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朝雖冷門,但皇帝是溫暖無敵的大寶貝,武將是領兵打仗的天花板

王朝雖冷門,但皇帝是溫暖無敵的大寶貝,武將是領兵打仗的天花板

#頭條創作挑戰賽#

(前涼世祖張駿 形象)

建興十三年,公元346年,這一年,十六國時期前涼王朝的第四位君主,前涼世祖張駿去世了。

魂悠悠在隴上,當年英豪意氣,化作了一捧黃土。

作為割據河西一帶的王朝,前涼政權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很不錯的。

開國君主張軌,是東晉外派到河西涼州的公務員,到了涼州之後脫離了東晉公司,自己單幹,打下了前涼最初的基業。

第二任君主前涼高祖張寔,第三任君主前涼太宗張茂,第四任君主前涼世祖張駿,雖然都談不上是文治武功的偉大帝王,但勉強算是合格,一代一代默默耕耘,前涼傳到第五任君主,世宗張重華的手裡時,可以說,發展的是相當不錯。

一般來說,中國封建王朝的發展規矩是,初代和二代皇帝都比較優秀,有時候二代還要比初代優秀很多,三代四代勉強還能做個守成之主,到了五代六代,基本上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然而,這個規律在前涼王朝面前,卻似乎並不應驗。

歷代前輩們給張重華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不錯的開局,然而他卻沒有樂得享受或者乾脆躺平,在他即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位仁兄簡直可以用「勵精圖治」來形容。

(前涼王朝)

《晉書》:輕賦斂,除關稅,省園囿,以恤貧窮。

減輕百姓們的徭役,免除工商士農的賦稅,不蓋新房子不搞基建,反而把省下來的錢都用來救濟黎民百姓。

仁者愛人,人恆愛之,你對老百姓好,老百姓當然也擁戴你。

張重華這麼搞,那收到的效果,必然是很好的,一時間前涼王朝政通人和,人均GDP那是蹭蹭的往上漲。

不過,前涼雖然內部問題不大,可外部卻一直有很問題。

因為,處於十六國時期的前涼並非大一統帝國,而是割據政權,而作為割據政權,前涼時常受到老鄰居後趙政權的騷擾。

當時的後趙皇帝,是太祖石虎。

顧名思義,石虎這個人,性格有點虎。

石虎同志性格魯莽衝動,一生最大的志向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開疆拓土」,所以石虎有事沒事就出兵前涼,時不時就搞點騷擾。

如果一年騷擾一次,或者一年騷擾兩次,張重華還可以接受,因為國與國之間難免有摩擦,當年孫劉聯盟也難免紅臉,前涼和後趙的邊境有衝突,那也可以理解。

(後趙太祖石虎 形象)

但問題是,石虎出兵不分晝夜,搞起騷擾來沒完沒了,白天黑天晝夜不休,搞得張重華連覺也睡不好,那就實在是有點忍不了了,我一再忍讓你,你反而變本加厲,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么?

於是,張重華決定,發動大軍,反攻後趙,給這個猖狂的石虎小老弟上一課,不讓石虎明白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不算完。

我們知道,在打仗的問題上,國力很重要,因為國力就代表了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援和糧草供給。

兵力很重要,因為在人數上的懸殊差距,其實是很難逆轉的,以少勝多固然驚艷,但畢竟只是一些很偶然的個例。

不過在作者看來,無論是國力還是兵力,都比不上人力。

這裡說的人力,指的是用人之道,也就是一支軍隊的將領。

戰國時期,燕國重用樂毅,所以能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這就是用對了人。

後來燕國換掉了樂毅,重用騎劫,結果幾天不到,就被齊國的將領田單給打了個落花流水,到手的城池又飛走了,這就是用錯了人。

那有些讀者可能會說,這好辦,我擦亮眼睛,任用名將不就得了么?

這的確是很好,但還遠遠不夠,因為善戰者,未必善謀。

能打仗會打仗能說明這個人有勇氣,但卻不能證明這個人有腦子。

所以,如果要打勝仗,我們要找的,是那種智勇雙全的將領。

那此時的前涼有沒有這種將領呢?

