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人類女性,會進化出狹窄扭曲的產道?選擇直立行走的代價

為什麼人類女性,會進化出狹窄扭曲的產道?選擇直立行走的代價

一直以來,人類都為自己祖先選擇了直立行走而感到驕傲,因為這使我們得以解放雙手創造工具,促使文明誕生,一步步走上了金字塔的頂端。

人類認為直立行走幫我們解放了雙手,使得可以創造工具

但你們知道嗎?直立行走也讓我們付出了許多代價。

比如在地球生物當中,鮮少有像人類女性這樣的「分娩困難戶」,因為人類女性的產道實在是過於狹窄扭曲。那麼,為什麼直立行走的人類會進化出這樣的產道呢?

直立行走的副作用之一是分娩困難

人類女性狹窄扭曲的產道

人們總是將「直立行走」作為區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典型特徵,但是依靠四肢移動和直立行走這兩種方式,在生物力學方面本身就有著巨大的差異,它會使我們的骨骼發生巨變

在全身骨骼的改變中,盆骨的改變最為明顯,它從原來開闊的模樣,變得十分的狹窄。除了骨盆狹窄以外,女性的產道也在此時漸漸轉變了形態,變得十分的扭曲。

選擇直立行走後人的盆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要知道,自然界中大部分哺乳動物的產道都是直的,這就使得它們在生育後代的時候不會那麼困難,如果有人類協助的話,將胎兒向外一拽,就能直接拽出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動物不僅鮮少遭遇「難產」,一胎還能生好幾個。

可人類就沒這麼好運了,胎兒不僅要在狹小的骨盆中發育,到了出生時,還要從扭曲狹窄的產道中出來,這都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也難怪說,對於女性而言,生產就是在鬼門關附近「反覆橫跳」。

胎兒在狹小骨盆中的發育給母體帶來了巨大負擔

資料顯示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天約有830名女性因懷孕和分娩過程中的併發症而死亡,這一統計數據實際上已經比1990年減少了44%。

一開始,古人類女性還能夠勉強忍受這種情況,可是隨著人的進一步進化,腦袋變得更大,這就使胎兒穿越狹窄產道變得更加困難了。

人類進一步進化加大了頭圍,使得分娩更加艱難

就這樣,我們似乎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一面要選擇繼續進化,一面要選擇分娩容易。很顯然,最終人類選擇了前者,從而讓女性不得不在生育的時候忍受巨大的痛苦。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有人類學家對於這一情況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並且將其稱之為「產科困境」或者「分娩困境」

在他們看來,這種困境的源頭就是人類選擇直立行走,若是我們依舊像其他動物那樣四肢著地,人類的骨盆就不至於變得這麼狹小,產道也不會變得如此崎嶇。

直立行走的選擇是一切「罪惡的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產道扭曲導致分娩困難這件事,也有科學家表示不認可。比如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蒂亞·斯坦菲爾德教授,就在帶領自己研究小組進行仔細探查之後,得到了一種不同的結論。

他們認為,人類女性產道扭曲狹窄的結構雖然在某種角度上會影響分娩,但是並不是「毫無用處」。因為下產道的縱向橢圓形結構,有利於讓骨盆底肌肉保持穩定,利於胎兒正常出生。只不過,胎兒出生的時候需要旋轉身體。

部分科學家認為女性產道雖扭曲,但是依舊有利於讓胎兒出生

除此之外,雖然一直以來,學界都認為是人類做出了進化選擇,才使女性盆骨變形,並且產道也隨之變窄。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大家發現,人類分娩困難的鍋好像不能只甩給「直立行走」,這是為什麼呢?


造成人類分娩困難的可能不止是產道

首先我們來看2018年10月發表於《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它的研究對象是世界各地女性的產道情況,最終發現,全球女性的產道差異與長期存在的進化論觀點是相悖的。

科學家對全球女性的盆骨和產道進行了研究

根據資料來看,英國倫敦羅漢普頓大學的人類學家和劍橋大學的生態專家,一同觀察測量了348位女性的骨盆,這些女性來自全球24個地方。最終的對比結果顯示,全球女性骨盆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比如亞洲女性骨盆的兩側偏窄,美洲土著女性的產道更寬。

這就說明,全球各個地區女性分娩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不過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他們暫時還沒找到,初步認為可能與當地的溫度有關,因為在較冷的氣候環境下,人類的身體和骨骼會朝著「寬大」方面發展,更利於幫身體保留熱量。

不同地區女性的盆骨差異非常大,所以分娩困難程度也不一樣

其次再來看羅德島大學的研究者霍利·鄧斯沃斯的相關研究與發現,這位科學家在充分了解上世紀提出的「分娩困境」概念之後,便開始著手尋找相關證據。

而在這個過程中,霍利發現一切似乎都是錯的。因為當初人類為了順利解釋這一問題,預測分娩困境的沃什伯恩說人類嬰兒都是「早產兒」

可是在對比了人類女性和其他靈長類生物的孕期之後,就會發現,人類懷孕的時間相對較長,大約比同等大小的猿類長一個多月。

人類胎兒發育的時間已經相對較長了

這就意味著,人類嬰兒的發育時間更長,腦袋比咱們想像中的還要大。而根據古人類分娩研究的數據來看,人類真正遭遇分娩困境應該是在一萬年前。

那時人類已經進入了農耕社會,飲食結構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嬰兒的個頭就會更大,從而變得難以從產道出來。

進入農耕社會後,人類胎兒的個頭再次變大

需要注意的是,持有此觀點的研究者雖然言之鑿鑿,但是在相關論證方面,依舊存在證據不足的情況。所以,想徹底推翻分娩困境是由盆骨、產道狹窄造成的觀點,還需要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

除此之外,不少研究當代分娩問題的學者,也發現醫學發達創造的「剖腹產」手術,可能正在改變人類的進化史。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剖腹產或許會影響人類「進化」

隨著醫學的發展,現在女性生子有了更多的選擇,尤其是骨盆、產道天生狹小的女性,大多能夠直接選擇剖腹產,從而避免一些風險。

許多產道、骨盆狹小的女性會選擇剖腹產

按理來說,這只是個人的選擇。但是研究人類分娩的維也納大學生物博士Philipp Mitteroecker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現代醫學的過多干預,可能會讓「順產」成為歷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來,在他看來,女性分娩「九死一生」其實是自然的淘汰機制在起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骨盆、產道過於狹窄的女性無法順利存活,就這樣擁有這一基因的人將會被越篩越少。

剖腹產可能是違背「自然淘汰」機制的

可是「剖腹產」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優勝劣汰」的機制,更多骨盆狹窄的女性活了下來,並且將這種基因傳了下去。因此,在未來,如果選擇剖腹產的人達到了某個數量,遺傳相關基因的人變多,人類想要自然生產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了。從本質上來說,它的存在可能影響了咱們的進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答案在這兒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