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的美國為何老是打一些小國家呢

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的美國為何老是打一些小國家呢

美國自從獨立建國以來的246年間已經歷過獨立戰爭、謝司起義、美墨戰爭、第二次美英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美菲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格瑞那達戰爭、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索馬利亞內戰、波斯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以及敘利亞戰爭等200餘場戰爭。

美國建國至今的246年間只有19年是沒打仗的。縱觀美國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總結為:要麼就是在干仗,要麼在干仗的路上。美國發動的對外戰爭基本上以二戰為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二戰前美國和英國打過、和德國打過、和日本打過,可二戰後美國實際上就沒再真正和強國打過仗。二戰前的美國只是列強之一,而不是像如今這樣的全球唯一超級大國。

二戰前美國的經濟體量、軍工生產潛力已是世界第一,但在長期的孤立主義狀態下美國很少介入美洲以外的戰爭。整個美洲並沒哪個國家能真正威脅到美國,所以美國在二戰前發展軍力的需求並不迫切。1939年的美國陸軍總兵力只有3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就這樣的兵力還是不滿員的,因此美國當時的總兵力還不到10萬人。這樣的軍事力量甚至還比不上羅馬尼亞這樣的小國。

當時美國軍隊不僅規模小,而且機械化程度也不高。當時的美國陸軍只有300輛坦克。這甚至還沒當時波蘭陸軍的坦克數量多。事實上這時的美國陸軍還是一支半騾馬化半機械化的部隊。儘管這時美國現有的軍事力量看起來似乎並不強大,但美國的軍工生產潛力是其他任何國家望塵莫及的。1940年的美國有1.32億人口,全年鋼產量約為6070萬噸,發電量約為1780億千瓦時。

要知道美國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才加入二戰。美國在尚未參戰的狀態下工業產能就遠遠高於戰時的德國、日本、英國。美國參戰後4年內使自己的軍工規模擴張了整整19倍,到1944年美國的軍火產量已是德國的2.5倍、日本的6.7倍。從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時間內美國生產了近7000艘艦艇。這其中包括高達150艘的航母、十艘戰列艦、近500艘護衛艦和349艘驅逐艦。

到了二戰末期美軍的實力相比於戰爭初期已膨脹了幾十倍乃至幾百倍。美國正是靠著如此強大的生產能力在二戰後崛起成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如今的美國擁有全球無可比肩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加上美國的戰略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兩棲攻擊艦與航母等可以讓美國的軍力在第一時間投送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美國也掌握著現代化電子信息戰的核心優勢。

二戰時期的美國其實並不是全球軍力最強大的國家,但其強勁的工業生產能力使其具備將戰爭持續進行下去的更大潛力。美國因此得以在二戰中越戰越強,而其他國家則在戰爭中逐漸削弱。如今的美國同樣在經濟實力和戰略物資儲備方面依然佔據絕對的優勢。3.3億人口的美國約有1億5500萬青壯勞動力,擁有393艘商船和24個大型港口,公路總里程1058.95萬公里,鐵路總里程36.66萬英里,還有13500個機場和航空港。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濟總量和全世界前二十位的人均國民收入,擁有全球最多的跨國公司。美國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農業生產:2009年美國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面積9.2億英畝。2010年美國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6.5%。美國目前的石油儲備已經達到了139天(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元霸權和美國巨大的黃金儲備量也為美國支撐對外戰爭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可自從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以來就總是儘力避免與大國直接發生正面軍事衝突。我們看美國打的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等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一些小國。你能相信美國會打俄羅斯嗎?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在國際外交、地緣政治等方方面面長期暗中博弈,可美國從來不會公開跳出來和俄羅斯正面開打。同樣中國、印度、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這些但凡能稱得上大國強國的都不會成為美國的作戰對象。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在朝鮮戰爭期間和中國打過仗,可問題是那時的中國能稱為強國嗎?中國恰恰正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才打出了令美國人敬畏的威嚴。在此之前中國在世界上並不被視為一個強國。由此可見美國在二戰後實際上就沒真正和強國打過仗。如今美國在與強國的博弈中更多採取貿易戰、外交戰:像美國打壓俄羅斯就是拉攏北約、歐盟一幫小弟擠佔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

可美國並不會直接與俄羅斯發生正面的軍事衝突。美國可能會參加有其他強國介入的代理人戰爭,但美國不會直接與另一個強國發生正面衝突。這種儘可能避免與其他強國發生正面衝突的現象是在二戰以後出現的。在二戰以前美國是曾有打贏過德國、日本等強國的。那麼為何二戰以後美國就從來不再和強國發生正面衝突呢?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身份地位在二戰前後發生了質的變化。

二戰前的美國只是列強之一,而不是如今這樣的世界霸主。換句話說美國必須打敗其他列強證明自己的實力才能登上霸主地位。美國要讓世界各國敬畏自己既需要展示強大的經濟實力,也同樣需要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通過戰爭打敗其他列強恰恰正是展示強大軍事實力的最佳手段。在二戰中英、法、德、日等列強的普遍衰落使得戰後格局呈現為美蘇兩極並立的形勢。

以前的美國是要爭奪霸主地位,可當美國自己成為霸主後想的就是如何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當美國還不是霸主的時候反正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可當美國自己穿上鞋以後可就捨不得再把好不容易穿上的鞋給弄丟了。和軍事強國作戰其實是一件風險極其大的同時收益也極其大的事。如果能成功打敗一個軍事強國就能在國際上充分樹立自己的權威。問題是怎麼確保和軍事強國作戰一定能贏呢?

和軍事強國作戰就是一場風險極大的豪賭。當自己光腳不怕穿鞋的時候可以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可當自己穿上鞋以後再玩這種豪賭遊戲就不明智了。如今的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美國那些先進武器在其他軍事強國身上並不好使。美國最強大的武器當然是核武器,但美國的核威懾只適用於一些小國,而在面對其他有核國家時就不好使了,因為一旦使用了核武器勢必會招致對方以核打擊的方式進行報復。

當然美國即使在不動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依然擁有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可這也並不等於說美國就是不可戰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曾迫使美國首次在自己沒能戰勝的條約上簽字。美國在越南戰場和阿富汗戰場打了20年後也不得不灰溜溜地離開。由此可見美國也並非戰無不勝。尤其是與大國作戰一旦失利可能會出現重大傷亡和損失,而選擇那些實力不對等的小國就大大減少了戰敗的可能性。

退一步講即使在與小國的戰爭中遭遇實力不至於引起太大的傷亡損失,同樣也不會引起國際局勢動蕩。美國是一個對戰爭傷亡損失極為敏感的國家。美國如果發動對外戰爭打得很順利,那麼國內自然是一片支持之聲;可如果一旦戰爭進行得不順利:國力耗費太大、人員傷亡太多,那麼國內就會出現反對戰爭的聲音。在美國目前的兩黨競選模式下在野黨很自然會抓住這點攻擊執政黨。

越南戰爭進行到後期時美國國內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活動,而這恰恰成為了美國加速從越南戰場撤軍的一個關鍵原因。現在我們就知道美國為什麼專挑小國打了,因為和大國的戰爭一不小心就會打得曠日持久。美國在與大國的戰爭中其實也並沒必勝的把握,同時美國也擔心曠日持久的戰爭會激發國內的反對情緒。二戰結束後美國打的朝鮮、越南、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沒一個是大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的精彩文章:

如今全網關注的佩洛西究竟是何許人也
港幣上為什麼印著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