(謝艾 形象)

您還別說,還真有一位。

這位仁兄的名字,叫做謝艾。

謝艾,涼州敦煌人,當時在前涼王朝的職務,是一名主簿,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拿著賬本算一算糧倉里有多少陳芝麻爛穀子。

這位謝老兄身材消瘦,臉色發白,張嘴就是仁義道德,出口就是儒家經典,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別說殺人,就是殺只雞,看上去也有點夠嗆。

但奇怪的是,君王張重華偏偏就選中了這麼一號人來擔任軍隊的統帥。

朋友們,這可不是開玩笑,因為謝艾在戰場上要面臨的對手,是後趙的大將麻秋。

麻秋這個人,身經百戰,成名已久,是一員悍將,而且名聲在外,那時節後趙老百姓里如果有嬰兒哭鬧或者小孩子不聽話,大人就會嚇唬孩子說麻秋來了,足見這位仁兄的形象是有多麼恐怖。

秀才遇到兵,往往是有理說不清,大臣們都認為張重華識人不明,這謝艾上了戰場肯定是被麻秋吊著打,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謝艾上了戰場之後用兵奇詭,只用幾千人就能追著麻秋幾萬人打,之後更是三戰三勝,打得後趙壓根就找不著北。

(大勝之勢)

謝艾功成身退,什麼也沒有說,他離開了中央,到地方去做了太守。

因為他已經證明了自己,所以對於這樣一位名將來說,不打擾,是最後的溫柔。

作為邊陲小國,有如此戰績,張重華算是徹底揚眉吐氣了。


《晉書》:重華自以連破勍敵,頗怠政事,希接賓客。

不過,年輕的君王似乎有點志得意滿,在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之後,他很快滿足,開始安於現狀,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沾沾自喜,朝政大事兒基本上就不怎麼管了。

皇帝有點自閉,大臣很不樂意。

一位叫做索遐的大臣十分著急,上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疏(好幾千字的那種),規勸皇帝應該努力工作,按時打卡上下班,不應該荒廢大好時光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這封奏疏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晉書》:注情於棋弈之間,繾綣左右小臣之娛,不存將相遠大之謀。至使親臣不言,朝吏杜口。

皇帝你現在每天也不上班,也不開早會,工作基本上全都荒廢了,一有時間就和幾個宵小之徒打牌娛樂,我們這種老員工別說想找你聊聊天,就連見你一面,那也很難啊,你這實在是有點不太像話了。

(索遐 形象)

老實說,這樣的奏疏,還是挺大膽的。

我們批評人的時候要講究藝術,因為如果批評得太過直白,導致人家接受不了,反而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作為臣子,批評主上更應該慎重一點,萬一哪句話說得不對付,搞不好就會招致殺身之禍。

然而,張重華在看過索遐的奏疏之後,十分開心,連連驚呼「索遐說得好,說得妙,說得呱呱叫」,並且當眾表揚了索遐是個大忠臣。

索遐當然很開心,他認為他的勸諫起到了作用,皇帝因為他的醒世恆言而改變,自己完成了為人臣的使命,然而還沒等他開心完,他就發現,口頭表揚完自己的皇帝張重華把大門一關,又回屋玩去了。

是的,咱張哥聽勸,但不改。

老實說,前涼的這些君王,包括張重華在內,風評還都是挺好的。

(東晉式微)

那時候東晉王朝名存實亡,各地紛紛裂土分疆,這些割據政權雖然名義上還都歸順東晉,受東晉的節制,但其實已經根本不把東晉的帝王放在眼裡了。

有些自己已經暗自稱帝,有些則斷絕了和東晉的來往,有些表面上還尊奉東晉朝廷,但其實一直都是我行我素,什麼朝見和禮節,乃至於作為臣子每年應該進貢的禮品,更是一點也沒有了。

在這樣無情的亂世之中,前涼卻有一股獨屬於他的溫暖情操。

逢年過節,前涼會派遣使者去東晉慰問,一年到頭,前涼會大車小輛的往東晉送去賦稅和錢糧。

誠然,作為從東晉朝廷走出來的政權,前涼對東晉是有感情的。

這種感情就如遊子懷念赤土,大雁懷念家鄉。

外國人作者不知道,然而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有著極深的故鄉情結,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前涼世宗張重華 形象)

張重華雖然年輕,但身體素質一直不是很好,所以二十七歲就去世了,臨死之前,他還不忘記給東晉朝廷寫了一封信,留下了這樣幾句話:


《晉書》:長安膏腴,宜速平盪。臣守任西荒,山川悠遠,大誓六軍,不及聽受之末;猛將鷹揚,不豫告成之次,瞻雲望日,孤憤義傷,彈劍慷慨,中情蘊結。

我很想念長安城,但我現在替朝廷鎮守西陲,一時半會兒還回不去。

我很想念長安城,皇帝檢閱將士的時候,我不能站在諸將之中,皇帝擺宴慶賀之時,我也不能給皇帝敬酒。

我很想念長安城,山河遙遠,瞻望水天,我只覺得悲傷而凄涼。

建興四十一年,公元353年,張重華病逝。

長安,長安,那是前涼君主們心心念念的地方,也是張重華一輩子都回不去的故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南倭和北虜:大漠有胡虜,江南有倭寇,這是嘉靖的「冰火兩重天」
要多魔幻有多魔幻,要多奇葩有多奇葩,這皇帝,實在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