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發明坦克的英國,二戰前的坦克研發為何會走上歧途?

發明坦克的英國,二戰前的坦克研發為何會走上歧途?

作者:140工程

作為坦克的發明者,一戰期間英國對坦克的發展與運用遙遙領先。但一戰結束後,英國未能在坦克裝備與戰術發展中搶得先機,不但在機械化戰爭理論方面全面落後於德國和蘇聯,而且堅持分開發展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最終英國陸軍在「閃電戰」面前一敗塗地。


然而,英國坦克在戰爭中屢敗屢戰,逐漸走出畸形的發展路線,越戰越強。在海灘與沼澤,在田野與街道,在荒漠與山巒,與納粹德國英勇作戰,在戰火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迷失中尋找

與蘇德不同,到二戰開始前,英國陸軍將坦克分成三類:負責偵查任務的輕型坦克,負責在重火力下伴隨步兵攻擊的步兵坦克,負責迅速插入敵軍後方的巡洋坦克。這種看似獨特的坦克分類體系,與二戰乃至當今的坦克分類體系相距甚遠,但從客觀上來講,這種體系與20世紀30年代初各國的坦克分類體系並無本質區別。


德國裝甲兵先驅古德里安就曾設想:坦克分為偵查坦克,配有小口徑高速火炮打擊敵方火炮的ZW坦克,與裝備大口徑短身管火炮支援步兵作戰的BW坦克,這也就是日後III號坦克和IV號坦克早期型。


英國在輕型坦克領域起步很早。維克斯公司開發出著名的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基於該型坦克研發了維克斯MK VI型坦克。維克斯MK VI型坦克全重不足5噸,防禦水平與同時期巡洋坦克基本相同,又憑藉著出色的汽油機與行走系統使其最大速度高達56千米/小時,使改型坦克到1942年還活躍在北非戰場上。維克斯又於1937年自行研發了A17輕型坦克,稱為「小郡主」。「小郡主」輕型坦克在二戰中表現活躍,一直服役至1950年。


小郡主坦克

可以說,英國一直走在輕型坦克發展的前列,也採購了上千輛各型輕型坦克,但從未足夠地重視其表現,步兵坦克與巡洋坦克才是英國陸軍的「寵兒」。陸軍內部的兵種矛盾與英國人特有的古板性格,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步兵坦克與巡洋坦克的融合,而且還劃分了一條分明的界限:步兵坦克的速度不能超過步兵的衝擊速度;巡洋坦克單純強調速度而忽略火力和裝甲防護。


這一系列「損人不利己」的要求,使英國坦克無法適應一戰後的戰場形式與反坦克武器的變化:步兵坦克空有重裝甲和較強的火力,卻缺乏機動性,在敵方遠程炮兵與航空兵的打擊下就如活靶子;巡洋坦克過分強調機動性,在敵方的反坦克工事與裝甲載具面前束手無策。


維克斯中型坦克

早在1934年,英國內閣戰爭辦公室就開始討論步兵坦克與巡洋坦克的構想。此時的英國還未走出大蕭條的陰霾,在制定具體的技術指標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不是性能與獨特的用途,而是成本,新型坦克必須使用部分現有部件。1936年英國總參謀部確定了新型巡洋坦克的技術指標,而由於缺乏對德國新型坦克與齊格飛防線的了解,以及無休無止的「辦公室政治」,英國陸軍直到1939年才完成制定步兵坦克技術指標。


維克斯公司早在1934年就開始根據英國軍方模糊的需求設計新型坦克,並於1936年拿出了兩款性能差強人意的坦克——第一種步兵坦克A11E1「瑪蒂爾達」I型和第一種巡洋坦克A9E1型即MK I型。


Mk.I(A9)巡洋坦克

英國陸軍只能要求維克斯公司繼續修改設計,就在此時,英國陸軍支持的另一家坦克研發企業阿森納兵工廠研發的A12「瑪蒂爾達」II型坦克大獲成功。「瑪蒂爾達」II型坦克擁有優秀的防護性能,最大裝甲厚度達到78毫米,使其成為德軍在遭遇蘇聯KV系列坦克前遇到的防護水平最高的裝甲目標,同時裝備的40毫米2磅炮能有效應對早期型號的II號、III號、IV號坦克,在法國與北非戰場讓德軍吃盡苦頭。


面對「瑪蒂爾達」II型坦克的成功,維克斯公司的設計團隊針對「瑪蒂爾達」II型坦克的優缺點迅速設計了一款低成本、易製造的「瓦倫丁」重型巡洋坦克。英國陸軍本對這款定位介於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之間的坦克有些疑慮,但隨著1939年歐洲局勢的惡化,軍方突然要求該坦克全面投產,最終以8000輛的產量佔據了英國戰時坦克生產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瑪蒂爾達」II型坦克

