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國諜戰無間道:蜀漢靠感化,孫吳靠詐降,曹魏靠死間

三國諜戰無間道:蜀漢靠感化,孫吳靠詐降,曹魏靠死間

作者:孤寂寒光

早在《孫子兵法》中,就有諜戰的記載,主要有五種間諜——因間、內間、反間、死間和生間。因間是利用敵方百姓做間諜,內間是利用敵方官員做間諜,反間是利用敵方的間諜做自己的間諜,死間就是擾亂對方後捨生取義,生間是擾亂對方後活著回來。

間諜在戰亂時代更為重要。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不少間諜的出現,秦國就是內間的集大成者。比如趙國的郭開、齊國的後勝都是秦國的內間,秦國統一六國他們都出了大力。雖然自古以來就有間諜,但三國是最早設立間諜機構的時期。三國由於幾十年戰亂,間諜也相當活躍。三國間諜們也各有各的特點,東吳最會用詐降,曹魏死間最多,蜀漢全靠劉備的個人魅力搞感化。


明朝錦衣衛,國民黨軍統,這種類似的早期間諜機構,三國時期就有。


電影中的錦衣衛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在自己丞相府設立了校事一職,這個職位跟錦衣衛差不多,主要工作就是監視朝野眾臣子。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以漢室的名義對外發號施令,很多不服的朝臣都想著推翻曹操。比如著名的衣帶詔事件,就是一系列漢室重臣想要推翻曹操的事件。後來的劉備、袁紹都以獻帝「衣帶詔」的名義討伐過曹操。


袁紹

正是因為如此,曹操非常需要校事這種官員為自己服務袁紹。當時擔任校事的是盧洪和趙達。漢室朝臣相當懼怕這兩個人,尤其是趙達經常讓這些朝臣家破人亡。曹丕繼位之後,校事的權力不斷擴張,機構也不斷膨脹。當時不只是朝臣就連平民都經常被牽連,有時候一起案件可以牽涉數萬人。無論是曹操的丞相時期還是後來的曹魏皇朝,合法性都不是很足。再加上東吳和蜀漢時刻滲透,曹魏的間諜機構相當龐大。


除了曹魏之外,東吳也有著同樣的間諜機構。比如吳國末帝孫皓就有一個「察戰」,任務也是監視吳國國內。當時吳國國內人心思變,孫皓的倒行逆施已經引起了江東四大家族的反感,孫皓就更需要間諜監視控制國內局勢。


監視國內只是間諜的作用之一,真正體現價值是對外情報戰上。正如國民黨的軍統和中統,雖然他們長期以監視控制國內為主。但在抗日戰爭時期也肩負了對外情報戰的任務。


三國時期的情報戰從黃巾之亂就可以算了。太平道教主張角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到如此龐大的勢力,與東漢朝廷內的中常侍封諝、徐奉有直接關係。這兩個人物就是齊國後勝、趙國郭開。要不是有人告密,黃巾軍爆發後的聲勢應該更大,可能更難管控。


這只是三國情報戰的開始,隨後的董卓進京,更有一出諜戰大戲。丁原的義子呂布跟著部隊進入洛陽,此時洛陽城中發生了巨變。大將軍何進為了誅殺十常侍召各地諸侯入京,丁原就是其中一個。由於何進誅殺十常侍的計謀敗露,反被十常侍所殺。後來袁紹又殺了十常侍。


董卓

丁原在洛陽已經失去了駐軍的意義。就在此時董卓也趕到洛陽了,董卓想要兼并丁原的部下,於是就用金錢與寶馬買通了呂布殺了董卓。


整個三國亂戰時期,間諜戰一直就沒斷過。間諜戰也是各有各的特點。劉備經過早期的顛沛流離,終於在赤壁之戰後有了荊州這個穩定的基地。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就是靠著張松和法正兩個內間。張松在受到曹操的侮辱後轉而邀請劉備進入益州。法正更是劉備奪取益州全境的主要謀士。劉備得到這兩個內間靠的不是賄賂,而是自己漢室後裔的招牌。


在三國時期,漢室衰微,北方已經被曹操控制。這時大量心系漢室的人才開始尋找皇室後裔以圖東山再起。劉璋的父親劉焉是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後,年輕時以漢室宗親的身份成為中郎,然後一路做到了州刺史的位置。


呂布

張松和法正看到劉璋暗弱,自然會把目光鎖定在同樣是一州之首的劉備身上。益州地形複雜,如果沒有法正幫助劉備很難在短時間內拿下益州。而此時的曹魏還佔據著襄陽,如果劉備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益州,很難說曹魏會不會南下。


