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列印」是最好的報答?偏愛中國武器的孟加拉國咋讓印度痛不欲生

「列印」是最好的報答?偏愛中國武器的孟加拉國咋讓印度痛不欲生

對於孟加拉國而言,最大的尷尬莫過於:明明知名度比孟加拉虎還低,卻承受著來自鄰國虎視眈眈的敵意。所以為了生存下去,孟加拉國決定購買武器。


就在幾天前,一大批嶄新的國產VT-5輕型坦克現身孟加拉國港口。

作為我們專為外貿打造的輕型坦克,雖然VT-5輕型坦克全重只有33噸,但卻憑藉其傲人的火力、機動性能、防禦性能在輕型坦克中脫穎而出,是披著輕型坦克外衣的主戰坦克,堪稱陸戰全能手。

鑒於幾乎就是給自己量身定做,所以作為VT-5輕型坦克的首批客戶,孟加拉國出手就是44輛,並將其作為陸軍裝備升級的未來希望。

在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今天,各國軍隊裝備都有與時俱進的迫切需求,所以即便孟加拉國名不見經傳,也擋不住其緊追時代步伐的強烈願望。

所以,VT-5輕型坦克的交付本質上就是軍購領域一次普普通通的「外賣配送」,在國際社會都沒有激起什麼漣漪。

但VT-5輕型坦克的陸續交付,卻讓鄰國印度虎軀一震。因為從孟加拉國的地理位置來看,除了門前的孟加拉灣,陸地方向基本被印度三面包圍,你說採購這麼先進的坦克是用來和印度阿瓊坦克一樣當閱兵吉祥物,印度表示打死也不信。

而且,作為一個靠「天天雙十一」買成第四軍事強國的國家,印度深知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但可以用數量來湊。再加上武器買賣從來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背後往往帶著大國意志力的「附加值」。所以作為「過來人」,印度對孟加拉國的「小國雄心」非常在意甚至焦慮。

但印度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因為從1972年自立門戶以來,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孟加拉國除陸續列裝的VT-5輕型坦克,還裝備著44輛國產MBT-2000型主戰坦克、58輛69-ⅡG主戰坦克、174輛59式主戰坦克、50輛85式裝甲人員輸送車、36套WS-22多管火箭武器系統和2個團的FM-90短程防空導彈系統。單兵武器上則裝備了81-1式自動步槍、紅箭8反坦克導彈、QW-2和FN-6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和PF-98反坦克火箭筒。

海軍方面,孟加拉國裝備了2艘053H3型護衛艦,2艘053H2型護衛艦、4艘C13B型輕型護衛艦、2艘035G型常規潛艇、4艘021型導彈艇以及我們協助建造的大型導彈巡邏艇P814艇等。

空軍方面,孟加拉國前後從中國採購了36架F-7MB/BG/BGI戰鬥機、22架PT-6/6G型初級教練機、15架K-8W教練機、15架K-8W教練機。

在中孟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孟加拉國對中國武器的依賴度高達74%。這不僅是中國軍工的驕傲,更是中孟友誼的最好證明。

在琳琅滿目的中國武器面前,同樣是靠買買買不斷壯大的印度似乎有些氣短,畢竟就像印度買遍全球並最終成為美俄等國爭相拉攏的香餑餑一樣,孟加拉國買到的是中國武器,得到的是中國的重視和支持,印度即便有針對孟加拉國的心也不得不力不從心。

那麼,孟加拉國為何要大力採購武器?又為何對中國武器情有獨鍾?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武器不僅皮實耐造,更是「列印」的有力保證。想當年解放軍就是拿著這些武器,將不可一世的印軍精銳打得屁滾尿流,不僅讓印度的侵略戰打成了首都保衛戰,開國總理尼赫魯更是差點兒淪為亡國之君。

當然,以印度軍隊嗓門大戰力渣的尿性,似乎不只中國武器是他們的剋星,但為何孟加拉國卻要執著於中國的武器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因為孟加拉國曾經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而巴基斯坦和我們長期並肩作戰、勠力同心。

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散盡後,英國的家底終於被丘吉爾加班加點地嚯嚯殆盡,連英屬印度的殖民都力不從心,不得不選擇出門右滾。

但作為名副其實的攪屎棍,英國豈能痛快走人,於是一紙印巴分治協定,本就不是鐵板一塊的英屬印度迅速被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隨後先後自立門戶告別殖民。

由於印巴分治本質上是以宗教為分野依據,所以依靠印度教徒的人多勢眾,印度體量遠大於巴基斯坦。鑒於昔日的主人如此「深明大義」,且極力避免戰爭或革命,保留了殖民時代的統治階層,於是換湯不換藥的尼赫魯們,雖然翻身做主,卻對英國殖民者有著說不完的感恩,並不由分說地將自己打扮成英屬印度的繼承者,妄圖繼承所謂的英屬印度版圖,消滅巴基斯坦重新「一統乾坤」。

但蒙巴頓為首的英國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尼赫魯等人就是痴人說夢。因為雖然巴基斯坦體量較小,且在印巴分治前被印度奪走了西東旁遮普和西孟加拉,拉大了印巴之間的差距,但巴基斯坦向西佔據了印度河流域大部,且在克什米爾居高臨下,向東則佔據了恆河三角洲,對印度形成了東西夾擊的態勢。

對於印度而言,除了巴基斯坦東西夾擊帶來的痛不欲生,讓印度不得不疲於奔命。更尷尬的地方在於:東巴基斯坦的存在不僅讓印度不得不借港出海,更讓印度本土和東北的阿薩姆地區只剩下寬僅20多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

