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鄭成功渡海攻打台灣九個月,如何解決糧草供應的難題?

鄭成功渡海攻打台灣九個月,如何解決糧草供應的難題?

作者:孤寂寒光

明朝時期台灣歸澎湖巡檢司管轄,鄭和七下西洋時曾在台灣中轉。明朝中期,倭寇開始在東南沿海泛濫。為了打擊倭寇,明朝在基隆和淡水屯駐水軍以便在海上攔截倭寇。


到了萬曆時期,福建水師趙若思在台南修建赤嵌城。但由於明末戰亂,台灣被荷蘭殖民者佔為己有。鄭成功幫明朝政府收復台灣,讓這個被殖民近50年的寶島回歸祖國。但國姓爺收復台灣並不順利,遇到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糧食供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再強大的軍隊也離不開糧食。袁紹幾十萬大軍因為烏巢被付之一炬最終只能退兵。鄭成功跨海作戰,遇到最大的問題自然也是糧食供給。鄭成功剛出海就已經遇到這個問題了。鄭成功在1661年3月23日從廈門料羅灣出海作戰,27日到達橘柑嶼的時候由於受到風阻只能退回澎湖。


鄭成功出征的時候每人攜帶20斤大麥,這些糧食只夠五天使用,27日被堵在澎湖自然倍感焦慮。5天的糧草就是再節省也不能繼續熬下去了,於是只能派人就地征糧。但澎湖各島人煙稀少,哪裡有什麼物產能供大軍使用。到了3月30日晚,鄭成功不待風暴完全平息就率隊出征。


鄭成功在出征時祈禱:「天意若付我平定台灣,今晚開駕後自然風恬浪靜矣。」老天果然遂了鄭成功的願,風暴在三更的時候就完全停下來了。鄭成功率隊順利到達台灣。其實跨海作戰在當時確實相當有困難,因為風暴的原因根本無法預測糧食能否成功供給。鄭成功帶著這麼多人成功渡海確實有老天相助。


鄭成功第二次遇到糧食危機是大軍到達台灣半個月後。鄭成功到達台灣的第一件事就是征糧並獲得半個月的糧草。鄭成功很快就包圍了荷蘭人台灣城和赤嵌城兩個據點。但由於後方糧草沒有及時送上來,鄭成功幾乎面臨斷糧的危險。好在天公作美,糧草及時送到,鄭成功才能繼續在台灣作戰。


台灣城

最後一次糧食危機,也是最嚴重的危機,發生在七八月份。台灣海峽天氣多變,尤其是進入夏季經常會刮颱風。因此,糧草又沒能及時到達台灣。此時的明軍因為糧草不濟以及徵到的糧食已經吃完,開始遇到巨大的困難。明軍每日只能吃兩餐,部隊經常要到山上或者樹林里找野果子或者野菜充饑。明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出現大量的逃兵。好在後方的運糧船還是到了,明軍終於得救了。


這一次糧食危機有人說是後方鄭泰故意不把糧食運到前線,實際上當時的運糧船確實遇到了「石尤風」,由於這次風暴運糧船根本無法出發,也耽誤了到達台灣的時間。


台海地區經常受颱風襲擾

那麼幾次糧食危機,國姓爺是怎樣成功應對的呢?第一個自然是嚴格執行節約的條令。我們看鄭成功遇到的幾次糧食危機,第一個做的就是節約糧食。大軍出征時只帶了五天的糧草,能堅持到九天與節約糧食有極大的關係。再有就是七八月最大的那次糧食危機,這個時候節約糧食相當重要,不然很容易就會斷糧。


鄭成功對於浪費糧食的行為也是懲罰極重。手下將領吳豪藏匿糧食還搜刮民間銀兩,鄭成功直接把他給砍了。另外一個將領是楊朝棟。楊朝棟因為剋扣士兵糧食,用小斗發軍糧也被砍了。楊朝棟與吳豪不一樣,楊朝棟是堅定支持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在攻台過程中,糧食相當重要。任何一粒糧食都必須發到士兵手裡,任何藏匿糧食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處罰。


