成功的案例。比如唐朝初年,李世民逼父親唐高祖李淵退位,殺了哥哥即太子李建成,並把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殺了,也成就了後來的「天可汗」。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大概是效仿西漢,四方疆土交予別人終究不如放在家人手中可靠,所以明朝的「王」還是一個不少地封。既然太子只有一個,那麼其他王子去做個王爺也不失為一種補償。

與此同時,為了防備逃回草原的北元捲土重來,朱元璋在北方邊境由東向西配置了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九位塞王,其中尤以寧、燕、晉三王實力最為雄厚。


不過「宗王出鎮」終究是把雙刃劍,優點是能夠替朝廷屏蔽外敵,缺點就是「靖難之役」了。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果斷起兵,成為明朝「分封就藩制」最大的敗筆。

朱棣登基之後,為了防備其他藩王照貓畫虎,開始大肆削減各地藩王的兵權,同時再次嚴令「非有詔不得入朝」。所以從明成祖朱棣時期開始,凡是外地就藩的明朝王爺,大多過著看似奢靡的「半幽禁」生活,雖然衣食無憂但基本形同廢人。


根據明制,嚴禁藩王參政,藩王無聖命私自進京,錦衣衛可直接押入天牢,可見「分封就藩制」之嚴格,但即便如此,明武宗時期仍然爆發了寧王之亂。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的兵變,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隸西南一帶(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僅過四十三天,最後由贛南巡撫王守仁平定。

不過明朝這個制度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宗室人口眾多,有爵位者也極多,朱氏子孫坐吃山空,各地供養這些宗室子弟耗費巨大。明朝最終亡於內部的李自成等,而非外地滿清,主因就是各地經濟被拖垮了,宗室要負很大責任。


而相比之下,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是另外一種形式,清代的王爺不僅在外沒有封地,就連以前常用的「秦王」、「趙王」、「楚王」等霸氣名稱也棄之不用。清朝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以及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清朝看到了明朝宗親眾多的弊端,除了這12個「鐵帽子王」,其他王侯繼承時是要降一等爵的。除了一人降爵繼承,其他兒子要通過考試,考滿文馬箭、步箭三項,考試通過才能謀得個小爵位。清朝通過這個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明朝那種宗室滿地走,佔據過多資源的問題。

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把親王都留在京城,嚴禁結交外官。雖然王爺們有府邸、有月俸,但只要皇帝不信任,就不會委以實權,自然也就不怕他們翻起什麼風浪。


明朝的朝廷中幾乎沒有王爺,清朝則王爺扎堆,這也帶來了弊端。比如說清朝引以為傲的滿洲八旗,這支虎狼之師,很快就訓練鬆弛,紀律渙散。這支帝國的精銳力量,有很多老人領俸祿養老,也有一些人只是名字在冊領空餉。

1853年,太平天國打下南京,清朝吏部右侍郎愛仁向咸豐皇帝奏稱,京師「步軍營額設甲兵共兩萬一千餘名,風聞現在空額過半」。一個步兵營有一半以上的人吃空餉,再排除老弱病殘,能戰的恐怕沒幾個。愛仁是蒙古正紅旗人,後來做了兵部尚書,他還算說了句實話,一般的朝臣誰敢說話,因為吃空餉這個行為就和朝上這些王爺有關。


八旗軍肯定是打不過天平天國的,好在還有湘軍、淮軍,這些地方軍披荊斬棘、銳不可當。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給滿洲八旗軍拉上了一塊遮羞布。

清朝後期,幾百英軍就敢登陸開戰,幾艘軍艦就敢深入長江腹地耀武揚威。清軍無戰力,這是列強的共識,大家都想來欺負一下,於是就有了八國聯軍,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

清朝這個「封爵固京制」,弊端是親王過度干政,清軍戰力迅速下滑,打仗靠地方軍。


比較明朝的「分封就藩制」和清朝的「封爵固京制」,兩者各有優劣,很難說哪個更為高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安祿山起兵,如何利用華北平原的地理優劣?
遼西走廊,對明朝和清朝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