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遠征烏茲別克,李廣利是如何攻破大宛貴山城的?

遠征烏茲別克,李廣利是如何攻破大宛貴山城的?

公元前103年,李廣利西征大宛逃回玉門關,武帝拜趙破奴為浚稽將軍,率二萬騎出朔方北上,接應匈奴左大都尉。結果趙破奴意外被俘,逃回邊塞的漢軍不足萬人。

儘管兩線都遭遇戰敗,武帝仍令屬國騎兵、北軍長水營、邊郡騎兵在敦煌集結,李廣利二征大宛勢在必行。

李廣利出征前夕,發生了一件大案。

李廣利、協律都尉李延年、李季是三兄弟,他們的妹妹李夫人為漢武帝生下一子昌邑王。

三兄弟當中,李廣利頗有軍事才能,拜了貳師將軍。李延年是宦官,官居協律都尉,負責宮內戲曲表演。至於李季,勇武不如大哥,音律不如二哥,眼裡卻不知天高地厚,殊不知他的一舉一動盡在衛霍集團眼裡。

李夫人在世時,常約見幾位兄長,李夫人去世後,李季也多次入宮找李延年喝酒。不久長安城盛傳,李季淫亂宮闕,與後宮佳麗私通。很快就有人堂而皇之上奏,武帝龍顏大怒,交給廷尉杜周處置。

杜周曾任張湯的廷尉史,張湯根據武帝喜怒裁決,杜周則看張湯眼色行事。杜周擔任廷尉期間,所處的時代與張湯不同了,此時漢朝缺兵少馬。兩千石(官職四品)及以上的官員因罪下獄的,達一百餘人,這些人通常拿錢贖罪,或者直接用戰馬和家奴抵罪。每年關中監獄要逮捕六七萬人,受株連的也有十餘萬人,這類人沒有錢贖罪,只能服兵役或勞役。

武帝還將這把烈火燒到了郡縣,他派出繡衣御史,持虎符帶兵,到地方辦案,目的是抓捕作戰所需的兵力和勞役,徵集戰馬及各項戰備物資。

杜周也是衛霍集團的人,接了李季的案子,不由分說先上酷刑,將李季屈打成招。最後給李季定罪為私通宮女,李延年則是包庇欺君。杜周將二人梟首,並抄家滅族,將李延年、李季的子嗣也都殺了。

衛霍集團在此時曝出李季醜聞,因李廣利第二次出征大宛兵力甚眾,嚴重威脅到衛霍的兵權,兩大外戚只能存其一。杜周並不看好李廣利此戰,便痛下殺手,沒有給自己留任何後路。

公元前102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五十名校尉、都尉,騎兵六萬,帶戰馬六萬匹、駱駝和驢各萬頭,滿載糧草,二征大宛。同時帶水利工匠若干,預備將貴山城外的河川改道,並建造大型攻城器械。

為了保障後勤,武帝發郡國兵十八萬屯於河西四郡,用牛十萬頭,發天下七科謫運送糧草。七科謫戍是指:罪犯、亡命之徒、贅婿、小商販、曾做過小商販的、父母做過小商販的、祖父母做過小商販的。

這次出現了兩種新的兵源,一是「負私從者」,即騎著自己的戰馬,用自己的兵器,甚至帶著家丁出征的人,出力又出裝備。二是「奮行者」,指的是自告奮勇入伍的志願者,這類人不如負私從者有錢,只出力不出裝備。

此行除李廣利外,主要的軍官有:搜粟都尉上官桀、校尉王申生、前大鴻臚壺充國、軍正趙始成、校尉李哆。又拜善於相馬二人,一為執馬都尉,一為驅馬都尉,以備攻破大宛時,擇取汗血寶馬。

二征大宛不僅兵多將猛,糧草充足,武帝還派使臣前往烏孫,希望能夠合擊大宛。就在一年前(公元前103年)李廣利兵敗大宛郁成時,烏孫昆莫(昆彌)獵驕靡去世,其孫軍須靡繼承王位。按照烏孫習俗,新王要繼承舊王的所有妻妾。

細君公主倍感恥辱,派人向武帝請求歸國,武帝卻命她接受烏孫風俗,以成就聯合烏孫共擊大宛和匈奴的大局。細君只得再嫁新的昆彌軍須靡。到李廣利二征大宛時,細君為軍須靡生下一女,名少夫。

