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陵大戰單于,到底打得怎麼樣?

李陵大戰單于,到底打得怎麼樣?

公元前99年,騎都尉李陵(李廣之孫)、校尉韓延年,率騎兵百餘,荊楚步卒五千,牛、騾、驢各百餘頭拉車,羊三百多頭,出遮虜障,至西浚稽山南,扎駐龍勒水上。李陵和韓延年各從軍中挑選八百精銳,人人以一當十,好似當年票姚校尉霍去病首戰所率人馬。

韓延年的父親韓千秋,官至濟南相(官職三品),漢軍平南越時戰死,韓延年做了羽林郎,代其父受封成安侯,食邑1380戶。

李陵軍在途中未遇—敵,便令畫匠將山川形勢,繪製城地圖,派羽林郎陳步樂,飛馳回長安奏聞武帝。

陳步樂拜見武帝,將地圖呈上,將李陵誇讚一番。武帝龍顏大悅,授陳步樂為郎(官職八品),留在朝中。

李陵軍封鎖東西浚稽山,若遇單于主力,則退到光祿塞,徐自為的集團軍(五萬騎兵十萬步兵)正好圍殲匈奴。

其實陳步樂離開李陵大營次日,且鞮侯單于的一萬騎兵先鋒就和李陵軍遭遇。李陵首次大戰,有些低估了匈奴,且鞮侯單于對漢軍的布置了如指掌,過蒲奴水卻並未南下受降城,而是繞到東浚稽山南麓,從側翼攻擊李陵軍。單于專門挑了李陵這支人數較少的步兵,打算一口吃下。

李陵軍屯在東西浚稽山間,以大車據險立營,大陣呈圓形環繞,用戰車將輜重圍在中間。戰士圍繞大陣外側列陣,戟盾在前,弓弩在後。軍令很簡單:「聞鼓即進,聞金即止。」 李陵這個大陣,是步卒對騎兵的典範,衛青在漠北之戰也用過相似的車陣。

這些戰車的車廂包裹著一層鐵壁,內藏兵器糧草輜重,車身可伸出長槍禦敵,各車用鐵鉤連在一起。真是敵騎不得衝突,弩箭不能貫穿。而且戰車中裝備了數十台弩車,其長箭可穿透鐵甲,甚至直接把人馬射飛。

匈奴先鋒見漢軍騎兵少,便四面蜂擁撲向漢軍大陣,打算一鼓而下。李陵堅守不動,等匈奴騎兵靠近,一聲鼓響,漢軍千弩齊發,箭如飛蝗射出,前隊匈奴騎兵應弦而倒,後面的立腳不住,只有十餘騎衝到戰士跟前,在戟盾手配合下殺得人仰馬翻。匈奴折了數百人,只好退走上山,從高處觀察李陵布陣。

李陵卻率僅有的一百多騎掩殺而出,隊伍如旋風般衝上山又殺下來,如入無人之境,每人射完四十支箭矢,正好回到大陣。匈奴的弓箭射程不及漢軍強弩,根本無法靠近。此戰漢軍用大車運載五十萬支弩箭,平均每人一百支,在匈奴看來就是有射之不盡的箭矢。

李陵首戰贏得非常漂亮,僅損失十餘人,殺敵上千,來不及數具體殺敵多少,只能收兵回營。

次日匈奴援軍陸續趕來,且鞮侯單于略感意外,他高據戰馬之上,一副穩操勝券的表情。李陵知道匈奴主力來了,很難相持下去,於是拔營南走,且戰且行。

匈奴一路尾隨,並不斷增兵至八萬餘騎。李陵且戰且走,幾天內大小戰鬥數百回合,每戰必勝,斬首匈奴上千,損失六百多人,四千二百餘人來到一個山谷。

此時漢軍人人負箭傷,李陵令中一箭輕傷者戰鬥,中兩箭負傷者推二輪車和獨輪車,中三箭或重傷者躺在車上,總之輕傷不下火線。

李陵軍撤兵途中一直未能結成大陣,導致三百多頭肥羊跑了一大半,漢軍開始陷入糧草危機。李陵當機立斷,殺了軍中數百隨軍婦女。軍中女子無非兩種,一是將領為圖享樂帶的,二服勞役或無家可歸的婦女。

武帝一朝,每逢戰爭,必發天下贅婿、罪犯、惡少年、小商販服勞役或直接上戰場,而大量罪犯、小商販消失後,他們的妻女也被迫服勞役。平日里隨軍婦女負責生火造飯等輕體力活,也能減輕軍隊負擔,將尉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李陵軍中就有數百來自關東盜賊的妻女,現在成了這支軍隊之妻, 關鍵時刻李陵決定棄車保帥。

