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為何沒引進米格-31?

中國為何沒引進米格-31?

作者:A馬

米格-31作為俄羅斯的王牌戰機深受關注。近期,該機可謂一喜一憂。喜的是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在俄烏衝突中,米格-31使用R-37M空空導彈,取得擊落了烏軍一架蘇-24戰鬥轟炸機的戰績;憂的是俄軍一架米格-31戰機在濱海邊疆區執行例行飛行訓練任務時因事故墜毀。


而這款飛機多次傳出要飛往中國,成為中國空軍的裝備之一,甚至在前不久還有這樣的消息傳出。


蘇-24戰鬥轟炸機



特點突出的米格-31

原蘇聯在米格-25的基礎上開始研發新一代全天候超音速截擊戰鬥機米格-31。該機在1975年9月進行首飛,1979年開始小批量生產,1980年交付使用,1981年正式進入蘇聯防空軍服役,北約代號「獵狐犬」。米格-31總共造了519架,到目前為止還有100多架可以使用。這款優秀的截擊機主要有以下特點:


特點一:飛得快、飛得高。米格-31長22.69米,翼展13.46米,高6.15米,最大起飛重量46噸,實用升限25000米,作戰半徑720千米。該機低空飛行速度1.23馬赫,高空最快可以達到3.2馬赫,為了防止過熱,飛行速度被限制在2.83馬赫。即使這樣,也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飛機,成為世界第三款突破熱障的服役飛機,因此該機也被賦予「平流層怪獸」的外號。


特點二:攜帶能力強。米格-31有8個外掛架,擁有超過9噸的攜帶能力。可攜帶R-33遠距半主動雷達制導、R-37遠距主動雷達制導、R-40T中距紅外、R-60等空對空導彈。其中R-33或R-37兩種導彈都是專為米格-31研製,前者射程超過120千米,最高速度4.5馬赫,後者最新改進型射程更是達到400公里,飛行速度甚至達到6馬赫,可對高空的超音速偵察機或轟炸機進行攔截作戰。


特點三:雷達性能突出。米格-31是世界第一架裝備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還安裝了可收放式紅外搜索跟蹤儀。該機后座專門搭載了1名雷達和系統操作員,可以在缺乏空中預警和地面指揮的情況下獨立執行任務。4架米格-31間距200公里編隊飛行時,雷達組合可覆蓋800到965公里的距離,並可使用數據鏈充當空中預警機和其他戰鬥機協同作戰。


米格-31基本型的用途較為單一,主要作為截擊機使用。隨著電子、防空和導彈技術的更新,高速截擊機逐漸失去作戰優勢。原蘇聯和俄羅斯開始對米格-31進行多次改進升級,主要是在2011年後,俄羅斯針對雷達、武器等系統,開始對米格-31進行改造升級,力圖使米格-31成為一款多功能的空中作戰平台。


主要改型分為三款:一款是現代化升級後的米格-31BM。這款改進型升級了雷達、電子和武器系統,可以掛載射程400千米、速度6馬赫的R-37M空空導彈,以及新型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Х-31反輻射導彈等。升級後的性能較原款提高了大約2.6倍,作戰不再局限於截擊作戰,而是具備了多樣化的作戰能力。


另一款是米格-31K。該款2018年完成升級,可以掛載「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作戰。該彈飛行速度10馬赫、射程超過20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主要用於突破對手防空系統精確打擊陸上和海上目標。最後一款是可以掛載反衛星導彈執行反衛星任務的型號,此款目前較為神秘。




米格-31與中國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為了提升戰機現代化水平,前往俄羅斯購買先進戰機。俄羅斯一開始推薦的是米格-29,而中國通過努力,成功就購買蘇-27達成協議,並在1991年起開始接收該戰機,為諸如殲-11、殲-15、殲-16等第四代重型戰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蘇-27

當時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最大問題就是腿短,空中作戰力量只能在國土上空以及有限周邊作戰。當時中國在南海基本沒有可以依靠的機場,裝備的主力戰機殲-7、殲-8系列航程太短,在南海上空的飛行時間很短,基本沒有作戰能力。


面對當時越來越嚴峻的南海和周邊局勢,中國空中作戰力量可以說是捉襟見肘,執行使命任務的能力與目標差距很大,這就是中國當時放棄引進俄羅斯大力推銷的米格-29,轉而引進蘇-27系列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蘇-27的作戰半徑達到1500公里,可以有效拓展中國在南海等周邊上空執行任務時間。


米格-29戰鬥機

中國和俄羅斯一樣都擁有廣闊的領土,都面臨著巨大的國防壓力,因此中國除了購買蘇-27這種重型戰鬥機外,依舊對其他先進戰機擁有強大的需求,對構建類似俄羅斯一樣的空軍作戰體系很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引進米格-31就成為一種可能的選擇。




中國喜歡米格-31什麼?

