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腰痛總不好還走不了遠路?您要當心這個病

腰痛總不好還走不了遠路?您要當心這個病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作者:張凱 審稿專家:趙傑 馬輝

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患者,他們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被慢性腰痛困擾,當他們靜坐或休息時往往沒有明顯的不適,而當他們走一段距離的路後,身體就會出現下肢痛、 麻木、無力等癥狀,此時不得不停下休息一會兒,等癥狀緩解了才能繼續行走。

隨著病情的加重,他們一次能走的距離會越來越短,而需要休息的時間卻越來越長。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只是尋常的腰腿痛,或認為是上了歲數身體功能退化了,沒有及時就醫。結果癥狀不斷加重,不得不去醫院時,檢查後才被醫生告知患上了「椎管狹窄」。


什麼是「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是指椎管的容積變小,因椎管內壁向內突入導致椎管管腔狹窄,壓迫椎管內的脊髓、神經;常見於腰椎和頸椎。


「椎管狹窄」有什麼癥狀?

一般表現為腿部、手臂或軀幹疼痛、麻木、肢體無力、走路一瘸一拐、大小便障礙等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

椎管狹窄根據狹窄部位,分為腰椎管狹窄、頸椎管狹窄和胸椎管狹窄,其中腰椎管狹窄最常見,但頸椎管狹窄更危險。

腰椎管狹窄時,會出現反覆發作的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腰部後伸受限,隨後出現下肢麻木無力,肌肉萎縮。嚴重者造成馬尾神經受壓,表現為小便排不幹凈,大便不能自控,會陰區麻木,性功能下降。

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走路時出現間歇性跛行,具體為行走一定距離(數米至數百米)後出現一側或者雙側腰腿疼、下肢麻木無力;當彎腰、站立或蹲坐休息數分鐘後又可以繼續行走。跛行的間歇距離因病情加重而縮短,嚴重者行走困難。


哪些人易被「椎管狹窄」找上?

椎管狹窄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病因多和患者的年齡以及生活習慣有關。其中老年男性、有先天發育異常者、有外傷病史、或有脊柱滑脫、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病史的人患病幾率比較高。

這種疾病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使得患者出現背痛、腰痛、下肢麻木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站立或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


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

體格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椎管狹窄的癥狀與體征多不一致。所謂體征就是醫生體格檢查的情況。對腰椎管狹窄而言,一般癥狀重而體征輕,尤其是患者住院後經過卧床休息,往往無明顯體征。

這個時候就需要「負荷試驗」來進一步檢查,即請患者行走,誘發出平時的癥狀之後再行體格檢查,往往能獲得定位診斷。

影像檢查:

椎管狹窄可以通過X線檢查、CT掃描、磁共振成像等來進行診斷。

X線檢查: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平片,現在的X線檢查更多的是作為診斷的輔助檢查。X線上可以觀察脊柱曲度的改變,椎間高度的變化,有無椎體邊緣骨贅,關節突關節形態,有無椎體不穩或滑脫。椎管狹窄患者的椎間關節突通常會變得比較肥大,椎板間的間隙會變得狹窄。

CT掃描:CT有較高的空間分辨力,在橫截面上能夠清楚地顯示骨性和軟組織結構,對椎骨、椎間盤、黃韌帶的顯示可以非常清晰。如果注射顯影劑並使用X線生成三維圖像,還能顯示軟組織損傷以及骨骼問題,可以對椎管的狹窄程度進行比較準確的判斷。

磁共振成像(MRI):通過電磁波生成脊柱的三維圖像,能夠顯示腫瘤、增生甚至椎間盤和韌帶損傷。可以比較清楚地顯現出神經根受壓的位置和程度。磁共振檢查準確率更高,但價格較貴。

正常椎管與椎管狹窄的 CT、MRI影像


椎管狹窄如何治療?

早期階段,椎管被壓迫不是特別嚴重時,可以採取非手術的治療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腰背肌功能鍛煉、中醫手法、針灸、牽引、穴位貼敷、理療等,可聯合口服鎮痛藥物、肌松藥物、營養神經等藥物對症治療。

是否需要手術要結合病人的癥狀、體征和影像學的檢查。對於出現下肢持續麻木或者嚴重的麻木疼痛,或者是肌肉已經萎縮、大小便功能有障礙,甚至出現不全癱瘓這些表現的病人,如果在影像學的檢查中發現神經已經有明顯壓迫,就需要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您:

根據您的詳細病史、癥狀和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的輔助檢查,椎管狹窄其實並不難診斷。往往耽誤您病情的,是平時生活中對身體出現不適癥狀等「警示信號」的不重視。

同時需要注意,不是所有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都是由椎管狹窄症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內腫瘤、靜脈血栓、感染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腰腿痛、麻木癥狀。所以當您有以上不適癥狀的時候還是需要儘早地就診,明確病因,對症治療,早日解除病痛。


審稿專家

趙傑

趙傑,主任醫師,博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入選2020年上海領軍人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上海市級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

專業擅長: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脊柱結核、化膿性脊柱炎等脊柱感染,脊柱畸形等複雜脊柱疾病的診療。

社會任職: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等。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特需門診,上海市瞿溪路500號上海九院南院新門診樓2樓)

周四下午(專家門診,上海市瞿溪路500號上海九院南院新門診樓3樓)

周四上午(專家門診,上海市寶山區漠河路280號上海九院北院)



審稿專家

馬輝

馬輝,主任醫師,擁有骨科和康復醫學專業雙資格證書,上海市衛生計生工作先進個人,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考官。曾於美國維克森林大學脊柱外科中心學習,主攻脊柱外科微創手術治療。

社會任職:

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專科分會脊柱學組秘書、上海市康復醫學會骨科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及青年學組組長、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疼痛專委會委員等。

專業擅長: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頸椎病的微創及開放手術治療;脊柱骨折、脊髓損傷等創傷疾病的治療。

門診信息: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專家門診,上海市寶山區漠河路280號上海九院北院)

周二上午(專家門診,上海市瞿溪路500號上海九院南院新門診樓3樓)



作者介紹

張凱


張凱,博士,主治醫師,師從著名脊柱外科專家趙傑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作為骨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多項課題。

專業擅長:腰椎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等脊柱疾病的微創診療,骨科關節、創傷等常見疾病的診療。

學術任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專業委員會脊柱退行性變與神經保護學組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第三屆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門診信息:

周一下午(脊柱術後專科門診,上海市瞿溪路500號上海九院南院新門診樓3樓)


END


  • 聲明: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圖片源自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 文章僅供參考和學習分享,一切視患者自身情況和以專業醫生診斷治療為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科大夫平台 的精彩文章:

頸椎保健操:每天練一練,告別頸肩痛
12個家居生活「小方案」,幫你守護身體「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