劉備在得到益州之後勢力達到了鼎盛,此時的劉備橫跨荊、益二州,已經初步完成了《隆中對》的戰略。荊州留守關羽也在劉備贏得漢中之戰後開始籌備進攻襄樊。關羽在進攻襄樊過程中也大量使用間諜戰。關羽利用劉備皇族身份,說服侯音、衛開綁了他們的上司,南陽太守東里袞。面對關羽進攻襄樊的聲勢,荊州刺史胡修直接投降。


關羽

關羽更是滲透到了曹魏的後方,豫西一帶以孫浪為首的義軍也都舉起了反曹興劉的大旗。襄樊戰役中,關羽要不是受制於兵力過於薄弱,很有可能拿下襄樊直指許昌。


蜀漢這邊主要靠感化,曹魏則是以死間為主。死間是《孫子兵法》中最慘的一個。因為死間者要以生命為代價做到擾亂敵人的目的。而且,自己的價值還很有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到效果,比如曹魏派到東吳的青州人隱番。


當時正是諸葛亮北伐時期。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蜀漢真正的執政者。此時的蜀漢因為經歷了襄樊和夷陵兩次慘敗,實力大大受損。諸葛亮經過六年的修整後開始北伐曹魏。由於失去了荊州,諸葛亮只能聯合東吳一起抗曹。魏明帝曹睿面對東西夾攻想要依靠間諜來攪亂東吳政局。


隱番

隱番假裝叛逃到東吳,以通曉刑律成為東吳廷尉監。東吳廷尉分正副,正職就是廷尉正,副職就是廷尉監和廷尉平。隱番在成為廷尉之後重金籠絡東吳重臣。隱番主要籠絡兩股勢力,其一就是本土門閥,其二就是他國叛將。


雖然東吳是軍閥與門閥融合最好的三國政權。但孫氏畢竟不是江東大族,先天就與當地門閥有衝突。這一點在曹魏和蜀漢身上也表現的非常明顯。叛將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可以投靠東吳當然也能投靠曹魏。


東吳的本土派朱據,降將郝普、潘翥都是隱番的座上賓。隱番的計劃如果順利執行,將會對東吳內部造成巨大的混亂。但這一計劃最終並沒有成功,第二年隱番的事情東窗事發。由於孫布詐降,王凌的部隊要進入東吳接應,這就進入了孫權布下的圈套。


孫權

隱番為了救王凌的部隊直接發動叛亂,王凌警覺後撤軍。隱番自然被孫權打入大牢。在監獄中隱番沒有供出任何一個同夥,最終被孫權處死。這件事雖然成功但也對東吳內部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比如朱據就徹底被雪藏。孫權此後開始大興牢獄,學習曹操設立中書校事一職,搞得朝野一片混亂,人人自危。


曹魏還很有可能派出了馬茂刺殺孫權。馬茂本是王凌部下,因與上司不和投降了東吳。孫權任命馬茂為征西大將軍,領一千兵馬。孫權非常喜歡打獵,但由於年齡大了不能出去打獵就經常在宮中打獵。公元245年馬茂發動叛亂。這一日馬茂聯合朱貞等禁衛軍密謀刺殺孫權,但事情敗露被殺。


費禕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郭修刺殺費禕。諸葛亮死後,蜀漢荊州派人才逐漸凋零。公元220年劉備就丟掉了荊州,到了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荊州已經不在蜀漢手中14年。當年劉備帶出來的荊州人才早就枯竭了。諸葛亮之後就是蔣琬主政,蔣琬後面是費禕。在一次宴會上,費禕被左將軍郭修刺殺,至此劉禪失去荊州人才輔佐,政局開始混亂。郭修就是當年姜維在北伐中俘虜的曹魏官員。


跟以上兩者不同,東吳這邊一直以詐降為主。比如黃蓋與周瑜的苦肉計就是詐降的經典橋段。前文所說的孫布詐降王凌也是一個案例。再有就是陸遜的經典戰役,在石亭之戰中周舫以得罪吳王為名唆使曹休派兵接應。此時陸遜等人派兵九萬在石亭附近埋伏,最終曹休大敗。這一戰也為孫權稱帝奠定了基礎。


陸遜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戰爭除了軍事力量的對抗,諜戰情報的作用也很大,這也是間諜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擁有核動力航母有多難?法國戴高樂號就是典型案例
二戰結束後歐洲勢力重組,哪些國家被瓜分,哪些又在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