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參戰兵力超百萬,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規模,為何超越淮海戰役

參戰兵力超百萬,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規模,為何超越淮海戰役

1951年4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發動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志願軍分成東中西三個進攻集團,在1000多門火炮的火力掩護下猛烈進攻 「聯合國軍」的防線。經過激戰,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殲滅敵軍82000多人,沉重打擊了「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的朝鮮停戰談判時期。第五次戰役對朝鮮戰爭的局勢帶來了深遠影響。

然而,當我們仔細的研究第五次戰役的史料就會發現,志願軍所打的第五次戰役其實是一場規模極其宏大的戰役。參戰的中國軍隊兵力達到了11個軍33個師,加上朝鮮人民軍的3個軍團,中朝軍隊一線參戰兵力達到60萬人。如果再算上後勤保障的兵力,中朝軍隊投入第五次戰役的總兵力超過百萬。其規模已經超越了淮海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朝軍隊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性戰役。

那麼,第五次戰役為何成為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戰役,以至於參戰兵力超於淮海戰役呢?這就牽扯到志願軍方面發動第五次戰役背後的原因了。

上圖_ 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經過要圖

第一,第四次戰役結束後,新來的「聯合國軍」司令,給朝鮮戰爭的局勢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1951年4月,駐紮在朝鮮半島的美軍出現了一件很震驚的事情,「聯合國軍」司令,美軍二戰名將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撤職了。麥克阿瑟回國後,李奇微將軍成為新任「聯合國軍」司令。作為比麥克阿瑟更加狡猾的將領,李奇微上任後更善於捕捉志願軍的作戰規律和弱點。朝鮮戰爭的戰局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這個不確定性體現在哪裡呢?就是在1951年4月初,麥克阿瑟還是「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時候,當時的「聯合國軍」就有一個非常大膽的作戰計劃:從中朝軍隊的側後方展開新的「仁川登陸」行動,將戰線進攻到平壤到元山一帶。隨著志願軍的後援部隊——第3兵團和第19兵團抵達前線備戰,志願軍防守兵力進一步增加,「聯合國軍」的登陸計劃就沒有實施。

上圖_ 麥克阿瑟指揮仁川登陸

然而,暫時沒有實施不代表「聯合國軍」放棄登陸計劃的打算。作為接替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打仗以出奇兵刁鑽而著稱。為了扭轉「聯合國軍」相對被動的不利局面,李奇微會隨時有可能制定詳細的登陸作戰計劃,以美軍一部兵力在中朝軍隊的後方發起登陸行動,以美軍主力部隊在正面戰線展開主動進攻,和美軍側後登陸的兵力一起消滅志願軍的主力。隨著用兵刁鑽狡猾的李奇微統帥這個「聯合國軍」,朝鮮戰場對志願軍的不確定因素會大大增加,尤其是敵人在後方登陸的可能性有所增加,這對於志願軍而言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美軍登陸可能性增加也可以從美軍的部署找到答案,第四次戰役結束後,「聯合國軍」的作戰部署,「聯合國軍」地面作戰部隊有17個師、3個旅、1個團,總兵力34萬人。其中,一線作戰部隊有12個師、2個旅,二線預備隊有5個師、1個旅和1個團。美軍第1軍把守臨津江附近地區和漣川西部地區,美軍第9軍在漣川東部和華川地區。美軍第10軍和韓軍2個軍團在楊口、元通里等地集結待命。美軍騎兵第1師、空降兵第187團和韓軍第2師作為預備隊,在春川、水原和元州地區防禦,隨時支援一線「聯合國軍」作戰。韓軍第8師在大田地區防禦。

上圖_ 美國空軍飛機瘋狂「轟炸」

這個部署我們該如何解讀呢?很明顯,美軍把一線作戰部隊的兵力做得相當的充實。美軍的3個野戰軍團,第1軍、第9軍和第10軍都在一線,這就說明美軍把自己的一線部隊部署到最前沿,依靠飛機坦克的武器優勢殲滅志願軍的有生力量。由於美軍一線部隊戰鬥力強,作為二線的美軍預備隊可能不會給一線部隊去做實際的戰場預備隊。

