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花了30年,中國空間站才追趕上別人,載人航天的意義究竟在哪兒?

花了30年,中國空間站才追趕上別人,載人航天的意義究竟在哪兒?

根據此前央視網發布的最新消息來看,神舟十五號飛船將在11月29日晚上23點左右發射。這就意味著,又有新的航天員要去太空中執行任務了,他們主要任務還是建設「天宮」空間站,或者說是為其進行收尾。

神舟十五號飛船即將出發前往太空

由於咱們的載人航天工程起步於1992年,所以到2022年,也算是花了30年的時間來追趕其他國家。而在大家都期待著天宮建成的時候,網路上也有人唱衰,稱如今的中國空間站才達到別人30年前的水平,沒什麼可驕傲的。

那麼,載人航天到底意義何在呢?


世界載人航天的發展

上世紀,世界經歷了太長時間炮火的洗禮,人們都渴望能夠進入一個正常發展的時期。因此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抗,主要以「冷戰」為主,或許是因為在地面不能「互相傷害」,所以他們將爭霸的主要領域安排在了太空之上,這場爭霸的時間線長達幾十年。

美蘇爭霸的時間線很長,期間爭霸領域集中於太空

隨著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這場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而1961年4月12日,蘇聯讓尤里·加加林乘著載人飛船東方-1升空的成功,算是開啟了世界載人航天的發展。粗略計算一下你就會發現,原來世界載人航天已經發展61年了。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加加林

在這之後美國不甘落後,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載人航天計劃,並且還通過舉世聞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將宇航員們送上了月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質化學成分、光學特性等多方面的特徵。


資料顯示阿波羅計劃期間,航天員們在近月軌道上進行了30項科實驗,在月面進行了60項科學實驗,從月球表面6個不同區域取回了382千克月岩和土壤樣 品,拍攝了近3萬張高解析度照片。

美國阿波羅計劃的航天員在月球上進行了多個實驗

後來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聯調整了相關計劃,開始以建造載人空間站為主要發展目標。自1971年到1982年,他們先後發射了兩代禮炮號空間站,其中禮炮-6和禮炮-7都屬於二代空間站。

在獲得了多次成功之後,蘇聯將禮炮號空間站進一步改進,創造出了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根據資料來看,這一空間站首次採用了艙體組合式構型,讓宇航員能夠長期在軌駐留。

自1986年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之後,經過了10年,這一空間站才正式建成,並且在2001年的3月墜入大氣層正式退役。

和平號空間站的結構示意圖

我國於1992年9月開啟載人航天工程(九二一工程)的時候,就是以蘇聯正在搭建的和平號空間站為目標的。而如今已經過去了30年,我們才終於算是即將完成這個目標。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都質疑天宮空間站,認為咱們經過這麼多年的積澱,才造出別人30年以前就造出的東西,這並不值得吹噓驕傲。

那麼,對標和平號空間站的天宮空間站,到底算是第幾代呢?咱們真的「白忙活」了嗎?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很落後?

「欲上九天攬月」是無數中國人的夢想,因此自天宮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進入太空之後,大家就期待著屬於我們自己的空間站早日建成。

如果我們從架構上對空間站進行劃分,中國的空間站是屬於第三代空間站的,這就意味著它和和平號空間站確實很相似,具備多模塊、積木式的特徵。

天宮空間站屬於第三代空間站,具有多模塊、積木式特徵

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倆差異還是很大的,因為天宮空間站有多方面的創新

比如說它採用了「積木式和短桁架」搭配的方法,規避了和平號空間站當時出現的某些問題。此外,像供電能力這一方面,天宮空間站也做得更加優秀,不但可以滿足當前的構型體積,還能滿足未來艙段拓展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和平號空間站早早就墜毀了,所以大家在對比的時候,鮮少將其拿出來當參照物,而是更熱衷於將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比。畢竟從理論上來說,國際空間站已經屬於四代空間站的範疇了

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大小對比

所以,「中國空間站才達到別人30年前的水平」,其實指的是這兩代之間的差距。

根據資料來看,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加拿大航天局等一起建設的,其首個艙段在1998年11月完成發射,是如今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在軌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項目,主要採取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

單從噸位和容量來看,我國的天宮空間站確實和國際空間站沒有可比性,因為國際空間站重達400多噸,而中國空間站拓展完成後不過才100多噸。國際空間站能容納13人,我國的空間站只能容納6人,還是短時間內。

國際空間站的容量比天宮空間站更大

但需要知道的是,畢竟咱們的項目立項之初,對標的是和平號空間站,所以規模大小與其更相似一些也很正常,這樣就不得不變得「迷你」了。

再者,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合作性項目,所以整體的設計上需要滿足多個國家的需求,尤其是大家都想送宇航員上去,如果載量只有3個,那麼排隊上天就得排幾年。

此外,如果只用大小來對比未免太過膚淺了,因為從內部設施、結構創新、設備升級等多個方面,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都是明顯領先於國際空間站的

天宮空間站的內部更加乾淨整潔

更不用說,這一空間站完全屬於我國,我們擁有絕對支配權,從使用和改造方面來說,不像國際空間站那麼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覺得當初我們應該直接參与國際空間站項目,而不是花費30年的時間自己琢磨既費時又費力。

那麼,中國堅持自己研究載人航天,搭建空間站的意義究竟何在呢?

中國為了實現載人航天,提前建立了標準體系

「天宮空間站」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大家要明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的道理,所以覺得應該加入國際空間站,與其他國家分享其實是很天真的。更不用說,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下,各方很有可能會反目。

其次,建設空間站的過程當中,其實帶動了國家多個科技產業鏈的發展。尤其是在空間站建設方面,我們要求實現國產化,而在這個國產化蛻變的進程中,基礎研究領域、工業製造領域、創新領域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建設空間站帶動了多個產業的發展

這些高新技術出現之後,不僅會用於載人航天,還會進行轉化,應用於其他的行業當中。

最後就是空間站可以幫助我們開展各項試驗

不論是生命科學實驗還是技術類實驗,空間站內的環境條件,都要比地面的模擬實驗條件更適合。這些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後登月甚至載人登陸火星,完成星際移民做準備。

天宮空間站的建設,是為了未來登陸火星做準備

因此,有時候我們只需要關注,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有沒有按照既定的步驟走,是否符合中國國情就可以了。有不足我們應當改善,而有成就也應予以肯定,這樣才能不斷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答案在這兒 的精彩文章:

地球溫度如何變化?南大洋正在吸碳,年吸碳量約比釋放多5.3億噸
子彈都打不碎?堅硬的「魯珀特之淚」,為什麼一捏尾部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