與此同時,納菲爾德公司也在二戰爆發之前完成了使用克里斯蒂懸掛的A15「十字軍」大型巡洋坦克。「十字軍」坦克成為英國陸軍沙漠坦克戰的中堅力量,表現十分搶眼。


總體來說,二戰前英國的坦克發展跌跌撞撞,分開發展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怪異理論體系,直至二戰爆發前依然沒有清晰的坦克發展計劃。一方面英國沒有貫徹裝甲戰爭的理念,另一方面英國在一戰後長時間遠離戰場,只能間接通過義大利在衣索比亞、德國在西班牙、俄國在芬蘭等戰場了解裝甲部隊運用經驗和教訓。而且為了坦克先驅的尊嚴,又斷絕從其它國家進口坦克的可能。


十字軍坦克



在戰火中前行

二戰爆發後,英國陸軍被德國坦克打得潰不成軍,但「瑪蒂爾達」坦克優秀的防禦能力與40毫米主炮也讓德軍相當頭疼。


受到「瑪蒂爾達」坦克的啟發,沃爾斯豪爾汽車公司設計了擁有102毫米裝甲的A22「丘吉爾」坦克,該坦克也成為英國最成功的坦克之一。「丘吉爾」坦克也成為英國步兵坦克的絕唱,即使在德國「虎」式坦克出現以後,英國也只是對「丘吉爾」坦克進行升級改造,並一直服役至朝鮮戰爭,再無新型號步兵坦克誕生。


丘吉爾坦克

巡洋坦克的發展則曲折得多。伯明翰鐵路公司使用「流星」發動機完成了A27坦克的研製,但「流星」發動機遲遲到不了貨,只能用「自由」發動機暫時充數,即A27L「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坦克擁有57毫米炮和64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英國陸軍十分滿意。


到了1943年,英國開始研製自己的終極坦克A34「彗星」巡洋坦克,並於1944年投入生產,此時第三帝國已經走向末路,已經沒有多少可供獵殺的目標。就在「彗星」坦克研發的同時,英國研製了防禦水平不輸「丘吉爾」坦克、速度達到巡洋坦克級別的坦克——A41「百夫長」重型巡洋坦克。


彗星坦克

「百夫長」坦克早期型擁有76毫米傾斜裝甲,炮塔護盾更是高達152毫米。憑藉優秀的懸掛設計,該坦克的最大時速超過50千米/小時,機動性測試中超過了「彗星」坦克。


「百夫長」坦克投產時已經是二戰結束的1945年11月,英國交出的終極坦克答捲來的太晚,但沒有影響「百夫長」坦克成為坦克史上的傳奇,其擁有龐大的改進型並大量出口,在局部衝突中表現亮眼,在一些國家的軍隊中服役至今。




屢敗屢戰

1940年5月下旬,英軍第1裝甲師將總計158輛巡洋坦克、407輛輕型坦克、126輛瑪蒂爾達步兵坦克投入法國戰場。該師第3坦克團在登陸加萊後被德軍全殲,該師其餘各部奔赴索姆河一帶試圖阻擊德軍攻勢,被逐個擊退。


「瑪蒂爾達」II型坦克

第1裝甲師最終拋棄全部裝備從敦克爾克撤回英國,所有裝備德國照單全收。在法國的作戰中,英國坦克暴露出彈藥配比失當、巡洋坦克行走系統可靠性差、發動機壽命短等問題。


在北非戰場,英國輕型坦克與巡洋坦克大放異彩,利用速度優勢與「左鉤拳」戰術反覆挫敗義大利的攻勢。在德軍加入北非作戰後,十字軍坦克成為巡洋坦克的主力。在1941年11月的「十字軍行動」中,裝備十字軍坦克的第7裝甲旅利用速度優勢充當行軍距離最長的「左勾拳」,意圖取得壓倒性優勢。在隆美爾的指揮下德軍有效反擊,穿過茫茫沙漠的十字軍坦克損失慘重,有60輛被擊毀,整個第7裝甲旅損失達到三分之二。


十字軍坦克

此戰顯示,十字軍坦克可靠性實在不佳,修理也很耗時,也易受沙塵的影響。雖然這些問題隨著十字軍坦克的改良而逐步解決,但英國坦克兵已不再信任該車,轉而使用美製坦克。


在諾曼底登陸之前,英國陸軍決定全面使用克倫威爾坦克,雷蘭德工廠制定了一套技術明細來判斷一輛克倫威爾坦克是否符合作戰標準,從源頭上保證坦克有可靠的作戰能力。


克倫威爾坦克

在諾曼底戰場上,克倫威爾坦克受制於密布的沼澤和灌木叢,無法發揮高速優勢,其較為脆弱的裝甲也並不適宜中近距離拉鋸戰。當盟軍推進到平原地帶時,克倫威爾坦克憑藉高速和驚人的可靠性衝鋒在盟軍的最前列,與先頭部隊一同攻佔安特衛普。


當盟軍跨過萊茵河後,彗星坦克投入戰場,它迅速得到一線部隊的青睞,英國裝甲兵終於盼到了高速、機動性好、有驚人可靠性、防護能力與火力不遜於德國虎式坦克的完美巡洋坦克。彗星坦克也與盟軍一起,將第三帝國送入墳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各國的戰列艦都去哪兒了?
韓國武器出口火爆,為何日本武器卻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