那麼一旦美軍3個軍在正面展開進攻,美軍會把其後方的騎兵第1師和空降兵第187團投入進攻志願軍後方的作戰中。騎兵第1師負責登陸志願軍後方的防禦薄弱點,空降兵第187團配合騎兵第1師,在志願軍的防禦要點實施空降。給志願軍來個裡應外合,配合正面進攻的美軍3個軍殲滅志願軍主力。

隨著志願軍的第3兵團和第19兵團來到前線,美軍可能會認為,這是殲滅志願軍主力的大好機會,美軍會有很大概率去實施4月初想好的登陸戰計劃。

上圖_ 聯合國軍中的荷蘭營

第二,為了粉碎「聯合國軍」可能發動的登陸行動,志願軍決定集中龐大的重兵集團先下手為強,集中優勢兵力發動第五次戰役,這就是導致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的參戰兵力規模極其龐大。

志願軍要粉碎美軍的登陸行動,其要面對美軍為主體的「聯合國軍」34萬大軍。這是美軍的一支重兵集團,擁有強大的火力、空中作戰力量和陸軍機械化部隊。在火力對比上,美軍一個師有72門大口徑榴彈炮,志願軍一個師才只有12門山炮。隨著第四次戰役的結束,蘇聯給提供的大口徑重炮才陸續到貨。雖然第3兵團、第19兵團開始換裝蘇聯武器,但志願軍對「聯合國軍」的火力劣勢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填補的。

無法在短時間內填補志願軍的火力劣勢,但志願軍反擊敵軍登陸的作戰又箭在弦上,這該怎麼辦?志願軍所能做的就是增加兵力優勢,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消滅「聯合國軍」。志願軍的作戰計劃是,在第一階段殲滅美韓聯軍的5個師和2個旅,第二階段殲滅韓國軍隊5個師。

上圖_ 美韓聯軍在洛東江隱蔽

為了達到殲滅美軍整師的目標,志願軍給前線不斷地增加作戰兵力。志願軍將剛剛開始換裝蘇聯裝備的第3兵團(第12軍、第15軍、第60軍)和第19兵團(第63軍、第64軍、第65軍)劃入第五次戰役的志願軍參戰部隊序列,希望2個兵團用手中的蘇聯裝備來達成志願軍所設想的消滅美韓聯軍10個師的目標。

當然,靠志願軍2個兵團似乎有些單薄。志願軍把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的第9兵團(第20軍、第26軍、第27軍)也劃入第五次戰役的志願軍參戰部隊序列。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場重創美國陸戰第一師,雖然自身損失較大,但仍然給敵人以重創。由於第九兵團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後休整較長時間,志願軍方面讓第九兵團接替連續參加四次戰役損失較大的第38軍、第50軍等部隊,投入第五次戰役。

上圖_ 第五次戰役時李開湘將軍主持第12軍政治部緊急會議,1951年4月,朝鮮三八線南

除此以外,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也被劃入第五次戰役的志願軍作戰序列。再加上朝軍的3個軍團,中朝軍隊在一線集中了60萬參戰大軍。志願軍決定在西線戰場的汶山到春川的戰場結合敵人戰友部署縱深小的特點,採取戰役穿插和戰術穿插相結合、戰役迂迴和戰術迂迴相結合的特點,殲滅「聯合國軍」的7個師旅。

4月10日,彭總給上級發的電報進一步闡述了第五次戰役的作戰決心——志願軍從金化到加平地區展開進攻,切開敵人的缺口。然後以第9兵團、第19兵團對敵人實施迂迴,第3兵團正面進攻。以求在三八線北邊殲滅敵軍的幾個師。根據志願軍的計劃判斷,「聯合國軍」10個師的兵力成為志願軍的囊中之物。

上圖_ 馬修·邦克·李奇微,美國陸軍上將(1895年3月3日—1993年7月26日)

由於,李奇微上任後給朝鮮戰局帶來的不確定性引發志願軍對美軍登陸的擔心。為了粉碎美軍登陸的企圖,殲滅「聯合國軍」10個師的重兵集團,志願軍集中11個軍和朝軍3個軍團一起發動第五次戰役。

作者:孫毅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抗美援朝規模最大的戰役反擊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 張德彬 《黨史博覽》雜誌2020年第12期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因一塊地引發的中西文化衝突,持續30年,還牽扯到義和團運動
解放軍誕生於1927年,為何解放軍一個步兵團卻有17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