吸取一征大宛的教訓,這次兵分南北兩路,拆分為數十支人馬,先後陸續出發。沿途所過小國,見漢兵勢盛,不敢拒敵,皆出城迎接,提供糧草,唯有輪台閉城不納。

輪台國,有110戶,1200人,控弦300騎。輪台人是吐火羅人,是車師的一個分支,算是龜茲的附庸國。輪台國三百騎當然不敢螳臂當車,然而沙漠霸主龜茲卻不會輕易就範,令輪台人試探漢軍的底線。

秦滅六國時期,秦王嬴政對魏國使臣唐雎說:「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李廣利二征大宛,代表武帝的意志,螳臂當車者必然結果不妙。

只見城中百姓人不算多,各自奔逃哭叫,推擁滾撲,漢騎來回賓士,手舞長刀,向人群砍殺。有人慾圖抵抗,當場被長刀長矛格斃!

李廣利剛喝下一碗熱羊奶,屠殺就結束了。輪台人就這樣成了炮灰,龜茲再不敢造次。

由輪台西行,再無城邑敢讓漢軍吃閉門羹。到疏勒後,李廣利軍開始集結,這裡是漢軍最後一個大的水草補給點,至少人馬都要吃飽,再帶上乾糧和馬草上路。

漢軍集結到三萬人時,便繼續西行,登上蔥嶺,過捐毒,抵休循,轉而向北翻越阿賴山,終於到達大宛境內。

大宛地處費爾干納盆地,大小城邑70餘座,建都貴山城,有6萬戶,30萬人,控弦6萬騎。

郁成人這次不敢抵禦,縮在城中。李廣利本欲一擊泄恨,卻擔心陷入持久戰,便過而不攻,長驅直入,直撲貴山城。

大宛王毋寡遣將搦戰,漢軍強弩齊射,貴山人未放一箭,便折損五百多騎,氣為之奪,退回城中拒守。

貴山城(今烏茲別克卡散賽)依山而建,壘石而築,正面順著地勢起伏蜿蜒,形勢險峻。城後緊靠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層岩裸露,穴兀崢嶸,飛鳥難渡。

費爾干納盆地中央納倫河附近海拔只有300多米,卡散賽北高南低,海拔南部約800米,北部約1000米。

貴山城高三丈,城牆外還有三四丈高的峭壁,建城時選址應該是在一處石台上,然後將城牆外的堅石削成與城牆基本平行,真是固若金湯。

李廣利迫不及待下令攻城,一時箭如飛蝗,殺聲震天,漢軍或疊土搶登,或豎立雲梯,或拋擲鉤索攀援。但城中勇將煎靡率眾死守,攻到傍晚,漢軍折了千餘人,貴山城卻仍是屹立如山。

次日李廣利再次下令攻城,又折了數百人。貴山城頭守軍嘻笑辱罵,氣得李廣利暴跳如雷,放眼望見沒來得及安葬的騎兵屍體,更是心驚。

漢軍帶了不少隨軍工匠,幾天時間造出來數十台投石車。這日李廣利又又下令攻城,一萬多漢軍架起投石車,斷木帶著漢軍的憤怒砸向城中。然而貴山城地勢本來就高,斷木投過去剛開始下落便著地,威力大減。再加上貴山城的房屋都用石頭堆砌,斷木摧毀的建築甚少,守軍傷亡也很少。

一連數日,漢軍想盡辦法,但貴山城幾乎毫髮無損。

李廣利來到貴山城背靠的山下,只見懸崖高聳接雲,四面都是險岩怪石,無可攀援。李廣利來到懸崖腳下,命人往上爬,漢軍攀藤附葛,一步步的爬上去,只爬了六七丈高,上面光溜溜的崖陡如壁,寸草不生。

李廣利顧不了那麼多,選囚犯中身輕如燕者,站在望車上,用短刀在石壁上慢慢鑿孔,供後來的攀登者立足。可是短刀再利,鑿三五個孔後也必鋒摧刃折,只好從下方遞刀上去。

一名囚犯接刀時,本已手足酸軟,向下一望,頓感頭暈目眩,索性閉眼跌落下來,放棄了生命。下方的死囚嚇得魂飛魄散,有的還試圖闖到李廣利身前求饒,李將軍令軍正趙始軍法伺候,也就是當眾斬首。

李廣利命囚犯五人一組,每一組上去鑿十個可落腳的孔便可原路攀下來。如果有人跌落下來,就五人全部處斬。如此一來,五人小組配合自然就嫻熟起來,鑿孔的、加固的、遞水遞刀的,忙完後緊緊貼在石壁之上涉險下來,還要請神仙保佑其他人平安無事。