除了節流外,國姓爺當然還要開源。第一就是就地征糧。比如大軍在登陸台灣島後,就徵到了半個月的糧食。這些糧食一部分是從台灣本地居民手裡購買,另外一部分是繳獲荷蘭人的。大軍到達台灣後,已經嚴重缺糧。但好在明軍是突然襲擊,荷蘭人根本沒有防備,也就沒來得及將城鎮的糧食處理掉。


鄭成功,民間尊稱國姓爺

根據《八達維亞城日誌》的記載,赤嵌市區除了有糧食20萬袋外還有家畜一千多頭。在四月初二荷蘭人派出一百多人要處理掉這些物資,根據記載他們在處理掉木材和毛皮庫的時候很順利,但在處理糧食時沒來得及。這些糧食就成為了鄭成功重要的來源。明軍在登島後還四處繳獲荷蘭人在各個村子儲存的糧食,這些都成為了鄭成功登島後半個月糧食的來源。


當然了,最重要一部分還是從廈門和金門兩地運輸過來的糧食。從1660開始,明軍就多次襲擾福建各城鎮來獲取足夠多的糧食。比如1660年七月,周全斌率軍北征繳獲了大量清軍的糧食。再有,1660年十一月明軍南下攻破潮陽縣鳳山寨獲取了大量的糧食。鄭成功只擁有廈門、金門等少數幾個地盤,如果不從清軍那裡繳獲大量糧草,很難供給三萬大軍渡海作戰的用度。


鄭成功船隊

由於跨海作戰,糧食運輸非常困難。所以後方運輸糧食都是儘可能一次性多運輸一部分。鄭成功的金、廈基地對台灣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糧食運輸。第一次就是明軍登陸台灣島的五月份,這一次解決了明軍登島後缺糧問題。第二次是七八月間,此時剛好趕上颱風,船隊晚了一些時日,這也差點導致明軍士氣崩潰。最後一次就是十月份。


荷蘭人為了掐斷明軍後勤,派出兩艘戰艦在海上巡邏。不過這兩艘戰艦根本沒有發現明軍運糧船,糧食順利抵達台灣島。從三次運糧來看,每一次後方基地都會運輸滿足大軍三個月所需的糧草。


明軍另外一個辦法就是軍屯。這可是一個中國人用了上千年的辦法,一邊打仗一邊種地,大大緩解了明軍的糧食短缺問題。明軍從五月登島後就開始開荒種地。國姓爺嚴令士兵侵佔當地百姓的土地,但對於荒地可以隨便開墾。這也是為什麼十月之後明軍不那麼缺糧的重要原因。綜上,明軍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發生在七八月間。因為這個時候農作物還沒有收割,從百姓手裡能徵到的糧食早就已征完,如果沒有後方基地的糧食供應就功虧一簣了。


鄭成功之所以能夠收復台灣,一是國姓爺智勇雙全,三軍用命。另外也是天佑中華。三次糧食危機中,無論哪一次出現問題,明軍就很有可能士氣崩潰全軍潰敗。當然,上天也沒有給鄭成功過多的機會。鄭成功收復台灣四個月後就去世,明軍南下的進程也就此結束。


當時的台灣開發程度非常小,當地糧食產量根本無法供養太多的軍隊。這就導致鄭經無法趁著三藩之亂北上,只能繼續困守台灣。如果鄭成功再多活十年,很有可能會南下奪取菲律賓等地,得到更大的糧食基地。那時候,明軍也可能有足夠兵力北上殺回南京。但歷史不容假設,鄭成功的輝煌也從這裡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日本最後的艦隊油料耗盡,只能趴窩港口,怎樣被美軍痛宰的?
旋翼機會取代現有軍用直升機嗎?