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委以重任的「白團」,為何全都是日本軍官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委以重任的「白團」,為何全都是日本軍官

1949年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在解放戰爭徹底失敗後,被迫敗退台灣。然而,老蔣並不甘心失敗,總是妄圖東山再起,並夢想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陸」、當然已經自身難保的老蔣只能求助於國外勢力。除了美國這個「大保護傘」給予大量軍事經濟援助外,另有一個名為「白團」的外國顧問團,協助老蔣積極訓練軍隊、制定作戰計劃,深受老蔣的重用和信賴。

而這個所謂「白團」中的成員,竟無一例外全都是原日軍軍官。一夥原本已經無條件投降的日本鬼子,竟然在數年後在寶島耀武揚威,也堪稱老蔣留給歷史的一大丑劇加鬧劇了。

上圖_ 刊有日本投降消息的日本《每日新聞》報

  • 源頭可追溯至日本剛剛戰敗,老蔣等國民黨高層就留用不少日軍官兵幫助打內戰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老蔣為首的國民黨當局不僅未徹底清算這些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戰犯,反而將其中一些人奉為「座上賓」,讓其發揮所謂「軍事才華」幫助打內戰。比如原侵華日軍最高頭目,陸軍大將岡村寧次,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審判,還被老蔣優待起來奉為軍事高參(1949年初被無罪釋放回日本);而曾有留日經歷的閻錫山,也收留了原日軍第14旅團長、陸軍少將元泉馨為首的2000餘名日軍餘孽,並編入自己的軍隊(番號晉綏軍第10總隊,後來在解放戰爭期間被解放軍全殲)。

儘管這伙原日軍官兵並未能改變國民黨必然失敗的命運,但老蔣依然還是對其作用相當認可,並在敗退台灣後準備「再續前緣」。於是,不少原日軍軍官紛紛奔赴寶島,開始了他們劣跡斑斑的「再就業」。

上圖_ 岡村寧次,1884-1966

  • 粉墨登場,受到老蔣的信任和重用

1949年7月,在岡村寧次的牽線搭橋下(這個老牌戰犯對老蔣將其無罪釋放一直感激涕零),以原日軍23軍團參謀長、陸軍少將富田直亮為首的一批日軍軍官「組團成形」,由於富田直亮化名為「白鴻亮」,因此這夥人就被稱為「白團」,並於同年11年到達台灣。為了掩人耳目,這伙鬼子以對外稱「實踐學社」,以富田直亮為總教官,並在日本東京成立了「富士研究所」,作為其「智庫」,從組織架構上還是很為「專業」的。

值得一提的是,期間原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官、陸軍中將根本博也曾赴台充當顧問,併到金門等地協助國民黨軍隊指揮作戰。由於根本博官銜來頭要大得多,因此「白團」成員們深怕風頭被這個中將搶了過去,因此一致對其排擠抵制,加上後來根本博又因故惹怒了老蔣,因此不久就灰溜溜的回到了日本。

上圖_ 根本博(1891年6月6日—1966年5月24日)出生於日本福島縣,日本陸軍中將

「白團」主要負責幫助老蔣訓練軍隊、為軍官授課,並參與所謂「反攻大陸」的核心計劃制定。1954年,曾向蔣介石提出所謂《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受到老蔣等高層的重視,1958年,還曾親赴金門參與「八二三炮戰」。而經他們訓練的國民黨軍隊第32師,曾在軍事演練中名列第一,被稱為「模範師」。

老蔣本人也曾親自到場聽「白團」的鬼子軍官授課,並頗為肉麻的吹捧道「聽白鴻亮總教官關於武士道的講義,對學生們來說,有如暗黑世界之光,成了一種安慰」。「白團」不僅受到老蔣的高度肯定,更受到了提拔和重用。

最為誇張的是,富田直亮在日軍中不過才是個少將,竟然在1972年被老蔣破天荒的授予了陸軍二級上將的軍銜!要知道老蔣一直對上將軍銜的授予很是吝嗇,即使像湯恩伯這樣的愛將,生前也不過才是個尷尬的「中將加上將銜」(湯死後才被追授上將),可見老蔣對「白團」的肯定和信用到了何種地步。

上圖_ 湯恩伯(1900年9月—1954年6月29日 ),字克勤,浙江武義人

  • 對於老蔣來說,重用這些日本鬼子來源於其一直以來的「日本情結」

以老蔣為首的很多國民黨高層,骨子裡有著較為濃厚的「日本情結」。老蔣以及何應欽、湯恩伯、閻錫山等國民黨「大佬」都曾留學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對於日本的軍事相當推崇,即使是在抗戰時期也暴露無疑。

比如1938年老蔣在南嶽軍事會議上就列舉了所謂「日軍九大優點」,並稱日軍「尊重命令,服從命令,冒死犧牲,被俘不屈之精神,實為我們軍隊所不及」,而1944年松山戰役後,老蔣也對全部被殲滅的日軍松山守備隊頗為推崇,甚至下達命令稱「我軍官兵,當以日本松山守備隊全體官兵,孤軍作戰至最後一人,誓死完成任務為榜樣」。而正是由於老蔣對日軍的推崇,才使得其在日本戰敗後不斷網羅日軍軍官為其充當顧問,出謀劃策。然而,老蔣似乎忘記了,他如此推崇備至的這幫島國武士們,最後不也乖乖的投降了嗎?

上圖_ 松山戰役日軍工事內景,日軍攝於1942—1944年

  • 對於日本軍國主義餘孽來說,也需要藉助台灣這個平台來重操舊業和維持「影響力」

日本雖然於1945年無條件投降,但其國內眾多軍國主義分子依然賊心不死,總妄想東山再起,而在他們看來,台灣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用武之地,可以讓這些人重操舊業,並藉機繼續施加自身在海外的影響力,以便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外,日本戰敗後,很多以前耀武揚威的日軍將佐們地位一落千丈,經濟更是貧困,這使得他們存在著相當大的心裡落差。而台灣曾長期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在這幫人眼裡風土人情和日本「較為接近」,再加上老蔣的「誠聘」,自然也樂得去台灣另謀職業。

上圖_ 蔣介石

  • 最終煙消雲散,但惡劣影響不可估量

「白團」儘管受到老蔣的寵信重用,但老蔣背後的「大老闆」美國人卻一直看這幫日本人不順眼,並多次向老蔣提出抗議。無奈之下,老蔣只好逐步裁撤「白團」,其成員也陸續返回日本,其中有不少人後來還憑藉在台的經歷加入了日本自衛隊。而富田這個頭目對於老蔣的「恩寵」感恩戴德,選擇繼續留在台灣輔佐老蔣(即使蔣介於石1975年病逝後也沒有離開台灣)。1979年,富田返回日本時病死,臨終前還留下遺言要將一半骨灰放置台灣,足見這個老鬼子對台灣還是「很有感情」的。

以老蔣為首的國民黨高層敗退台灣後,不僅未能及時清算日本長達50年殖民統治帶來的惡劣影響,反而繼續重用「白團」這些日本鬼子,這也對台灣地區的社會風氣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時至今日,一些台灣地區政客高層和知名藝人屢屢在公開場合發表各種精日言論、做出親日舉動,也正是這種歪風邪氣的當然延續。

作者:楊上柳下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 師永剛著,團結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1969年,蘇聯軍事實力遠勝中國,為何珍寶島戰役卻敗給我國
從血戰長城,到死守北平殉國,建國後毛主席給其家屬簽署烈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