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白起兇狠,比廉頗善守,比王翦有謀略,這種戰國狠人哪裡去找?

比白起兇狠,比廉頗善守,比王翦有謀略,這種戰國狠人哪裡去找?

#頭條創作挑戰賽#

(李牧 形象)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和歲數雖然大了,但是仍然能發揮餘熱的廉頗,一仗干翻四十萬大軍的白起,以及平定六國,南征百越的王翦齊名。

同為戰國時代的F4,李牧有啥本事呢?

李牧這個人,不像其它三位仁兄,始終處於權力樞紐地帶,他不在朝中做官,而是在邊地駐防。

作為戰國七雄中趙國的高級將領,李牧最大的任務,就是防守趙國以北的匈奴勢力。

匈奴人,這是天生的戰鬥民族,生來悍勇,打仗很兇,並且用兵毫無章法可言,靈活多變,往往打一槍就換一個地方,實在難纏,然而李牧卻有他獨特的制敵法門。

首先,李牧在邊境地區,可以說得上是封疆大吏,權力很大。


《史記》: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

一來,他可以在當地自行設置部門,選拔官員,一干人事調度工作,用不著趙國的君主來插手,而是全都由自己說了算。

二來,邊區的財政工作也由李牧來主持,所有的賦稅全都收歸到李牧的軍隊之中而無需上交,當然,這並不是說李牧中飽私囊,貪污腐敗,因為收歸軍隊的這些財政收入,全都是花在刀刃上的軍費。

(匈奴軍隊)

想要打匈奴人,裝備得好吧?得買好馬吧?得配備好披掛吧?得打造趁手的武器吧?

另外,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塞外之地,風沙苦寒,伙食總得好點吧?

而像李牧這種每天都給士兵們屠豬宰牛加營養餐的規格,花錢肯定是少不了的。

然而,在對軍隊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高逼格的武器配備,高標準的餐食要求之後,李牧卻下達了這麼一條奇怪的命令,那就是:


《史記》: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

如果匈奴人來犯,你們要趕緊退守堡壘,堅守城池,絕對不能主動出擊,誰敢貿然出擊,直接拿下,定斬不饒。

有人說,最高的防守,就是進攻,但在李牧看來,搞防守,那就要搞得純粹,搞得徹底,說防守就防守,絕對不搞花里胡哨的。

所謂,你狂任你狂,清風拂山崗,你橫任你橫,明月照大江。

你在我李牧的面前再囂張也沒用,因為我壓根就不和你打。

朋友們,不要以為隱忍就是窩囊,更不要以為退讓就是恥辱。

在李牧這種絕對防守的方針之下,匈奴人每次來邊境都一無所獲,因為李牧不但搞防守,還搞堅壁清野,匈奴人來了不僅沒人搭理,而且往往連根毛也搶不著,只好垂頭喪氣的接著回塞外啃沙子。

(堅壁清野)

作為名將,而且是SSR級別的名將,李牧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縱然他有千般本領,萬般厲害,現在也用不上,處在這個位置上,他唯一的任務,就是防守。

《史記》: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氣急敗壞的匈奴人咒罵李牧是個膽小鬼,趙國的將領和士卒們不了解李牧的良苦用心,也覺得李牧畏首畏尾,沒有勇將之風,實在是丟了趙國的臉面。

這樣的論調一經發酵,很快傳到了趙國國君趙孝成王的耳朵里。

趙孝成王一聽,我讓你李牧到外地工作,鎮守趙國北境,你可倒好,整天在關隘里龜縮,把我們燕趙男兒的臉都給丟盡了!

趙孝成王一生氣,把李牧調了回來,罷免其官職,暫且擱置。

把李牧拿下來之後,趙孝成王立刻換了一位驍勇善戰的,願意主動出擊的年輕將領鎮守北境,結果這位史書上沒有留下姓名的仁兄到了邊區一頓胡亂指揮,莽撞出擊,被急於求戰的匈奴人抓住機會給打了個七零八落。


《史記》: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

邊境烽煙再起,匈奴人肆虐,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賴以生存的畜牧業也基本處於崩潰的狀態。

(匈奴肆虐)

場面一度失控,沒辦法,趙孝成王只好舔著臉又把李牧提拔了起來,恢復了他的職務。

李牧呢,也不含糊,官復原職之後到了邊境,還是老一套,堅壁清野不出戰,就和匈奴人這麼挺著。

幾年時間下來,匈奴人挺不住,紛紛退去,邊地又恢復了平靜。

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最能讓人折服的武器,絕對不是暴力和征服,而是堅持與忍耐。

不過,老是這麼忍著,李牧手底下的士卒們也難免有微詞。

這幫士卒們很有上進心,他們認為,自己配置著一流的裝備,享受著豐厚的補助,卻只能每天在城池裡貓著,這日子實在是不太好受。

大丈夫當提三尺之劍,立下不世之功勛,誰願意在這方寸之地了此殘生,在這茫茫的風沙大漠中耗盡自己的青春年華?