當時俄羅斯經濟狀況欠佳,除了蘇-27外還大量向中國推銷包括米格-31在內各類武器裝備,中國空軍當時對截擊機不陌生,正在研製完善自己的高空截擊機——殲-8戰鬥機。殲-8/殲-8I戰機實用升限20500米,最大速度2.2馬赫,可配備2枚霹靂-2空空導彈,整體性能跟米格-31戰鬥機差距很大。因此,當性能出眾的米格-31出現在俄羅斯推銷名單中,中國很是驚喜,通過各種渠道積極了解接觸該機,並初步提出購買24架米格-31並引進其生產線的計劃。


首先,米格-31在當時宣傳中有著恐怖的實力。米格-31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搭載相控陣雷達的先進飛機,飛行速度快,高度高,搭載的導彈射程遠,是一款具有強悍實力的截擊機。當時俄羅斯宣傳只要中國能夠擁有4架米格-31就可以完成國土防空任務。


米格-31機隊

其次,米格-31主要執行領土防空任務,可以對敵方遠距離飛行的預警機、轟炸機、加油機等進行打擊,這對於當時面臨巨大壓力,缺乏遠程預警和打擊能力的中國空軍而言很具吸引力。


再次,米格-31的遠航程很對中國空軍的胃口。米格-31為了適應原蘇聯廣袤的國土,擁有較大的航程。在亞音速飛行時作戰半徑達到1450公里,超音速飛行時作戰半徑也能達到720公里。如果中國擁有米格-31,就可以在南海上空上空進行正常的巡邏飛行。這對於當時國產戰機只有幾百公里作戰半徑而言是非常讓人著迷的。


最後,米格-31戰鬥機的雷達和通信設備較為先進。其安裝的雷達天線直徑達到了1.1米,可以充當空中預警機使用,指揮其他戰機作戰。這一點對於缺乏空中預警能力的中國空軍而言是個很好的補充。




米格-31為何沒飛往中國?

最終,中國還是放棄了引進米格-31戰機,放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是軍事理念的更新。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出色表現一夜之間改變了戰爭形態,尤其是大縱深戰爭模式的過時,讓中國軍隊重新審視了現代戰爭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性,並由此開始了軍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開始對未來需要什麼樣的戰機進行了重新思考和研究。中國空軍認識到單純的截擊機已不能滿足未來高技術作戰,戰鬥機必將向著多用途作戰模式發展。


二是中國空軍的戰略思想開始轉變。隨著中國軍隊軍事現代化改革的開展,中國空軍開始逐漸擺脫國土防禦型轉型發展。


1995年,中國提出發展空軍戰略,開始了建設「攻防兼備、空天一體」型空軍步伐。將主要作戰目標由攔截戰略轟炸機和高空高速偵察機,轉為注重奪取制空權和超視距打擊能力。由此又先後採購了蘇-27和蘇-30戰鬥機,自行研製的殲-8Ⅱ戰鬥機也注重改善中低空機動性能,不再盲目追求飛行速度和高度,加強了空中作戰能力,對米格-31這樣的高空高速截擊機也就漸漸失去了興趣。


蘇-30戰鬥機

三是對戰機需求的改變。因為戰爭戰略和作戰方式的改變,再加上周邊F-15、F-16戰鬥機大量裝備,米格-31這樣的作戰方式單一,低空和低速性能欠佳的戰機已經無力與這些先進戰機爭奪制空權。因此,中國空軍放棄了採購米格-31,轉向採購更多批次蘇-27戰機,並加快研發殲-10戰機以及後續戰機。


四是經濟實力有限。當時中國的整體實力有限,每年的GDP只有4000多億美元。在購買蘇-27時就使用了易貨貿易的方式付款,考慮到還要進行國產戰機研製,實質上無力斥巨資同時採購米格-31和蘇-27戰鬥機。


這些原因使得米格-31未能落戶中國,回過頭來看,這也是中國做出的一個正確的決定。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空軍憑藉高瞻遠矚的發展戰略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已經形成了完備的裝備體系,水平已經超越了俄羅斯。


隨著俄羅斯對米格-31戰鬥機的不斷改進,到現在為止還有消息認為中國會引進該機作為高超音速導彈的載機。但其實引進米格-31對於中國而言已無必要也無需求,僅僅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美俄互懟的新戰場,反衛星武器對地球安全的威脅有多可怕?
沒有這款著名坦克的加持,以色列也很難打贏贖罪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