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中山王:武力直逼常遇春,智力趕超劉伯溫,權力大過胡惟庸

大明中山王:武力直逼常遇春,智力趕超劉伯溫,權力大過胡惟庸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濠州古城)

徐達的祖籍,是濠州鍾離永豐鄉。

湯和的祖籍,是濠州鳳陽東湖裡。

而朱元璋的祖籍,是濠州鳳陽太平鄉。

這也就是說,這三位仁兄,是不折不扣的老鄉,而且還是離得不遠的那種。

所以他們小時候大概率都會穿著開襠褲或者乾脆不穿褲子在街上玩耍,是從小到大都親密無間的玩伴。

彼時的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條人生的道路,最開始,是他們三個走起來的,未來,也只有他們三個走到了最後。

老實說,朱元璋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平平無奇的。

他老實巴交,膽小怯懦,誰都不會認為這樣的一個孩子長大之後能成什麼氣候。

相比之下,湯和和徐達就有所不同了。

史書說湯和身高七尺,洒脫放浪,沉著勇敢,思維敏捷,徐達更是天生善戰,胸中藏韜略,心中有大志。

(湯和)

作者小時候曾經看過一些有關朱元璋的電視劇,劇中,童年時代的朱元璋喜歡統御群童,自己扮演皇帝,然後讓其它孩子們扮演大臣,以此來表示朱元璋這孩子打小就行,打小就有當皇帝的想法。

但其實,那個時常統御群童的孩子,大概率只會是湯和或徐達。

然而,卻唯獨是那個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朱元璋,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定鼎中原,看河山大好,聽百官山呼。

耳邊響起古老的曲調,響起緩慢的節拍,響起悲壯蒼涼的歌聲,在南京皇宮寬闊的,一眼望不到頭的建築群中遊盪。

就連空氣也因為這些聲音而起伏,遠處的霧聽到了也會散盡。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曾經對徐達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功勛卓著,勞苦功高,是我大明第一開國功臣,現在我當了皇帝,修了皇宮,你卻還沒有宅邸,不如把我把曾經居住的舊府送給你住。

所謂舊府,也就是朱元璋同志還沒有當皇帝,只稱吳王時所居住的吳王府。

老實說,別人沒有這份殊榮,但徐達的確是當得起的。

助消群雄,揮師東進,鄱陽水戰,攻略湖湘,進取江南,北伐殘元...

可以說,沒有徐達,就沒有朱元璋的天下。

(吳王府)

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第一功臣,住個吳王府,似乎問題並不是很大。

但面對朱元璋真心或是假意的邀約,徐達果斷地選擇了拒絕。

能混到開國功臣級別的人,不會想不明白,真心是扯淡,這無疑是朱元璋對自己的一種試探。

當年的玩伴徐達如今還是徐達,但如今的大明帝王,早已經不是那個太平鄉孤庄村的朱重八了。

不過,一輪試探似乎並不能讓朱元璋徹底放下戒心,沒過幾天,老朱同志又邀請徐達來吳王舊宅飲酒,然後把徐達灌了個酩酊大醉,最後將徐達安置在了舊宅中的龍床上過夜。

明月高懸而朦朧,夜晚安靜而凄迷,已經三更天,朱元璋已經離開,偌大的吳王府中只能聽到徐達輕微的呼嚕聲。

不過好在,徐達的睡覺質量似乎並不是很好,夜半醒來,連忙詢問身邊的僕從此間何處,得知是朱元璋的舊宅後立刻起身,跪在地上面北而拜,哐哐哐磕了三個響頭之後,這才離去。

(俯首而拜)

晚上找徐達喝酒,白天朱元璋也不閑著,又把徐達找來和自己下圍棋。

朋友們,陪領導下棋,這可是個技術活兒。

你下得不好,一直都在輸,領導會覺得你是個臭棋簍子,覺得你沒意思,以後可就不找你玩了。

但如果你下得太好,一直都在贏,那就會搞得領導很沒面子,你駁了領導的面子,那你以後在公司估么著就不太好過了。

徐達,在我們的認知里,是一名勇冠三軍的武將,而武將,往往就意味著智力值的缺失。

你比如,楚漢爭霸時的項羽,三國亂世中的呂布,都是有勇無謀的典型代表,但徐達同志有所不同,不僅打仗賊猛,舞文弄墨,智計謀略也是很有兩下子的。


《鴻猷錄》:若徐達之勛德才望,終始純懿,大出韓信之右。

以至於明代史學家高岱認為徐達簡直和兵仙韓信有得一拼。

武力值智力值雙雙拉滿也就算了,徐達還愛好廣泛,琴棋書畫一樣也沒落下,就算打不過阿爾法狗,打打朱元璋還是小菜一碟的。

但問題在於,朱元璋是皇帝,是領導,所以儘管徐達玩得好,但每次都故意落敗,時間一長,朱元璋品出怎麼回事兒來了,表示你別想那麼多,你該怎麼下就怎麼下,咱們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我跟你下棋,就是單純想要享受競技比賽的樂趣。

