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問,問就是唐宋時代的文學頂流

別問,問就是唐宋時代的文學頂流

《新唐書》

《二十四史》中的第十七本《新唐書》和第十九本《新五代史》,作者是歐陽修。

歐陽修呢,是四川人,老家在四川綿州,也就是今天的綿陽。

他的父親歐陽觀是當地駐軍的推官,主要負責處理軍隊中的一些刑獄和訴訟案件,權力很大,但官階不大,一般是從六品,或者是正七品。

歐陽觀老來得子,育有歐陽修的時候,已經是五十六歲高齡了。

翻閱史書,我們可以得知,歐陽觀壽終正寢,是在六十歲,這也就是說,歐陽觀只和自己的兒子生活了四年。

一個是即將枯萎的葉,一個是蓬勃生長的草,老死將至的歐陽觀沒有機會等到兒子長大成人就領了便當。

同樣,年幼的歐陽修對父親的記憶,也是十分模糊的。

四歲的他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概念,甚至對父親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只是在父親死去的那一天,有很多人輕輕的告訴他:

這個人(指他父親)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歐陽曄 形象)

傳統社會中,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父親死了,年幼的歐陽修不能過活,母親鄭氏沒有辦法,只好帶著歐陽修離開家鄉,到湖北隨州投奔了叔父歐陽曄。

歐陽一家,深耕刑獄訴訟,叔父歐陽曄也是做推官的。

這位老同志在隨州做了二十五年的推官,正直勇敢,正義無畏,斷案技術高超,為官十分廉潔,簡直和電視劇《大宋提刑官》里的老宋推官有得一拼。

叔父的為官風格深深的影響到了年幼的歐陽修,再加上母親鄭氏也不是普通婦人,而是江南一代的名門望族出身,十分注重對歐陽修的教育,還曾經留下了畫荻教子的佳話。

荻,是一種草本植物,形狀很像蘆葦。

此時的歐陽修,就如隨風飄蕩,隨波逐流的蘆葦。

人生在世,總是分外艱難。

叔父歐陽曄不搞貪污腐敗,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很難周濟歐陽修母子,所以在歐陽修人生中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日子都是極為困頓的。

古代聖賢發奮苦讀然後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歐陽修聽過很多,但問題是,讀書也是要花錢的。

當貧窮成為了人生中的一道障礙時,所有理想和抱負看起來都是那麼遙不可及。

歐陽修沒錢買書,母親鄭氏就折斷荻草,用草桿在地上教歐陽修識字,或是去鄰居家借書,然後把書中的內容謄抄在地上讓歐陽修背誦。

(畫荻教子)

就這樣,在如此艱難的教育環境之下,歐陽修一天天的長了起來。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那時節讀書固然是為了識字,是為了不做文盲,但人們同樣也會把讀書當做入仕為官的機會。

雖然隋朝就有科舉,但隋朝空有形式,而仍然採用九品中正制,唐朝雖然施行了科舉制度,但終唐一朝,每年從科舉中取士不過二十人,所以如果說科舉的繁榮,還得是兩宋。

十七歲,正值北宋仁宗天聖年間,歐陽修第一次參加科舉,落榜。

二十一歲,歐陽修第二次參加科舉,依然落榜。

兩次科舉失利,說實話,歐陽修很失落,站在汴梁城熙熙攘攘,繁華無比的十字路口,歐陽修感覺到了一陣一陣的無助和迷茫。

生而為人,我們遊走於風景之中,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尋找自己的面容。

這一刻,歐陽修有些看不清自己了。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一年後,他又開始趕奔考場。

也許還會失利,也許還會落榜,也會又是一個名落孫山的結局,但對家境寒微,無依無靠的歐陽修來說,他沒有退路。

二十二歲,歐陽修終於為自己這麼多年的勤學苦讀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因為他取得了鄉試第一,會試第一的好成績。

(殿試)

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

以雙料冠軍的身份來到大宋皇宮裡參加殿試的歐陽修意氣風發,在主考官面前神采奕奕,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談,這一刻,歐陽修感到了一陣陣的興奮和目眩神迷。

然而,殿試過後,歐陽修卻出乎意料的混了個第十四名。

歐陽修那時節已經是才華橫溢,出口成章,擁有著遠遠超過同齡人的才思和敏捷,獲得這樣一個成績,實在是有點奇怪。

翻閱史書,我們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歐陽修那一屆殿試的主考官,是晏殊,上學的時候我們應該背過這位仁兄的古詩,他是當時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詩人。

根據後來晏殊的回憶,我們可以得知,原本殿試之上,歐陽修本該奪魁,但考慮到歐陽修鄉試會試都是第一名,如果殿試再得第一,怕他驕傲自滿,為了挫一挫他的銳氣,這才把他擼到了第十四。