將數百婦女的屍首掩埋後,李陵許諾戰後再給向皇帝請賞,於是士兵再無所牽掛,人人磨拳擦掌,預備廝殺。

次日再戰,漢軍把僅剩的十幾頭肥羊全宰了,飽餐一頓,戰力不降反增,陣斬敵首三千餘級,自損五百多人,三千七百餘人抵達大澤。且鞮侯單于自恃兵多,不肯放棄,仍催兵追趕。

大澤中遍布蘆葦,李陵軍藉此掩護。匈奴人借著北風,在外面上風處放火,李陵軍在裡面放火,沿著灰燼走以自救,一日後竟然走出大澤。

匈奴騎兵早已佔據前方高地,且鞮侯單于親自列陣以待,他立馬山上,遣其子左賢王率兩萬騎伏擊李陵,只等李陵部走出大澤,便要來一次全面衝鋒。

不過大澤中水源充足,漢軍陸續宰黃牛、騾、驢充饑,士氣和體力都未喪失。漢軍箭矢所剩無幾,李陵將數十台弩車藏在蘆葦中,派幾隊衣衫襤褸的步兵前去誘敵。左賢王卻沉不住氣,下令前面追殺,結果漢軍弩車齊射,其長箭可穿馬腹,大把匈奴騎兵從戰馬上飛跌落地。

吃一頓牛肉的功夫,漢軍射完所有弩車的長箭,沙地上遍地屍骸,李陵又率軍上去補刀,沒死的一刀一個。

此戰李陵擊退左賢王,殺敵三千餘,漢軍損失只有四五百人,仍有三千二百人。

李陵遠遠看到且鞮侯單于的狼旗,便率一隊親兵,潛到高地下。這些親兵個個善騎射,目力極佳,見單于在十餘騎的簇擁下策騎指揮,李陵與單于之間有數十匈奴騎兵,再靠近就會暴露行蹤。由於是仰射,若要一擊殺敵,距離必須縮小一半。

在親兵不可思議的目光中,李陵取下背後的彤弓,以及最後一支彤矢,瞄準且鞮侯單于。只聽虎筋弦響起,紅光一閃,單于身邊一人應弦而倒於馬下。若非這人忽然加速,單于可能就要飲恨鞮汗山北。且鞮侯單于心膽俱裂,來不及責備左賢王,策騎躲避。

李陵等人撤回後,且鞮侯單于心有餘悸,對左右小王道:「這是漢朝精兵,連戰不疲,日夕引我南下漢塞,莫非另有埋伏不成?」

丁零王衛律早看出來左賢王沒打好這仗,但還是換了一套說辭:「大單于,我等是漢兵數十倍,此戰若不能覆滅之,日後恐令漢人輕視。況且李都尉與漢軍其他將領歷來不和,不會有人增援的。此處往南多山地,我們還可圍攻數日,若公孫敖、徐自為的騎兵趕來,我們再撤也不遲。」

於是次日且鞮侯單于又令左賢王出戰,希望他將功折罪。左賢王將李陵軍的弩車威力巨大,便趁李陵軍進入一片樹林,弩車視野受阻,發起了攻擊。

誰料這又是李陵的一個圈套,因為弩車的長箭已經用完,李陵卻用為數不多的騾、驢拉著走,就是為了震懾匈奴,讓他們不敢發起大規模騎兵衝擊。

李陵軍分為地面和樹上兩部分,地面的用長槍、盾牌,以弩車做掩護,樹上的人用繩索固定身體,用長戈、長戟攻擊。漢軍設伏得當,人人抖擻精神,奮力殺敵,一日大戰數十次,再殺匈奴千餘騎,漢軍損失四百人,仍有兩千八百人。

戰後匈奴人復盤,大多數人覺得左賢王兩戰李陵,兵力都有巨大優勢,敗得莫名其妙。左賢王的聲望一落千丈,後來他也鬥不過兄弟狐鹿姑,丟失了單于大位。

且鞮侯單于心膽俱裂,再打不下去了,忽聞有一漢軍降將,有重大軍情要報。

此人名為管敢,是一位軍侯(軍職八品),曾被一名校尉責打五十大板,心中懷恨,存亡之際竟去投降匈奴。軍候統兵二百,李陵這支五千人的軍隊有二十五位軍候,這種級別既知道將領的意圖,也熟悉士兵的情況。

根據管敢的描述,李陵軍根本沒有援軍,這十幾天射光了五十萬支箭。只有李陵麾下親兵八百人和校尉韓延年親兵八百人,旗幟為黃白二色,尚有一戰之力。這兩支人馬用黃旗和白旗,各還有六百餘人,若用精騎馳射,必破無疑。

