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擁有核動力航母有多難?法國戴高樂號就是典型案例

擁有核動力航母有多難?法國戴高樂號就是典型案例

作者:季風

自從70多年前和美帝在朝鮮見了真章後,中國就深感美軍火力的強大。現在在許多武器項目上,美國有的,只要合理我們也必須有。幾十年來,尤其是海軍領域,中國從未停止過追趕的步伐。誰讓美軍是這個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呢?


經過最近一二十年瘋狂下餃子,中國海軍與美帝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反超。目前最大的短板可能就是航母了。這也是中國幾十年一直念茲在茲的。航母也是最能體現中國軍迷「渣」的地方,網上有這樣的調侃:以前航母盼成狗,如今滑躍還嫌丑。


返港的山東艦,是遼寧艦的改進型

今年初,003福建艦的下水終於讓滑躍式成為過去式,雖然不可能讓遼寧艦、山東艦立即退役,但至少標誌著他們不再是中國未來的方向了。但好景不長,面對全通式甲板、電磁彈射器,又有網友開始挑毛病了。


為什麼不是核動力?人家美帝的航母早就全部實現核動力了。


003福建艦的官方俯瞰圖

對於這樣的言論,專業軍迷只會送他們兩個字:呵呵!


他們真把核動力想像得太簡單了。作為人類目前掌握的最強動力來源,核動力有著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不說別的,就算那近乎無限的續航能力也足以讓人咂舌!當年美國核動力航母企業號與同樣核動力的巡洋艦長灘號、驅逐領艦班布里奇號組成的全核艦隊巡遊世界,顯示了核動力的強悍。


但是,巨大優勢後面則是極高的運行費用和技術難度。因為費用太高,加上技術不是那麼成熟,美國又再度恢復了常規航母的建造,這就是曾經號稱世界最強常規動力航母小鷹級的來歷。


直到尼米茲級,美國佬才真正把核動力航母的幾項關鍵搞明白,性能才穩定了下來。數量的增加,又攤薄了研發成本。但科技的進步又會帶來新的技術難題,美國新一代的福特級航母就因為種種技術問題始終無法形成戰鬥力。


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

同為超級大國的蘇聯,也是幾度開啟核動力航母的研發工作。1160工程(奧廖爾級)計劃打造不遜於美國企業級核動力航母,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停留在圖紙上。1153工程甚至已經開工建造,也落得個中途下馬的命運,留下了烏拉爾號這艘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偵察船。


等到蘇聯人搞定一切技術問題,擺平決策層內所有反對者的時候,蘇聯也已經走到最後的時刻。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成為了紅色帝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


冷戰時期,全力以赴的超級大國搞起核動力航母都是一波三折,中小國家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否則會怎麼樣,有一個國家的遭遇很能說明問題。這個國家就是網路世界上的笑柄,被戲稱為五常之恥的法國。法國人的戴高樂號是除了美國以外,世界唯一一艘在役的中型核動力航母。


正在戴高樂號航母著艦的陣風戰鬥機

歷史上法國雖然比不上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不列顛,卻也是世界上數得上海軍強國。只是它的發展道路幾次被打斷,而且打斷它的基本都是英國,離得最近應該就是二戰中的弩炮行動。為了防止法國海軍的軍艦落入納粹之手,英國佬對法國軍艦大打出手,數艘法軍軍艦沉沒,法國海軍官兵傷亡慘重。


這一事件重創了法國海軍,更嚴重的是法國海軍在航空母艦上基礎薄弱。二戰前,法國真正服役的只有一艘由諾曼底級戰列艦改裝而來的貝亞恩號航母。計劃中的霞飛級因為二戰的原因沒有走下船台。


貝亞恩號,能力嚴重不足的代表

二戰末期,靠著從英國和美國租借的四艘航母,法國航母才得以重新組建自己的艦載航空力量。戰後初期,法國重啟了國產航母的研製計劃。最初,法國提出了克萊蒙梭級輕型航母的建造計劃。但因為在越南戰場的巨大開銷,這個計劃最終也只是計劃。


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從越南抽身的法國才重新啟動了航母建造計劃,成果就是克萊蒙梭級中型航母和貞德號直升機母艦。克萊蒙梭級是法國在二戰後設計的第一批航母,也是首批真正意義上的法國航母。貝亞恩號大量採用了英國技術,英式航母的味道很重。


