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最後一次親征始末(如果陸遜得到更多權力,北伐能成功嘛?)

孫權最後一次親征始末(如果陸遜得到更多權力,北伐能成功嘛?)

公元234年, 丞相六出祁山的同時,孫權也在荊州、江淮兩大戰場全線出擊。

整個吳國大軍分為三路:

一路由陸遜、諸葛瑾領軍由夏口出發,溯漢水而上進攻襄陽;

一路由孫韶從京口入廣陵郡,溯中瀆水北上。

這兩路兵馬規模不大,兵力在萬人左右,吳國的主攻方向還是合肥,孫權親領十萬大軍,第四次由濡須口出發攻取合肥。

208年孫權打過一次,被蔣濟忽悠了。

215年與劉備議和後,孫權再次征討合肥,這次更慘,被張遼八百破十萬,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江東再也不敢對合肥用兵

233年孫權第三次親征合肥,發現舊城被滿寵拆了,新城還沒看到就退兵了。

孫權吸取之前專打一個戰場的教訓,三路齊發,看你曹魏如何防備?

當然這種大手筆的軍事行動對國力的消耗十分大,也許是孫權看出了丞相破釜沉舟的決心,這次也堵上了全部的籌碼(吳軍北伐可以充分利用水道,相對蜀漢來說後勤壓力大大減輕)

吳國這次出兵規模很大,以至於連多次擊敗吳軍的滿寵都有點擔心,對能否守住合肥有了疑慮,打算放棄合肥新城,在壽春與吳軍決戰(寵欲拔新城守,致賊壽春)


在襄樊戰役滿寵可是十分英勇的,當時樊城內的曹軍已經失去了抵抗鬥志,要求曹仁抓緊突圍,滿寵站出來反對:「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寵乃沉白馬,與軍人盟誓。

當然滿寵也不能說他膽怯,主動放棄合肥新城主要的目的是想拉長吳軍的後勤補給線

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吳軍的後勤壓力,慢長的補給線還會讓魏軍騎兵找到更多斷糧道的機會。

從戰術角度看,滿寵的計劃似乎有點道理,但是曹叡立刻否定了滿寵的計劃。

幾點原因

1、曹魏之前的國防戰略是: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這三個戰略要點必須堅守(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

2、滿寵的策略完全沒有考慮政治因素。現在一仗未打,就把重鎮合肥拱手相讓,這讓以上國自居的大魏顏面何存?

不僅如此,棄城而走會動搖曹魏在江淮的統治基礎,六安等城邑有很大可能會望風降吳。

3、如果孫權佔了合肥,不攻壽春,而是穩步經營,鞏固勝利成果,如何應付呢?這就會出現蔣濟之前的判斷: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賊煙火而壞城,此為未攻而自拔。一至於此,劫略無限,必以淮北為守。國防線將大幅北撤,淮南將不復為曹魏所有。

吳軍雖然攻城能力弱,但是守城的能力可是頂級的。

曹叡舉出了東漢光武帝時期:"昔漢光武遣兵縣據略陽,終以破隗囂。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

此時曹睿的局面也很艱難,丞相在涼州大舉北伐,出動了蜀漢最多的兵力,孫權又是三路齊發,吳蜀兩國這次幾乎同一時間發起大規模的攻擊,這在曹魏立國後還從未發生!

但曹叡沒慌,鎮定自若,調兵遣將。

劉曄對曹叡有過如此評語: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曹家的幾個接班人能力是真強!

當時魏國的野戰兵團主要分布在幾大戰區:幽州、雍涼、荊州、淮南,中央軍隨機應變。這次三大戰區同時遭受攻擊,駐於洛陽周邊地區的中央軍該怎麼調配呢?

曹叡決定遣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去增援關中的司馬懿,曹叡本人親自領軍御駕親征去會會孫權,如此危急的形勢最重要的是穩定軍心,沒有比皇帝御駕親征更能鼓舞士氣的了(敕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征之,比至,恐權走也)

散騎常侍劉邵也獻了一策:

賊眾新至,心專氣銳。寵以少人自戰其地,若便進擊,不必能制。寵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騎三千,軍前發,揚聲進道,震曜形勢。騎到合肥,疏其行隊,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賊後,擬其歸路,要其糧道。賊聞大軍來,騎斷其後,必震怖遁走,不戰自破賊矣。

具體啥意思呢?

1、先選出精銳的五千步兵、三千騎兵,一路大造聲勢(既給滿寵支援,同時給予孫權強大的心理壓力)

2、到合肥後,隊形鋪開,多備旌鼓,造成大軍已至的樣子。

3、一旦敵人出動,就讓騎兵斷其糧道。

如此一來,吳軍必然後撤。

中央軍還在來援的路上,孫吳已經開始圍攻合肥新城。滿寵聞訊後,準備率兵前去救援(後孫權號十萬眾攻新城,征東將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

汝南太守田豫反對:「賊悉眾大舉,非徒投射小利,欲質新城以致大軍耳。宜聽使攻城,挫其銳氣,不當與爭鋒也。城不可拔,眾必罷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計,必不攻城,勢將自走。若便進兵,適入其計。又大軍相向,當使難知,不當使自畫也。」

田豫其實也看穿了吳軍的虛實,他認為吳軍就是想藉助攻打新城以引誘魏軍出動。

咱們應該聽任他們攻城,挫敗他們的銳氣,吳軍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憊;等其疲憊之後,我們再出擊,可大獲全勝。