漢軍在撤退過程中,始終保持戰力,關鍵一點是漢軍每日都要重組隊伍,補充輕傷者進入李陵和韓延年的親兵隊中。戰場中哪兒最激烈,這兩支軍隊就會出現在哪兒解圍,這也是為何單于八萬人追了十幾天不能全殲李陵軍的重要原因。

管敢暴露了李陵的軍情,且鞮侯單于立刻改變戰法,不再忌憚漢軍弩箭,集中兵力射擊旗幟為黃白二色的隊伍,箭如雨下。

李陵軍不僅耗盡全部箭矢,其他長短兵器也都基本砍斷了。李陵便盡棄車輛,下令卸掉車輪,截取車軸削尖作為兵器,軍中的文吏則以尺刀為武器。

李陵本計劃從大澤東南部突圍,將匈奴吸引到受降城(塞外長城),但這條路不僅遠,步兵一兩天之內還無法走出山谷平地,漢軍失去強弩遠射的優勢後,只能任由匈奴騎兵宰割。

李陵放棄往東南方向撤兵,而是南走,奔入鞮汗山谷,此時約有兩千八百傷兵,手中各執空弩,戰馬損失殆盡。如果戰爭就此結束,李陵用兩千二百人的代價,殺敵萬餘,足可比肩霍去病首戰。可惜徐自為、公孫敖、路博德這些宿將,一個都沒來增援。

鞮汗山位於居延澤以北,東西最長約300千米,南北最寬約120千米。鞮汗山北坡底海拔約1400米,南坡底不足1000米,中間頂部約1800米左右。從北坡登山難度遠小於從南坡登上去,再加上鞮汗山中到處是山洞,便於隱藏,李陵的選擇並無問題。

單于另一子狐鹿姑率部先行,用石頭堵住狹窄谷口,阻擊漢軍,匈奴箭矢也幾乎射光,便騎馬拋石,砸傷不少漢軍。

這夜天色漸黑,李陵到營外查探敵情,傲然對左右親兵道:「大丈夫當孤身往取單于首級!」然而借著月光看到山上到處是敵騎,李陵又自言自語道:「此番恐怕難以突圍!」

李陵終於意識到不能再這樣耗下去,便召集部將,令各軍候、百夫長率部自行突圍去遮盧障求援,而他李陵率部留下阻擊匈奴。

校尉韓延年道:「騎都尉大人以少擊眾,威震匈奴。如今天命不遂,何不暫時委屈,效仿浞野侯(趙破奴),雖為虜所得,後逃歸漢地,仍不失富貴。」

成安侯韓延年是不可能投降的,他有食邑1380戶,死了可以傳給之孫,投降則兩代人前功盡棄。但李陵沒有侯爵這個負擔,的確還有選擇的餘地。

然而韓延年建議李陵投降,聽起來分外刺耳,李陵斬釘截鐵道:「君勿再言!吾若不死,非壯士也。」

韓延年低頭自感慚愧,想父親征南越寧死不屈,自己決不能辱沒先輩名聲,暗下決心慷慨赴死。

李陵下令掘一大坑,砍斷旌旗丟進去,並把隨身攜帶的珍寶也埋了。

夜半時,突圍開始,李陵軍每人各帶乾糧二升,冰一片,由軍候、百夫長率領分散突圍,至遮盧障求援。

李陵軍尚有十幾匹戰馬,李陵一馬當先,韓延年在後,率十幾個騎兵,冒死殺出谷口,兩千八百步兵在軍候、百夫長率領下分散突圍。

李陵和韓延年策騎跑了一里許,韓延年的戰馬負傷轟然倒地,李陵也只好勒馬停下來,數百匈奴人追了上來,環繞數重。

成安侯韓延年戰到最後一滴血,只求一死。

李陵殺了數人,戰馬負傷倒地,他戰得力竭,嘴上不斷說:「無面目見陛下了!」說罷,竟含淚摘下戰盔,棄了戰刀,投降匈奴。

李陵軍大半覆沒,還好鞮汗山中山洞多,有四百餘漢軍脫逃,入居延塞報知邊軍。

武帝聞李陵投降,派人去責問陳步樂。陳步樂未作任何解釋,毫不猶豫揮劍自殺!

應該說李陵在投降前,其戰場表現相當了得,然而正是下馬投降這個行為,導致後世風評和漢匈戰爭的格局,都發生了劇烈變化。

李陵骨子裡有其祖父李廣之風,但李廣父子年少便從軍,視生命輕如鴻毛,名節重於泰山。李陵年少卻在武帝身邊,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內心深處是不捨得慷慨赴死的,這一點他不如韓延年,不如陳步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東風壓倒西風?東亞3隊出線,西亞3隊呢
哥斯大黎加打東亞上癮了?敗國足又滅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