(君臣對弈)

領導發話了,徐達沒轍了,只好全力迎戰,結果把朱元璋下的是臉紅脖子粗,很快落敗。

朱元璋嘴上說比賽第二,但真到被徐達殺到一個子都不剩的時候,那心裡也是十分窩火的,但見他掃過殘局,卻發現徐達的棋子雖然戰勝,但卻巧妙的在棋盤上形成了「萬歲」的字樣,不禁龍顏大悅,落敗之惱登時便一掃而空了。

胡惟庸權傾朝野,最後終被清算,李善長王佐之才,最終含冤而死,而那個被人們認為神機妙算,能和諸葛亮五五開的劉基,最終也死在了朱元璋的算計之下,而我們的徐達同志,卻能在朱元璋的猜忌和懷疑中遊刃有餘,可見其為臣之道,實在是很有一套。

讀史到此,作者不由得想起一樁往事。

昔年徐達率軍北伐,在開平,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唐山,圍困住了倉皇而逃的元朝順帝妥懽帖睦爾,但卻並未將其俘獲殺掉,而是故意留出缺口,放元順帝逃走。

當年的黃金家族縱橫天下的時代已經遠去,到如今,只剩下他們的子孫倉皇而逃的背影。

此情此景,總是看慣了沙場征伐和腥風血雨的徐達,也不禁唏噓。

徐達感慨萬千,但隨軍出征的另外一位名將常遇春卻對徐達故意放走元順帝的行為大惑不解。

(元順帝)

一來,故意放走敵人,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二來,元順帝是塊肥肉,俘獲了元順帝,那就是大功一件,哪兒有放著好處不撈,放著功名不取的道理?

面對常遇春的質疑,徐達說了這麼一段話:

元順帝雖然是我們的敵人,但他畢竟當過皇帝,久居帝位,真要是把他給抓了送回京師,皇帝(朱元璋)要拿他怎麼辦才好?

把他殺了,老百姓會認為大明國風彪悍,太過殘忍,引起社會輿論。

但要是不殺他,給他封地,給他爵位讓他居住,又會讓老朱同志心裡不舒服。

所以我思來想去,還是把他放了比較好。

是的,這麼多年來,身經百戰的徐達已經總結出了一條完美的經驗,那就是:

解決任何十分棘手的問題的唯一方式,就是順水推舟,靜觀其變。

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無疑是徐達在洪武時代能得以善終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仔細想來,當年親密無間的君臣,到如今只剩下了相互揣摩,相互試探,也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往日的推心置腹已經煙消雲散,如今的同謀和交流變成了敵意和沉默。

(徐達)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留守北平的徐達患了背疽,身體已經大不如前。

或許此時的他仍然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第一功臣,但卻不再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名將了。

馮勝,傅友德,藍玉...一批一批的後起之秀,似乎很快就要掩蓋了他的光芒。

北平城那時候還不是明朝的首都,夜裡的中山王府靜悄悄的。

朱元璋沒有給他送過燒鵝,也沒有任何他想見到或者不想見到的人來打擾他。

在他生命中的最後時刻里,他或許會想起他那貧瘠的家鄉,也會想起他那困頓的生活,還會想起自己征戰天下的一幅幅,一幕幕。

有些人和他一起走到了現在,而有些人永遠地留在了過去。

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和他一起走到現在的人,會成為他人生支柱中的一部分,而那些不斷離去的人,是不是也會順帶著帶走他生命的一小塊。

不過至少,作為臣子,他對朱元璋,是坦然的。

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徐達病逝,時年五十四歲。

朱元璋在得知徐達病逝的消息之後,一直默不作聲,很久之後才說了這麼一句話:


《明史》:天何奪吾良將之速!

上天為什麼要這麼快奪走朕的忠臣良將呢?

(朱元璋)

其實,與其說是上天奪走了他的忠臣良將,倒不如說是朱元璋在感嘆,上天奪走了他的朋友。

但皇帝不知道,他以後還會陸陸續續地失去他的其它朋友們。

只不過不同的是,這些朋友們很少有善終的,大部分是被他自己送上了西天。

到那時候,朱元璋也會感受到,每一個人離去的同時,似乎都會從他的生命中奪走一部分東西,從而導致他的生命更加萎靡。

是啊,一代帝王也好,絕代名將也好,他們終將會在人生中的某一個階段明白,他們的人生曾經為了成敗而戰,但其實,人生不止有成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南倭和北虜:大漠有胡虜,江南有倭寇,這是嘉靖的「冰火兩重天」
皇太極:人狠心黑會治國,一個被嚴重低估的文武全才,絕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