更要命的是,西里古里走廊的對面,不僅有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更有印度一聽到就渾身顫抖的夢魘。所以從印巴分治的那一刻開始,印度就一直渴望消滅巴基斯坦,做一個「身殘志堅」的大國。

然後,在東西巴基斯坦矛盾愈演愈烈的1971年,印度終於等到機會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趁勢肢解了巴基斯坦,世界上從此有了孟加拉國。

而因為10年前的中印戰爭,中巴關係迅速升溫,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時,中國更是「見義勇為」,成為巴基斯坦的救命恩人,從此中巴成為名副其實的過命兄弟,巴基斯坦也得到了中國武器的大規模供應。

因為彼時的東巴基斯坦尚未與巴基斯坦分道揚鑣,所以中國武器也成為東孟加拉國的採購標準。

就像蘇聯武器的大量出口讓今日印度對俄羅斯武器嚴重依賴一樣,「先入為主」的優勢,讓孟加拉國對中國武器情有獨鍾。再加上隨著時間發展,中國武器也逐漸擺脫了低端的標籤,並朝著高精尖的方向突飛猛進,於是孟加拉國的武器裝備水平也與時俱進。

本來作為知名度還不如孟加拉虎的國家,孟加拉國本不需要如此努力。畢竟除了羅興亞人問題,與孟加拉國幾乎沒有交集,而印度又是孟加拉國建國的恩人。

但問題是,印度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不是為了孟加拉人民的福祉,而且單純地想讓巴基斯坦分崩離析,進而逆轉被巴基斯坦掐頭去尾的尷尬命運。

而且,出於恢復所謂英屬印度版圖的大國雄心,以及擔心西里古里走廊被隨時切斷的尷尬局面,印度不介意在吃掉錫金後,對孟加拉國來個如法炮製。

所以為了防止被印度生吞活剝,避免成為下一個錫金,本就人口眾多的孟加拉國開始拚命地生,向妄圖侵略的印度發動了悄無聲息卻又轟轟烈烈的「子宮戰爭」。

事實證明,以印度吃個錫金都差點兒咯牙的水平,即便孟加拉國選擇躺平,印度的吞併也不可能成功。但奈何孟加拉國作為英屬印度的「龍興之地」,地形平坦、氣候適宜,經濟發達,水源豐富,人口本身就比較稠密,所以在孟加拉國放開生育後,人口的增長一發不可收拾。

時至今日,在僅有14.7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足足生活了1.6億孟加拉人,而孟加拉國作為恆河三角洲上的國家,常年被水旱災害折騰,人口早已不堪重負,於是他們紛紛選擇到周邊的鄰國尤其是印度謀生。

本來,印度對於孟加拉國移民還挺熱情。畢竟統治遙遠的東北六邦實在太費勁,與其如此不如放孟加拉人到阿薩姆地區摻沙子,起到以亂制亂的作用。

但放著放著,印度就發現,孟加拉人越來越多,導致印度社會更加動蕩。在這樣的背景下,執政的印度人民黨開始推行「大印度教」主義,並開始針對國內的孟加拉移民,印孟關係劍拔弩張。

可以說,印度的外在威脅,才是孟加拉國不斷強化軍備的重要原因。而中國武器的「一脈相承」,則讓孟加拉國在收穫了武器更新換代的同時,找到了在印度陰霾之外自力更生的另一種可能。

是的,雖然印度和孟加拉國都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國家,但印度本身本被英屬印度的殖民地惡習纏身,且因為從未經歷過革命或戰爭的洗禮,印度的有聲有色之路充滿著湊合與糊弄。比如因為沒有實行過土地改革,為工業化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印度的工業化基本無從談起,只能「彎道飆車」,企圖以第三產業如軟體外包、仿製葯等產業的突飛猛進實現大國崛起。

在沒有第二產業做支撐的情況下,印度自己的脫貧致富之路尚且自顧不暇,支援孟加拉國更是力不從心。

但中國就不一樣了,在經過30年代艱苦奮鬥後,我們又經歷了40多年改革開放的厚積薄發,建立了世界上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綜合國力更是一日千里,具備了向它國產業轉移的條件。

事實上,我們的產業外溢也確實基本流向了越南和孟加拉國等地區,刺激了孟加拉國成衣製造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欣欣向榮。

從2006年開始,中國取代印度成為孟加拉國最大進口國和第一大貿易夥伴,孟加拉國不僅吸引了我們的大量投資,更成為我們基建的熱土。

2016年10月,中國與孟加拉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開展「一帶一路」倡議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作為中國與南亞地區國家簽署的首個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標誌著孟加拉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中國也成為孟加拉國「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對於努力了50年依然家徒四壁的孟加拉國而言,中國無疑是值得信賴的夥伴,雖然外媒炒作的「珍珠鏈」戰略是子虛烏有的污衊。但不可否認,由於我們的支持,孟加拉國不僅成功加入了「4K列印」豪華午餐,更在社會發展層面得到顯著改觀。

雖然因為被印度三面包圍的區位短期內無法改變,且孟加拉國還在水源等問題上被印度使絆,但相信在我們的支持下,配合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南亞夥伴,孟加拉國建國以來的被動局面一定能徹底逆轉。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史 的精彩文章:

寬於律己,嚴以待人?為何普京對一些國家拆除蘇軍紀念碑怒不可遏
不聽英國言,活該被罵慘?乾隆拒絕馬嘎爾尼到底錯在了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