士卒們紛紛請願出戰,這一次,李牧沒有拒絕。

誰不想要成就功名,難道我李牧就甘於平庸?

這個時候的匈奴人,對李牧已經基本上沒有防備了,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李牧一直就是那一副龜縮不出的德行,所以他們壓根就不會想到,李牧會率領大軍搞突然襲擊。


《史記》: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事實證明,李牧不是不敢打,不會打,而是很能打,太會打了,他率領軍隊發動奇襲,大破匈奴十餘萬人,由於其作戰太過勇猛,還給匈奴人留下了心理陰影,導致匈奴人此後十餘年不敢再來邊地溜達。

匈奴平定了,李牧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得以返回朝中任職。

(長平之戰)

在這段期間,趙國出了一件很大的事兒。

什麼事呢?那就是浩浩蕩蕩的長平之戰,戰敗了。

秦趙兩國對峙於長平,原本,趙國將領廉頗搞防禦搞得挺好,耗的秦軍人困馬乏,精疲力盡,搞不好再挺幾天就得退軍,結果趙孝成王中了秦軍的反間計,聽信了由秦軍散布的廉頗要造反的消息,臨時換帥,讓廉頗下台,把趙括給推了上去,結果空談兵法,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和秦軍主帥白起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很快落敗,四十萬趙軍一把all in,全軍覆沒。

面對如此慘敗,一生稀里糊塗的趙孝成王只能在頹廢和失意中含恨而去。

趙孝成王的接班人,是趙悼襄王。

趙悼襄王去世後,接班的是趙王遷。

這個時候的趙國,可以說是內外交困,風雨飄搖。

名相藺相如已經逝去,如田單,趙奢之流的名將也紛紛故去,就連忠心耿耿的廉頗也收拾行李投奔了魏國。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卻已然不是天上人間。

不過好在,李牧還在趙國。

(王翦 形象)

長平之戰有白起大破趙國,而長平之戰之後,負責滅亡趙國的人,是秦將王翦。

在王翦的帶領下,幾十萬秦軍進逼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遷沒有辦法,只好抱緊李牧這顆大樹,任命他為大將軍,負責抵抗秦軍的進攻。

李哥啊李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就看你的了!

當了大將軍的李牧還是一如既往地穩重,因為,他依舊採用了「一招鮮,吃遍天」的作戰手段,堅壁清野,閉門不出。

秦軍雖然來勢洶洶,但他們畢竟是長途作戰,糧草消耗不起,咱們只要吊著他,不跟他打,任你王翦有通天的本事,你早晚也得退軍。

然而,李牧還是低估了人心的險惡。

王翦,那也是和李牧一個級別的名將,他當然知道李牧的用意,並且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十分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李牧出戰不出戰的問題,而是趙軍有沒有李牧的問題。

如果趙軍一直由李牧統領,那麼想要攻克邯鄲,必然勢比登天還難,就算能攻克,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郭開 形象)

此時的李牧,就如長平之戰時的廉頗,不先把他擺平,秦軍就沒有勝算。

可是,此時此刻只能望關興嘆的王翦,又能怎麼辦呢?

怎麼辦?很好辦!

當年怎麼對付廉頗,如今就怎麼對付李牧。

王翦一頓活動,很快找到了趙國的大臣郭開。

這個郭開,是趙王遷的侍臣,和王上走得很近。

《史記》: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

王翦對郭開重金以賄,收了錢的郭開立刻跑去找趙王遷報告,誣陷李牧和司馬尚謀反。

李牧是趙軍主帥,而這個司馬尚,則是趙軍副帥。

這麼明顯的栽贓陷害,趙王遷就是隨便動動腦子,也該知道是有人在下絆子,但面對郭開的誣陷,趙王遷卻深信不疑,立刻下令逮捕李牧和司馬尚二人。

陣前換帥,這是用兵大忌。

君不見當年長平之敗?君不見當年廉頗之事?

別的不說,當年鼓動趙孝成王換掉廉頗的,也是這個挨千刀的郭開啊,他的話你能信么?

然而,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解下兵權,聽候發落的消息傳來,副帥司馬尚不甘心坐以待斃,心一橫打算投奔秦國,李牧更是十分失落,他不願意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挽救趙國命運的機會,所以直到他被趙王派出的人手捕殺的前一刻,他依然在前線整頓軍務。


《史記》: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

一切的一切,隨著李牧的死,淪為了一場寂滅。

(趙國覆亡)

南宋有位學者,叫做徐鈞,曾經對李牧做出過這樣的詩評,作者魯鈍,願以此詩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


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

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

趙國最後一位名將已經隕落,想必這趙氏天下的覆亡,也不會遠了。

如果當時趙國的王上不被佞臣所誤,哪兒還會有始皇帝嬴政的一統天下呢?

只可惜,往事如煙,這悠悠遺恨,已經成了白雲蒼狗,逐漸飄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也許,那個冷酷無情的朱元璋,從來沒有從那個風雨之夜中走出來過
郭英:能在功臣一鍋端的洪武年間活下來,這位仁兄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