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印度並未被日軍侵佔,卻為何出現了投靠日本的偽政府和偽軍

二戰時印度並未被日軍侵佔,卻為何出現了投靠日本的偽政府和偽軍

扶植傀儡政府,組建傀儡軍隊,一直都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慣用套路。比如臭名昭著的「華北臨時政府」和其「麾下」的「皇協軍」,「汪偽國民政府」(俗稱汪偽政權)及其下屬的「和平建國軍」等等。此外,在東南亞的菲律賓、緬甸等多個日軍佔領國家也都有,但這些都只存在於被日軍佔領的國家和地區內。

然而,卻有一個遠在南亞的國家,雖然在二戰中並未受到日本佔領(只有邊境的極少部分地區遭受過短暫侵略),卻也組建了唯日本人馬首是瞻的傀儡政府,並拼湊了一支數萬人馬的偽軍,如此行徑堪稱二戰中一幕獨特的醜劇,而這個奇葩的國家,就是印度。

上圖_ 二戰中為英國效力的印度士兵

  • 傀儡政府和軍隊粉墨登場

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廣袤的殖民地,卻也因為本國沒有足夠的兵力去維持而大傷腦筋。而作為「英國女王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的殖民地印度,卻因為數以億計的人力資源被英國為倚重,大批印度籍士兵被英國徵召,僅在二戰時期,英國就先後從印度徵兵200萬以上在歐洲、北非以及亞洲戰場與德國、日本等軸心國軍隊作戰。

雖然人數眾多,但印度人的作戰能力卻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戰績沒什麼拿出手的,卻有大批人員做了德日等國的俘虜。比如僅在新加坡戰役,就有4.5萬名印籍官兵做了日軍的俘虜。對於這麼多印度兵,鬼子們當然不會放過「二次利用」的良機,因此採取了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將這夥人組建了印度版的偽軍,也就是「印度國民軍」。

上圖_ 印度國民軍

雖然人數不少,但這夥人卻有一個缺陷,那就是缺乏一個「領導核心」。不過不久之後,他們就將迎來一位「大咖」,這就是當時在印度享有盛名的獨立運動領導人錢德拉·鮑斯。此人從青年時期起就致力於印度獨立,並一度追隨「聖雄」甘地。不過他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不感興趣,因此後來與之分道揚鑣,希望藉助外國勢力武裝推翻英國殖民統治。

鮑斯先是去德國尋求支持,希特勒將2000多名在北非俘虜的印度戰俘交給其組建了「印度軍團」。不過後來鮑斯看出來德國的重心不在亞洲提供的支持有限,於是就轉而投向日本。1943年,鮑斯來到了日本,受到日本方面的「器重」,而其名聲和威望也受到了這伙印度人的歡迎,於是其成立了所謂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並出任總理。由於鮑斯這面「旗幟」的吸引力,很多印度僑民紛紛加入「印度國民軍」,一時間 「偽政府」「偽軍」都配置齊全了。那麼是什麼因素,使得鮑斯這伙印度人要為日本人賣命效力呢?

上圖_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1897年1月23日—1945年8月18日)

  • 印度日本雙方「你情我願」的「親密合作」

其一在於印度人認為無法通過自身力量推翻英國殖民統治,需要藉助其他強國的力量。

自1849年印度全境淪為英國殖民地以來,印度就一直不斷的武裝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857年的全印反英大起義雖然沉重的打擊了英國的統治,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除了英國的實力強大外,印度民族成分複雜,缺乏向心力、凝聚力等等因素都使得印度的獨立運動舉步維艱。

因此很多印度人也認識到依靠本國的武裝鬥爭無法撼動英國殖民者,因此逐漸分化成兩派,一派以甘地為首,搞「非暴力不合作」,用一種類似「躺平」的方式對英國「軟抵抗」,而以鮑斯為首的一派卻認為要尋找其他的強國為靠山,「以夷制夷」對抗英國。因此,鮑斯也就一直不斷的謀求外國勢力支持。

上圖_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

其二在於印度被日本的暫時性勝利和欺騙性宣傳「洗腦」,認為跟著日本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二戰初期,日本一連串暫時的勝利尤其是在東南亞戰場上多次擊敗英國軍隊,使得印度人大聲叫好的同時,也對日軍的實力產生了錯誤的估計,認為日軍將會獲得最後的勝利。此外,日本也一直在進行各種包裝宣傳,把侵略他國的野蠻行徑美化為「將亞洲從白人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並大肆宣傳所謂「共存共榮」的「大東亞共榮圈」。而包括鮑斯在內的很多印度人則被日本人的宣傳所「PUA」,認為日本人能幫助其實現民族獨立,因此也就被洗腦甘願充當炮灰。

上圖_ 與日軍握手的印度偽政府官員

其三在於日本也需要利用鮑斯一夥來實現征服印度的野心。

對於妄圖征服世界的日本帝國主義來說,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土地廣闊的印度一直讓其垂涎三尺。然而,隨著戰線越來越長、戰事的膠著激烈、同盟國的強力反擊,實力有限的日本明顯感覺到了後勁不足,敗象顯露。因此,通過扶植像鮑斯這樣有名望的政治人物,組建受自己所用的偽軍,並希望印度民眾能積極響應加入,從而能實現對印度的控制佔領,也就成了日本人打的如意算盤了。

上圖_ 張景惠(1871年 -1959年),字敘五,曾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

  • 必然走向失敗,但惡劣影響至今猶存

1943年11月,春風得意的鮑斯和汪偽政府的「主席」汪精衛、偽滿洲國「總理」張景惠以及菲律賓、緬甸等國一幫子偽政府頭目們趕赴東京,參加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主持的「大東亞會議」,一時好不得意。

會後不久的1944年3月,鮑斯就指揮「印度國民軍」積極配合日軍發動了旨在入侵印度本土的英帕爾會戰。然而出乎鮑斯意料的是,印度民眾並未像其想像中的那樣揭竿而起,而戰役最終也以日方的慘敗而告終。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鮑斯受到了英國的通緝,後來在逃亡的過程中因空難受傷,不治身亡,而他一手謀劃的「復國大業」也遭到了徹底失敗。

上圖_ 印度國民軍軍銜

儘管鮑斯一再標榜只是想藉助日本來實現民族獨立,但其助紂為虐的幫凶行為,卻是不能否認的。然而一向腦迴路清奇的印度人,卻對鮑斯這個甘當日本人走狗的印度政客相當尊崇,不僅視其為與甘地、尼赫魯並列的民族獨立英雄「三元勛」,還將其畫像與其他兩位一同掛在印度國會裡,受到印度議員們的頂禮膜拜。現任印度總理莫迪更是「高度評價」其「每個印度人都為他對我們國家的巨大貢獻感到自豪」。

上圖_ 印度國民軍的女兵

而更有甚者,也許是感激日本人對於印度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印度人對於鮑斯的後台大老闆日本人也有這令人瞠目結舌的好感。從1947年印度法官巴爾在東京審判中大言不慚的叫囂要將所有日本戰犯無罪釋放(此人後來被日本人供奉進了靖國神社),再到2022年莫迪為日本遇刺身亡的前首相舉行全國哀悼,都足以看出印度「跨越世紀」的「親日傳統」。

作者:楊上柳下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日本帝國的衰亡》 約翰?托蘭著 郭偉強譯 新星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三複三失,明朝為何最終棄守西域要衝哈密
海南島在西漢後期,為何會脫離中原王朝,成為無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