克萊蒙梭級,可以看到軍旗系列艦載攻擊機

從設計上看,克萊蒙梭級有點像美國航母的縮小版,斜角飛行甲板、彈射器、攔阻索、升降機一應俱全,只是噸位小很多,滿載排水量也只有3.2萬多噸。


噸位雖小,載機數量卻不少,10架F8E十字軍戰士戰鬥機、20架超軍旗攻擊機、10架貿易風固定翼反潛機和2架超黃蜂直升機……相對充足的載機數量,保障該級航母的戰鬥力。尤其是的超軍旗攻擊機,具有一定的核打擊能力,是法國核戰略的重要一環。


航母上起飛的超級軍旗

但中型航母並不能滿足法國人,他們一直在計劃更大的航母。不過這條路並不順利,經歷幾次較大的波折。1961年,計劃中的大型航母凡爾登號因為窘迫的財政狀況被迫終止。1970年代,計劃中的PH75核動力兩棲攻擊艦因為法國人的核動力系統技術不過關,再加上該級艦的技術指標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也被終止。


直到1980年,法國國防委員會才批准了中型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計劃,工程代號PA88。按照原計劃,該級建造2艘。但隨著冷戰的結束,法國軍費銳減,新型核動力航母的建造一度陷入困境,最後只有一艘完成。這就是現在法國海軍的寶貝疙瘩,唯一的航母戴高樂號。


為了完成它,法國海軍不惜砍掉2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和1艘紅寶石級才湊夠的經費。經費的不足嚴重影響了工程的進度,原計劃1996年服役的戴高樂號直到1994年才下水,2001年正式交付法國海軍,比原計劃晚了5年。


戴高樂號,正如本尊一樣,他是法蘭西最後的堅持了

艦艇雖然交付海軍,但問題可以說剛剛開始。因為法國相關技術儲備不足,該艦在服役後暴露了大量問題!自下水以來發生過方向舵震顫、蒸汽輪機故障、核反應堆耐壓殼龜裂、螺旋槳葉片斷裂等問題。


最坑的是反應堆動力不足。戴高樂號使用的K15反應堆原本是用於核潛艇的,單堆的熱功率僅有150兆瓦。這個動力用在核潛艇上問題不大,畢竟核潛艇的噸位不大,一般也就萬噸左右,即便是世界體積最大的蘇聯颱風級核潛艇的噸位也只有2萬多噸。但戴高樂號的滿載排水量達到4.06萬噸,2台K15反應堆,推動這個大傢伙也有些力不從心。


與之對比的是尼米茲級的反應堆單堆熱功率為588兆瓦,福特級上的更是達到了735兆瓦,幾乎是K15的5倍,也遠超法國人計劃的下一代K22反應堆的220兆瓦。


K-15反應堆

更坑的是,K22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成熟。動力的不足,讓戴高樂號的活動範圍受限,好在法國並不是美國海軍,活動範圍主要在地中海及非洲沿海地區。


但是核動力航母的中期維護時間長,這個問題依然困擾了戴高樂號。僅K15反應堆更換一次核燃料就需要5個月的時間,其他項目需要的時間也不少,總體時間絕對超過一年。鑒於戴高樂是目前法國海軍唯一的航母,維護就會讓法國陷入無航母可用的尷尬中。這也是催生法國下一代航母計劃的關鍵因素之一。


戴高樂號

2017年時任法國總統馬克龍一上台就遇到戴高樂號的中期大修,時間長達18個月。於是法國在2018年提出了替代戴高樂號的計劃——下一代航母計劃(PANG),之前論證的PA2計劃被取消。


為了推動本國核工業的發展,新航母依然傾向於核動力。為了保障動力充足,新一代的航母很有可能上3台核反應堆,不過這擠佔了大量的艦體空間。結果就是計劃中滿載排出量7.5萬噸的大傢伙,艦載機只有32-35架,著實對不起自己的體量。更坑的是反應堆的滯後,新型的K22反應堆什麼時候能夠實用化也還是未知數。


法國方面展示的PANG計劃模型

未來法國的PANG什麼時候能夠服役不知道,不過按照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到時候004/005應該可以下水服役。不過我們需要從法國身上吸取教訓,盲目上核動力真的風險太大,影響了航母的作戰效率。所以在核動力技術沒有成熟、可靠以前,我們還是謹慎一點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不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蘇聯國土防空軍是啥特殊軍種?為何又被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