漢軍正面攻勢也未停,除了投石車每日投送斷木,李廣利命一支人馬挖水溝引走河水,又派人向城內掘地道,在貴山人面前大興土木。

懸崖高達數十丈,第一個登頂的漢軍,把繩索縛在腰上,騰雲駕霧般向上攀爬。在大石頭上固定好,再垂下長索,終於大功告成。

頂上的漢軍極目四望,懸崖旁群峰壁立,景色瑰麗無比,山石嶙峋,或異獸怪鳥,或瓊花瑤草。漢軍卻無心欣賞,回頭望去,卻只能看到一小段懸崖,原來有的岩石凸出峭壁外,阻擋了視線。

山頂峭壁嶙峋,漢軍找到一個可容人的平台,從這裡看貴山城,分為內外兩城。外城呈半個橢圓,連接兩側山體。內城背靠大山,另一半城牆呈不規則方形。內城不僅比想像中廣大,而且後方山洞似乎也不小,貴山人如螞蟻般從山洞中進出,甚是熱鬧。

山峰平台不在正後方,位於側翼,漢軍若垂長索下去,也只是進入了外城。山峰平台方圓不廣,五百多人擁得密不透風,後來者幾無立足之地。於是垂下十幾條長索,先登死士長索系腰,慢慢爬下峰頂。

漢軍先登之士足一著地,附近的守軍驚覺,雙方立即展開激戰。漢軍從天而降,置之死地,對方卻驚慌失措。接戰片刻,漢軍已攻到城門附近。

有的敵軍以為天兵下凡,驚慌失措,竟忘了廝殺,跪在地上磕頭膜拜,漢軍遂斬關開城。

漢軍蜂湧沖入,裡應外合,奮勇攻殺,生擒貴山勇將煎靡,貴山外城告破。

從兵臨城下到攻破外城,李廣利用了四十多天。貴山人逃入內城,守個幾十天可能也沒問題。早在四十多天前,大宛王毋寡就派人到大宛各城邑搬救兵,還派人去康居求援,奇怪的是,竟然沒看到一人來援。

大宛其他城邦,當然還是想救貴山城,但漢軍的強弩大殺四方,大宛其他地方的騎哨就不能接近貴山城,更不說成建制的騎兵了,來多少都是飛蛾撲火。

李廣利要繼續攻克內城,還需要時日,便心生一計。原來烏孫昆彌軍須彌,派了兩千騎兵前來,但只是遠遠觀望,不肯出戰。李廣利拿下外城後,請烏孫人觀摩貴山城,把烏孫將領帶到外城的城頭上。

貴山人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本來是主戰派占絕對優勢,但隨著勇將煎靡被俘,外城告破,主戰派力量遭到削弱,士無鬥志,主和派的人數也多了起來。當貴山人看到烏孫人出現在外城,大宛其他城邦或康居人卻一個沒來,心理防線立刻崩潰了。

大宛王毋寡是主戰派,另一個貴族昧察是主和派,率軍攻殺了毋寡,梟取首級派人出城與李廣利談判。大宛人提出的要求簡單明了,一是提供戰馬給漢軍,二是漢軍休戰並從外城退走。大宛使臣還說,如果漢軍不答應,貴山人只好殺盡汗血寶馬,死守到底。

李廣利倒是不怕貴山人死守到底,只怕對方殺盡汗血寶馬,那就真是功虧一簣了。於是雙方談妥,貴山城獻汗血寶馬三千匹,雙方握手言和。

李廣利遣執馬都尉和驅馬都尉率一隊人馬,跟隨大宛使臣進入內城選馬,其餘漢軍則仍駐守外城。

漢軍選馬小隊從外城前往內城,只見除一條蜿蜒坡道,還有數條百級石階組成的小道,海拔不斷攀升。從外城到內城,建築多以石塊堆築,門關重重,樸實無華中彰顯當初建城者的恢弘氣魄。

內城的店鋪民居,均以青磚灰瓦白石等較耐用的建材築成,樸實無華。普通百姓騎馬者居多,且兵器弓矢隨身,店鋪外均設有馬欄,供人系馬。

執馬都尉和驅馬都尉選汗血寶馬三千餘匹,糧草無數,悉數運往外城。昧察送到外城,李廣利立其為大宛王,與之盟誓,然後罷兵而歸。

戰後貳師將軍李廣利封為海西侯,食邑8000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弱水三千,霍去病一萬騎,是如何殺敵一萬七千的?
貴州沒有大平原,為何9個市人口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