古之大器,欲成大才,似乎都免不了這樣的挫折。

(張居正 形象)

你比如,後來明朝的張居正也是天才少年,橫空出世,但參加科舉也是屢屢受挫,這都不是因為張居正本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有些官員從中作梗,想要通過一系列的挫折來磨鍊他的心智。

朝廷里的官員們相信,人不能成功的太順利,或者說成功的太快,這其中一點,是基於他們認為只有被命運折磨過的人才能承擔起輝煌人生的分量,其二嘛,基於他們自身的經歷。

老子當年入仕做官那麼不容易,你憑什麼就一蹴而就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歐陽修還是考取了功名,不僅考取了功名,很快,他的姻緣也來了。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有榜下擇婿的習俗,朝廷里的大員們都喜歡在新科進士中挑選乘龍快婿,那麼表現不俗的歐陽修自然也在選擇之列,他迎娶了工部郎中胥偃的女兒,官拜西京推官。

西京,也就是洛陽,而推官,則是他們的歐陽家的老本行。

歐陽修到洛陽上任後,他的頂頭上司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末代君王錢俶的孫子,錢惟演。

錢惟演這位領導,生平最喜歡舞文弄墨,風花雪月,對工作很不上心,結果歐陽修上行下效,到了洛陽之後整天吟詩作對順便吃喝玩樂,基本上沒幹出什麼政績來。

(錢惟演 形象)

後來他回汴京當過館閣校勘,主要工作是負責修書,做一些抄抄寫寫的工作,這段期間,他認識了北宋大文人范仲淹,和老范同志交往甚密,結果後來范仲淹搞改革得罪了權貴,因此而被貶,歐陽修也受到牽連,被排擠出京,開始了如後輩蘇軾一般的各地環遊。

湖北宜昌當縣令,安徽阜陽做知府,還到安徽滁州擔任過太守。

滁州,六朝京畿之地,金陵鎖鑰,江淮保障,後來的朱元璋同志就是在滁州鳳陽起兵的。

也就是在滁州,歐陽修寫下了名篇《醉翁亭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實話說,歐陽修這個太守當的,還是很盡職盡責的。

他在滁州寬政為民,鼓勵農業,發展商業,使得百姓們過上了相對富足的生活,可以說,歐陽修為官一任,是有政績的。

工作乾的不錯,滁州風景也很好,想必當時歐陽修的心情是很自在的。

然而,此時此刻的歐陽修,卻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開心。

惶惶北宋,就宛如這滁州山水,看上去是那麼的怡人自在。

不過朝廷的發展雖好,但歐陽修卻認為,國家整體的姿態是散漫的,懈怠的,所以他才會支持好兄弟范仲淹搞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

然而,他們旨在推動國家發展的新政卻如鏡花水月一般失敗了。

意圖革新變強的諸位同僚離開朝廷,四散各地,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北宋的積弊不能消除,心中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惆悵和心酸呢?

難道他少年喪父,孤苦流離,母親含辛茹苦的供養他讀書,讓他考取功名的意義,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享受這田園之樂嗎?

歐陽修不知道,他也不能理解,因為所有這些已經發生的,或者說即將要發生的事情,都是有著它發生的理由的。

一生事業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半生的虛名浮利也融化在了這滁州城的山水之間,或許,這樣緩慢的歸於歷史長河之中,才是歐陽修最終的宿命。

後來歐陽修還曾回京任職,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在這一屆科舉中,歐陽修選賢任能,提拔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

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四位,就以這麼一種形式相聚到了一起。

(歐陽修 形象)

歐陽修晚年辭官不受,病歸鄉里,臨死之前的最後一段歲月里,他時常在家中整理修改自己年輕時創作的一些詩文,她的夫人因此而取笑他說:你都這麼大歲數了,還來刪改這些陳年舊稿,是把自己當成小孩子,怕教書的先生罵你么?

歐陽修笑了笑,說了這麼一句話:不怕先生罵,只怕後人笑。

以前的事情已經很遙遠,對於我人生道路上的批評和指點,我都能欣然接受,我只怕自己的創作不夠嚴謹,多年之後後人看來,會貽笑大方。

其實,歐陽修完全沒必要有這種擔憂。

我們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青春的校園裡傳出郎朗的讀書聲,其中一定有「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的詩句。

千百年前的文人墨客已經成了黃土,唯有這千古詩文,流傳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絕世的文臣:大器晚成,手段極硬,結怨無數,最終卻功成身退
明成祖朱棣:一個可憐巴巴,膽小懦弱,敏感不安的曠世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