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徵兵30萬也是杯水車薪?俄羅斯的部分動員,到底有啥深層次考量?

徵兵30萬也是杯水車薪?俄羅斯的部分動員,到底有啥深層次考量?

雖然在網路的江湖上,俄羅斯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畢竟從1480年掙脫金帳汗國統治自立門戶以來,俄羅斯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可以說幾乎無年不戰,戰爭早已融入了這個民族的基因,俄羅斯也正是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領土不斷擴大、國力不斷增強。


然而連俄羅斯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好戰」不等於「善戰」,與火藥味十足的行事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百年來俄羅斯在戰場上確實敗多勝少,即便打贏,也是傷亡慘重,遍體鱗傷。

比如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人數居於絕對優勢的俄軍不僅沒能打贏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陸地戰役,連第二太平洋艦隊也被日軍全部殲滅,日俄戰爭的慘敗也直接導致沙俄灰溜溜地退出東北,臭名昭著的「黃俄羅斯」計劃徹底破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雖然是兩線作戰,但吊打沙俄可謂毫無壓力,尤其在東普魯士戰役中殲滅沙俄兩個集團軍,更讓沙俄元氣大傷,加速了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

雖然1917年「十月革命」後的蘇俄軍隊脫胎換骨,但要面對123年後才艱難復國的波蘭軍隊,蘇俄紅軍依然打得一塌糊塗,傷亡高達15萬人,此戰直接遏制了列寧向歐洲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的腳步。

其後在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中,蘇軍的戰鬥力同樣震驚世界。面對全國人口加起來還沒有蘇軍多的芬蘭,擁有巨大優勢的蘇軍竟然被揍得滿地找牙、損失慘重,直到芬蘭自覺消耗不起主動妥協,蘇聯才最終贏得了蘇芬戰爭的勝利。

蘇軍在蘇芬戰爭的拉胯表現,堅定了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的信心,蘇德戰爭隨後爆發。

不得不承認,為了拿下蘇聯,納粹德國確實拼盡全力,這也使得蘇德戰場成為二戰所有戰場中最慘烈的地方。

雖然經過近4年艱苦卓絕的奮戰,蘇軍最終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並將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樓頂,徹底埋葬了納粹德國並一躍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但蘇軍卻為此付出了軍民死亡2700多萬,總傷亡達4600多萬的慘重代價,直到今天,因二戰帶來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依然深深影響著俄羅斯及其它蘇聯加盟國。

而從蘇德戰爭的總體表現來看,雖然經過戰爭的淬鍊,蘇軍的戰鬥力不斷提升,但直到柏林戰役,蘇軍與德軍的戰損比才勉強達到1:1。這也意味著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傷亡始終遠遠高於德軍,可以說蘇聯是在付出了更多犧牲的基礎上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即便是戰神朱可夫,也改變不了這樣尷尬的現實。

冷戰期間的蘇軍,雖然有「鋼鐵洪流」這樣令人生畏的稱謂,但依然抵不過在珍寶島衝突中被解放軍打得屁滾尿流,在阿富汗被阿富汗游擊隊拖得生不如死。

等到蘇聯解體,受到巨大衝擊的俄軍更加拉胯,尤其是第一次車臣戰爭,打得那叫一個觸目驚心。

概括來說,俄軍想要打贏一場戰爭,必須保證絕對的數量優勢,畢竟以多打少都不一定能贏。

所以,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被動,並不算什麼稀奇事,畢竟一直以來俄軍的戰鬥力就不怎麼突出。

而在靜夜史看來,戰略眼光的鼠目寸光,是比軍隊戰鬥力不堪一擊更好可怕的尷尬。

而俄羅斯在戰略層面上的缺陷,從冷戰結束以來就開始暴露無遺。

先是海灣戰爭的驚掉下巴和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鼻青臉腫後,普京親自操刀,以第二次車臣戰爭為契機推行第一次軍改,基本解決了俄羅斯軍隊的上層設計問題,起到了強化領導核心的作用。

但隨後開始的針對中下層的改革,就開始逐漸跑偏了。

由於海灣戰爭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三位一體的立體打擊模式收到了速戰速決的奇效,所以俄羅斯開始將重心放在強化俄羅斯的空軍以及戰略部隊的打造上,這不可避免地導致陸軍在軍隊中的比例迅速下降。

再加上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的經濟長期不景氣,根本無法繼續供養龐大的軍隊。於是隨著軍改的不斷深入,俄羅斯軍隊也開始不斷瘦身。其軍隊數量從1992年的430萬銳減到今天的120多萬,其中陸軍僅25萬人,在俄軍中完全失去了大哥大的地位。

而現代戰爭一次又一次地深刻表明:陸軍在任何時候都是名副其實的戰爭之王,畢竟再猛烈的狂轟濫炸,也需要陸軍最終收割戰果,而俄羅斯明顯已經嚴重跑偏。

因為陸軍規模的壓縮,尤其是大規模的師改旅,團改營,導致俄軍的一個戰鬥單位根本難以獨當一面,這是俄軍在俄烏對抗中難以速戰速決的重要因素。

因為25萬大軍需要守護1709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所以開赴烏克蘭的20多萬大軍,很多都是車臣武裝等雜牌軍。在要數量沒數量,要質量沒質量的情況下,俄羅斯想要風捲殘雲、勢如破竹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畢竟對面的烏軍不僅有高達60萬的軍隊,更有北約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

那麼,在沒有多打少,也就是難以取得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俄羅斯是如何應對的呢?答案是推動烏東4州「入俄公投」,同時進行「局部動員」,具體動員數量為30萬。

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大聲疾呼:「俄羅斯執法機構有500萬人,應該拉一半出來和西方干!」

作為和俄軍交手過多次的地區,車臣對俄軍的缺陷應該再了解不過,可以說沒有數量上的堆砌,俄羅斯想要贏得戰爭基本沒有可能。

所以,在靜夜史看來,30萬人的動員目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說難聽點,這點兒人就是搬運武器扛大旗都不夠,仗打到這個地步,不說都在拼一口氣也差不多,如果依然磨磨唧唧不願意進行全國動員,拿出破釜沉舟、魚死網破的架勢,那麼俄羅斯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添油戰術中越陷越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史 的精彩文章:

大國博弈看蒙古?為何家徒四壁的蒙古會成大國爭相青睞的香餑餑?
裁軍式軍改=自取滅亡?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泥潭,給了中國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