如果現在派兵支援,吳軍就不會再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

魏國能人太多,田豫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從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勛(當初他可是先投奔的劉備,劉備任豫州刺史後,田豫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論資歷可以和關張相媲美)

田豫上奏後,曹叡表示同意(豫輒上狀,天子從之)

滿寵只能帶少數兵馬前往合肥支援,他組織了軍中數十敢死之士,於上風之處點燃松枝、麻油,焚燒了吳軍的攻城器具(至合肥新城。寵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

吳軍見引不出魏軍的淮南軍團,於是開始轉攻合肥,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孫權縱有十萬大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就是拿不下合肥。

圍城中,孫權的親侄子孫泰還為流矢所射殺(孫泰是孫權四弟孫匡的兒子,宗室將領的死對吳軍的士氣打擊是很大的)

很快,曹叡的八千先鋒軍到了,孫權主動退了兵。

大家有沒有發現,吳軍北伐每次都是虎頭蛇尾,一開始聲勢浩大,少有挫折,就匆匆退兵,論北伐的決心、能力和堅韌度來說,是完全不能和蜀漢比的。

孫權主力退後,其它兩路,孫韶也順利退兵,但是荊州方向的陸遜遇到了麻煩。

陸遜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向孫權彙報西線戰場的情況。韓扁返回時,被魏軍江夏太守的將領叫逯式巡邏的士兵抓獲(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

吳軍撤軍的計劃全盤泄露!

諸葛瑾聞後,心中甚懼,給陸遜寫信說:「敵人捉住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底細。而且現在江水乾涸,應當趕緊撤軍。」「大駕已旋,賊得韓扁,具知吾闊狹。且水乾,宜當急去。」

當時陸遜領步騎在進軍襄陽的途中,得信後,並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遜未答,方催人種葑豆,與諸將弈釭射戲如常)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諸葛瑾只能屈尊親自前來會見陸遜,陸遜解釋到:賊知大駕以旋,無所復戚,得專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處,兵將意動,且當自定以安之,施設變術,然後出耳。今便示退,賊當謂吾怖,仍來相蹙,必敗之勢也。

古代撤軍是十分難的,稍有不慎,很可能兵敗如山倒,丞相的幾次退兵史書沒有詳寫,咱們可以看看陸遜是怎麼做的

1、魏軍已經知道主公那邊退了,肯定會集中兵力來對付我們,斷我們的後路(形勢很危險!)

2、如今最緊要的是穩定軍心。(這就是陸遜與諸將弈棋、射戲的真正原因,主帥放鬆,下面的人才不會慌亂)

3、陸遜的打算是作出猛攻襄陽城的姿態,然後再撤軍(虛張聲勢,聲東擊西)

於是二人秘密定計,諸葛瑾坐鎮舟船,陸遜率領全部兵馬繼續向襄陽進發。魏軍素來忌憚陸遜,見陸遜要攻襄陽,原先準備乘勢掩殺的魏軍,迅速退回城中(兩人乃密與瑾立計,令瑾督舟船,遜悉上兵馬,以向襄陽城。敵素憚遜,遽還赴城)

陸遜遂得以從容領軍登船(瑾便引船出,遜徐整部伍,張拓聲勢,步趨船,敵不敢幹

襄陽這路魏軍暫時不敢出擊了,江北還有許多魏軍,如何能順利退兵呢?

陸遜故技重施,揚言準備要打白圍,同時暗中分兵襲擊江夏的新市、安陸、石城。結果江夏郡的郡兵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石陽魏軍在退入城中時,甚至不得不砍殺擁塞城門的百姓,才好不容易關住了城門(軍到白圍,託言住獵,潛遣將軍周峻、張梁等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石陽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己民,然後得闔)

吳軍斬俘千餘人後安全撤回。

?這就是頂級名將的能力!(陸遜也入選了武廟,如果孫權給予他更多的權力,陸遜的北伐是否能打過襄陽呢,難,為啥呢?決心不夠,利益驅動力不夠,陸遜是江東四大豪門的吳郡陸氏,穩住江東基本盤才是他的主要任務,至於北伐,又與他何干呢?)

北伐再度無功而返,加上蜀漢那邊丞相也走了,自此以後,孫權再無親征之舉,三國之間再度拉開大規模的戰事時,戰場的主導權已經交到了那些年輕一輩的將領手裡,姜維、諸葛恪、鄧艾,屬於你們的時代來了!

感謝打賞的幾位朋友,這年頭肯拿出真金白銀來讚賞作者,真的鳳毛麟角,咱們這個系列畢竟是寫純歷史的,所以不像一些時政類的、國際分析類的文章那麼貼近熱點,能刺激讀者的荷爾蒙,一衝動,大手一點,就打賞出去了。

其實國際分析類的文章以前也寫過,後來為啥不寫呢,因為自己知道都是些意淫文,真的能做到對國外局勢?洞若觀火嘛?

另外,再強調下,這些文章都是自己寫的,咱們沒有團隊,所以有些一直留言說啥小編的朋友,下次麻煩就改下稱呼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胖貓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夷陵之戰劉備輸掉的根本原因竟然是沒理解一句話?
李易峰人設崩塌不算啥,三國時曹魏有一名將,人設崩塌比他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